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考研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考验的重要时刻,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学习开始备考的,也跟大家一样,复习的时候除了学习,还经常看一些学姐学长们的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在他们的经验里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今年成功上岸啦,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希望大家可以在我的经历里找到对你们学习有帮助的信息!
其实一开始,关于考研我还是有一些抗拒的,感觉考研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可是后来慢慢的我发现考研真的算是一门修行,需要我用很多时间才能够深入的理解它,所谓风雨之后方见才害怕难过,所以在室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一起踏上了考研之路。
虽然当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但是既然选择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平白的付出,说什么都要坚持下去!
因为是这一路的所思所想,所以这篇经验贴稍微有一些长,字数上有一些多,分为英语和政治以及专业课备考经验。
看书确实是需要方法的,不然也不会有人考上有人考不上,在借鉴别人的方法时候,一定要融合自己特点。
注:文章结尾有彩蛋,内附详细资料及下载,还劳烦大家耐心仔细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或
(818)环境科学与工程原理 参考书目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线性代数》,郝志峰,谢国瑞,王国强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数学(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数学(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
《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杨志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先说说真题阅读的做法…
第一遍,做十年真题【剩下的近三年的卷子考试前2个月再做】,因为真题要反复做,所以前几遍都是把自己的答案写在一张A4纸上,第一遍也就是让自己熟悉下真题的感觉,虐虐自己知道英语真题的大概难度,只做阅读理解,新题型完形填空啥的也不要忙着做,做完看看答案,错了几个在草稿纸上记下来就好了,也不需要研究哪里错了为什么会错…第一遍很快吧因为不需要仔细研究,14份的试卷,一天一份的话,半个月能做完吧,偷个懒一个月肯定能做完吧【第一遍作用就是练练手找到以前做题的感觉,千万不要记答案,分析答案…】ps:用书选择:木糖英语闪电单词+木糖英语真题。
第二遍是重点…你回头再从97年做起会发现答案是记不住的,还会错很多,甚至错的还不一样,以前对的现在错了,上次错的现在对了,正常……第二遍一
份卷子大概要4,5天才能完成吧,比如第一天你做完了,第二天从第一篇文章开始从头看,不会的单词全部记下来到自己的单词本子上,最好是专门记真题单词的本子,包括题目,选项里面不会的单词,虽然黄皮书上有解释,但大都不全,甚至给的不是句子里的意思,这个工程还是挺大的,一天两篇就可以了…这一遍也不需要研究句子和答案啥的,只不过记单词中除了自己买的单词大本,还要加入真题单词的记忆了,考研不止,单词不息,单词反复背……第二遍就40天来天能完成吧,最多也就两个月【时间都是宽裕的,能提前完成点最好】… 第三遍自然是分析句子了,这时候以前看的长难句和单词就用到了,做完以后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的看【当然包括题目和选项】,分析下句子看看自己能不能看懂,看不懂的就要好好分析了,写在本子上也可以,我当时是直接看的,用铅笔画画句子成分啥的,如果单词记得够好的话,这一遍应该也会很快吧,1个多月左右……
前三遍已经用了4个月左右了,后面就要快一点了,第四遍才是最痛苦的,通篇翻译,写在纸上很潦草都没关系,很偷懒的话就在心里翻译下再看看译文吧…我只坚持了一半,就翻译了七八年的好像,其他的就是刷一遍真题,在心里扫一扫有没有翻译太不通的句子,有没有忘掉的单词啥的…这一遍挺痛苦的,也不要全部都翻译吧,能翻译6,7套试卷知道感觉就好了,不过好处还挺多的,这部分做的好,英语的翻译部分就会简单很多,这部分看你个人时间,时间剩下还多可以多翻译几套试卷
第5遍,前面是打基础,单词,句子都解决了,就要看看行文了,比如提出论点,展开讨论,这个可能比较抽象…比如类似事物对比,由此及彼等等,因为考研真题的行文特征很多都是类似的,段落间的关系,这一遍也可以研究题目了,
出题的方式。找到原文的句子,哪里最容易出题【长难句部分,大都与文章主题有关系】体会怎么出题的,这边之后答案有的有些印象了,但没关系,不要以为没效果,这部分完成的速度会比以前快很多。
第六遍是研究答案的干扰项和正确选项,比如“张冠李戴”,比如“偷梁换柱”,真题的正确答案大都是同义替换,考研的英语答案太相似了,无论是干扰项还是正确答案。
(802)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一战考研成功,在考研复习后期,我报了经济学辅导班,同时使用了一些参考书,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说下我的专业课复习经验和复试经验。
我的专业课水平在本科阶段是一般的不能再一般了,微观基本就是没学过,宏观一知半解的,所以专业课早早就开始看书。
考研经验:1.学校指定的参考书,还是课本要吃透,知识点要理解,关键的段落与名词要记忆,剩下的不用背,背也没用,看见题照样不会答。所以专业课一定要理解,知道原理的推导过程和前因后果才是专业课高分的王道。以不变应万变还是至理名言。
2.参考书我用的是宏微观经济学,实话说我用的参考书总结的很全很全,知识点囊括的很全面,还有各个名校的历年考研真题,知识点总结可以直接记忆,题目可以自己练习。第二年的专业课高分这本书功不可没,我自己在看参考书时自己总结了两本知识点,所以对每个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对比和联系都搞明白了~
3.经济学真题,当时是在淘宝上逛了好长时间买的,一家网店,200多元的真题,印刷质量特别不好,答案一点都不细致不完备,所以我又自己总结了
好多,包括图形和数理推导,可以说因祸得福吧,要不是自己又翻书总结,巩固了知识,不会取得专业课的高分。所以,专业课和数学一样,总结很重要,浓缩的才是精华。
4.专业课答题不要一直狂写字,一定要有图,有数理推算或者举例,相信我,老师长时间阅读大量枯燥文字,看见你的图和生动形象的例子或者严谨清晰的数理会耳目一新哒~所以我自己总结了专业课的图和知识点,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后来反思,感觉应该是自己前面答题很细致,图形和分析相结合,向老师展现了很强的经济学功底,所以案例分析题才不至于拉我的分数。
总结:专业课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关键不在背,而在理解与总结,要学会梳理经济现象的起源、内容、影响及其发展。做到追踪溯源,相互比较和联系着来掌握会有效很多。在考研资料方面,我还使用了跨考教育的一本书,这本书对真题分析的很透彻,里面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方法讲解值得借鉴。
我建议,只要考生决定了考研,其他事宜就要为考研让路,尤其是二本、三本的同学们(这年认识了很多各大高校的朋友,大家都是互勉互励走过来的),受到的考验可能比我更多更重,真心希望大家不要以为考研真的考四门,考试只有一门!只有专业课是要命的!这才是导师们看重的。只要你专业能力足够强,就算你没有“关系”,导师们也会要你,因为他们需要帮他们实实在在干活的人。对的,考研要的不是学习好的学生,要的是能被培养为导师接班人的员工。
考研是一场战役,所有人都蒙上眼睛在拼命,但即便遍体鳞伤,只要你抓住了
新版北京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 图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