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新课改教学之我见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国家,这使得我国非常重视本土文化,因此在以往的美术课程中导入了有决定性比例的传统美术内容,让学生以美术鉴赏为出发点,从而了解中国的文化,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固然很重要,但很明显的是,其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法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
其次,传统美术教材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
再者,传统美术教材过多地注重历史性、民族性,轻视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美术教材重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及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却在制作领域、创作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一片空白。
当代中学美术教育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了新的发展和转变,我认为:
首先,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性、深度以及魅力。说实在话,美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美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把学生的“学”提到一个高度,便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其次,便是教材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之前,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各属一家的,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我们现在的艺术课。让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的新天地。让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
1 / 3
们的个性。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另外,音乐、美术在融合的同时,自身内容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如描绘京剧的脸谱,画出芭蕾舞的造型,舞蹈中服装的穿着,颜色的搭配,走进大自然中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中艺术课的新特征、新特点。这些新发展是值得肯定的,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见证。最后就是,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了,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就像一个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
21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都飞速发展的世纪,美术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本着创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并树立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为此,我建议:(1)进一步确立与信息化发展相对应的美术教学目标,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美术教育中,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要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
(2)美术的本义就是美好,因此创造美妙的东西、创造美好的生活是它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美术新课改中应贯穿一些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才能发挥它的本质含义和现实意义。
(3)进一步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表现手段,还可以走进美术馆或博物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
(4)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如音乐、体育)的渗透和融合,甚至可以与其他非艺术学科进行关联。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收益。
2 / 3
(5)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在中学美术新课改中提出的一些看法。总之,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xx大王xx中学)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