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 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对公共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公共建筑设计在功能与经济、功能与美观以及经济与美观等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学生在总体环境布局中能考虑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和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并 了解公共建筑设计中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方法。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 主要内容:
公共建筑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包括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室外环境的空间与绿地等。主要是针对建筑单体或群体组合形成一定的格局之后,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进行布局,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室外环境的空间构成 开敞空间场所 活动场地与室内空间 停车场与室外空间 绿地与室外空间 ? 问题与应用 建筑空间意识
室外空间与建筑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开敞空间的交通以及空间构图
“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 场地出入口的设置
第二节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 ? 主要内容:
通过对不同布局形态的讲述,了解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了解如何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作到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 ?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利用环境有利因素 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 ? 问题与应用:
综合考虑空间的各种因素,并使这些因素能够取得协调一致、有机结合。 园林处理延伸室内空间
明清故宫创造空间环境气氛的手法 室外环境条件的利用与制约 第三节 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 1 .主要内容:
通过对空间基面、层次与文化的说明,反映出建筑的功能关系、造型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建筑群的使用性质与功能关系对整体空间环境布局的影响。 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按照设计意图创造空间环境。 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 3 . 问题与应用: 地段周围环境分析。
不同的公共建筑类型,进行环境设计的组合设计。 ? 实践环节
调查讨论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已建成使用的公共建筑进行调研,分析其建筑功能、空间组成、交通流线组织以及室外环境等;并以文字与图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比较与总结,完成调查报告。 ?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作为教学手段,结合分组讨论与调查研究进行教学工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共建筑空间的三大组成部分,掌握分析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与分析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 主要内容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 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过道、过厅、通廊
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 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 3 .问题与应用 中学教室的空间组成分析 公共建筑通道常用宽度 楼梯的形式与艺术效果 电梯与坡道的设计规范
对称门厅与不对称门厅的处理方式 第二节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1 . 主要内容
公共建筑空间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建筑空间的主次关系 行政办公建筑功能分区 医疗建筑功能分区 3 .问题与应用 功能分区的内外关系问题 功能分区的闹与静关系问题 功能分区的洁与污关系问题 功能分区与人流活动需求
第三节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散与疏散 1 .主要内容
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人流特点,在平面与立体上解决人流聚散与疏散问题。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组织流线的平面布置方式 组织流线的立体布置方式 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 影剧院、会堂人流疏散的特点 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 3 .问题与应用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功能分区、流线特点、疏散射计的综合 (三)实践环节
学校建筑分析与设计:收集查阅资料,分析学校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特点,对给出条件地段作出某一学校建筑的讨论分析,重点解决建筑空间的总体环境布局与建筑功能分区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授课为主。实践环节采用团队合作形式,以学生小组讨论、模拟设计和方案汇报为主,教师予以辅导和点评。
第三章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从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室内空间、室外体形等方面为重点进行论析,结合民族形式、地域文化、构图技巧、形式美规律等,讲述公共建筑设计中的造型艺术问题。使学生掌握一般公共建筑的造型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 1 .主要内容
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与室外体形。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多样统一原则 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传统与革新的创作经验 3 .问题与应用
大量性的公共建筑与纪念性、重要性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的异同点。 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空间与实体的辩证关系 建筑技术对造型艺术的影响 因地制宜的创作思想 第二节 室内空间环境艺术 1 .主要内容
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与比例尺度的关系,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