给作文披上美丽的外衣
王建广
08年保定市中学骨干教师培训,邀请了中考阅卷专家以考场作文的复印件为例,对我市08年中考作文阅卷的情况进行介绍,对考场作文成败得失进行了分析,这样使我有幸看到了考场上的高分作文。考场作文如何得高分,不仅是一线教师共同探索的问题,也是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就这几份考场作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有感而发,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08年我省中考作文命题即采用二选一的命题形式,两个题目:一个是半命题作文“那一刻,我们——”;一个是命题作文“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选取的例文是前者半命题作文“那一刻,我们——”。
那一刻,我们相对无言
阳光在试卷上演绎着一场盛大的舞蹈,跳跃的精灵,蝉声轻绕。我终于坐在这考场上,用心书写。回想起那一刻,内心泰然,一抹微笑搁浅在嘴角。
……
今天,再一次回到学校,肩上的红色书包装满了盛夏的阳光,绿意盎然的泡桐树下,老师在一一分发准考证。我抿了抿嘴唇,轻轻地走上前去,老师一抬头,迎上我平静淡定的目光,我以为老师会交代什么“要细心”之类的话,没有,一句也没有!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我,那种平静中有安抚人心的力量,准考证捏在她手心里,仿佛被捏出了泪滴,我们两个就这样默默注视着。真的,何必再说
些什么,眼睛已经足够了,信任、期待、疼爱,我全都读得懂,语言已经苍白,眼神还在。感谢老师,那一刻我心静如水。
……
那一刻,在回忆里定格。 那一刻,我们相对无言。
这篇作文得了49分。整洁的卷面,清秀的字体,选材的新颖,细致的描写等诸多因素都是得高分的原因,但最打动我的,是作文的语言。
我省中考作文考试的形式主要有五种: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和看图作文,无论哪一种命题形式,都需要有深刻的主题,精美的结构、新颖的素材,而这些都需要语言表达来实现。语言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作文赖以示人的美丽外衣,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会让文章锦上添花,使人读来赏心悦目。在考场上,一些二类文章,其构思、立意往往有诸多可取之处,但在语言的处理上显得过于粗线条,语言平板,不懂得细节的营造,不懂得描写的展开,这样的文章,即使其他方面很出色,但由于语言枯燥乏味,老师阅卷的印象也不会太好,使文章的阅读价值大打折扣。可以这样说,语言是一篇文章的载体,它是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尺!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作文语言亮丽,使读者赏心悦目呢?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种方法:
一、 立足文本,学习语言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确,在我们的课本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资源,只要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我们就会发现,文本其实就是一个写作技法的聚宝盆,那生动形象的词语,那清丽脱俗的修辞,那诗情浓郁的画面,那一波三折的情节??总能激起我们感情的浪花,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作文教学无需舍近求远,我们就能有章可循。
回归课堂,让我们将目光聚焦文本中一个个精彩片段的描写,借鉴文本进行语言学习,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 注重训练,锤炼语言
语文课可“讲”的东西很多,在中学各学科中,语文恐怕是最有“讲头”的一门课程。但中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吕叔湘论语文教学》第53页)如何才能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看来只有以“训练”为主。什么是训练呢?“训”就是教师的训导、教导,“练”,就语文来说,就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训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锤炼词语,力求生动传神
1、积累巧借:
写文章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类词语,用词精当,鲜明生动,富于变化,增添文章的文采。做到这一点,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积累巧借,
如果平时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准确精当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那么文章所描述的对象就会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就会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达到增强说服力的目的。
如说到读书,自然要提到毛泽东推崇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即边读书边思考,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手写下来”;写时间之快,不自觉地就会用到“白驹过隙”,用词精妙很多人会借用朱自清《春》中的例子“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如果大家有意识地把文本中的成语、俗语、精彩语句、精彩语段积累下来,天长日久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行文中哪怕贴切地用上三几个,就能达到词语生动的效果。 2、推敲词语。
推敲词语,就是对意义相近的若干“词汇”进行大小、分寸间的细致比较和挑选。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般的词语,可以凭借语言的基本功迅速解决,而关键的词语,则常常需要仔细斟酌,有时甚至必须反复推敲锤炼。如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巧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生习作.吴妮飒] 《海天——友谊的晴天》
天是蓝的,海是蓝的,如果海天相接,又将是怎样的一片蓝色呢?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那里是深邃的天空和深湛的海洋。两者之间漂浮着几朵犹如奶油一般的白云作为装饰,就如蓝宝石上点缀着几颗白
水钻,亮亮的,一眨一眨的,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天,是水一般清亮的天;那海,则是天一般晶莹的海,不很像被打翻的蓝色墨水瓶吗?
【简析】这段文字,作者巧妙运用“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漂浮着几朵犹如奶油一般的白云”“点缀着几颗白水钻”“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系列动词,把“海系天空天系海,天连海水海连天”美丽景色刻画得惟妙惟肖,极富表现力。
(二)巧用修辞,奏响美妙乐章
运用修辞的语言是经过刻意加工、美化了的个性语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语言,精美的语言总是少不了修辞。绝妙、恰当的修辞就如宝塔上的宝石,能使语言发出夺目的光彩。精美的修辞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更好、更深、更新的体验与感受,是打动读者内心的美妙乐曲。
[学生习作. 刘嘉頔] 《爱就一个字》
“一个字,不必修饰,却饱含万语千言;一个字,无需装点,仍能够绽放异彩;一个字,省去华丽,也足够情真意切。那个字呼之欲出——就是爱啊!”……
爱是什么?爱就一个字,晶莹犹如晨曦下的露珠,那么纯粹;爱就一个字,渺小犹有尘世间一粒微尘,那么淡然;爱就一个字,热烈犹如盛夏的骄阳,又是那么赤诚。爱仅一个字,但任何娇媚的花朵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再璀璨的光芒也无法掩饰它的辉煌,我千万次地重复着,千万次地感动着……你们有同感吗?
【简析】这两段话,有比喻句式、有排比句式、有否定句式、有反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