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互补原则:如果几个音素是互补的,在正常的情况下从不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出现,那么可以划定为一个音位,音素甲出现在某一位置,音素乙就不在那儿出现。这咱现象叫互补分布。
291. 相似原则:如果一类音素是互补分布,而且在语音上相似或相近,那么这些音素就可能归并为同一音位。
a) 举例说明什么是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什么是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292. 答:①有各自出现条件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293. ②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划分与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利用音高、高长、高强这些非音质要素形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a) [p]、[p?]、[t]、[t?]、[k]、[k?]这6个辅音在汉语拼音方案用6个字母表示,在英语和俄语中只用3个字母表示,说说其中的原因。
294. 答:①这六个音素在汉语普通话中是对立的,能区别词和语素,因此,划分为六个独立的音位,所以要用bpdtgk这六个拼音字母表示。
295. ②[p]、[p?]互补且语音相似,[t]和[t?]、[k]和[k?]也互补、相似,所以可以分别归并为三个单位:[p] [t] [k],因此用三个字母表示即可。
a) [i][?][?]这三个音在普通话中到底归为几个音位好?为什么?
296. 答:归并为一个音位[i]。因为这三个音素是互补分布的:[?]只能出现在[t?、t? ?、?、?]之后,[?]只能出现在[?、? ?、s]之后。[i]只能出现在其他声母之后,而且这三个音素在语音上相似,因此归并为一个音位。此外也有归为两个或三个之说。
a) [k、k?、x]、[?、? ?、s]、[t?、t??、?]和[?、? ?、?]这几组音到底分析为几个音位好?为什么? 297. 答:从分布上看,前三组音素同后一组音素是分别互补的;前三级别音素只能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后一组只能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但是,后一组音素同前三组中任何一组在语音上均不相似,因此,还是独立出来,所以,这几组音素共划分为12个音位。此外也有归为9个音位的划分,即把[k、k?、x]和[?、? ?、?]或其他一组归并。 a) 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它有什么优越性? 298. 答:音位区别特征是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区别特征的优越性是可以单个或集体地描绘音位,既具体,又深入;既独立,又联系;既客观,又全面。对提示音位聚合类及运用计算机进行言语识别与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a) 什么是音节?它是如何划分的?举例说明音节的音峰和音谷。
299. 答: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是从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的最小语音单位。①音节是根据发音时喉部肌肉紧张程度划分的,即发音时,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了一个音节。②音节紧张的顶点是音峰,音节紧张的最低点,即音节的交界处为音谷。 300. 第三章语义
a) 简述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区别与联系。 301.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二者的关系犹如工具和工具运用。 302. 他们之间的区别:
303. 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304.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305.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
16
来。
306.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307. 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308.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a) 举例说明词义的特点。
309. 答:①主观性:词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因此,它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客观事物。
310. ②概括性:词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而不是对客观世界具体、个别的个体认识的结果。
311. ③民族性:词义的民族性首先体现在音义关系上,用什么语音固定什么意义,完全由不同民族约定俗成的;词义的民族性还体现在词的感情义的差别上。 312. ④模糊性:词义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没有明确的处延。 a) 举例说明词汇意义有哪些类型?
313. 答:①概念义,也称理性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是词义的核心。 314. ②感情义。以称感情色彩,指附着于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和态度。
315. ③风格义,又称风格色彩和语体色彩,指语言单位在使用时由于交际语境的不同而产生的附加意义,通常表现为口语风格和书面语风格。
316. ④搭配义,由于词的固定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为搭配义。 a) 举例说明言语意义有哪几种类型?
317. 答:①上下文义,指在狭义语境中语言单位所产生的临时、特殊的意义。
318. ②言外之意,在交际中,人们有意利用语境,使语言单位产生的字面意义之外的隐含意义。
319. ③共现义,由于交际中的共现成分的作用使语言单位产生的临时意义。
320. ④主题义,也称焦点义。在一句话中,交际者所要表达的语义重心的意义比较突出,这使是主题义。
a) 举例说明语义场有哪些类型?
321. 答:①同义义场:指由语义特征基本相同的词义构成的语义场。
322. ②反义义场:含有一个对立或相反义素的词义的聚合称为反义义场,也称反义词聚。 323. ③多义义场:指具有派生关系的一个词的各个义项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语义场。 324. ④联想义场:把以一个共同义素为核心形成的词义聚合叫联想义场。这个共同的义素代表了这个联想场的上位语义范畴,其下位概念的语义都可以构成一个联想场。 a) 语义三角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325. 答:语义三角理论是指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语音和词义之间的关系是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词义和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音通过词义才能成为客观事物的符号,去标记客观事物,二者是标记与被标记的关系。
a) 举例说明语境有哪些作用及语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模式。
326. 答:语言环境简称语境,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具体环境。狭义的语境指一个语言单位出现的前后环境,即上下文。广义的语境指交际的场合及语言交际的背景。 327. 语境的作用:
328. ①使语言意义更明确,消除多义和歧义。 329. ②使词语获得临时的、特定的含义。
330. ③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语境中,语言单位的感情义可以发生临时性的变化,
17
由褒义变为贬义或由贬义变为褒义。 331. ④填补、丰富词语的意义。 332. 语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模式:
333. ①具体义,即具体化。在一定的语境中,语义的内涵变得具体、丰富或增加一些附加意义,由概括的概念变成特指某一具体的个体。
334. ②虚化义,语言单位进入语境后,内涵变得空洞,甚至完全消失。 335. ③反义,语言单位感情的临时改变,可以由褒到贬,也可以由贬到褒。 336. ④转义,语言单位进入语境后,所指对象发生变化,产生字面外的意义。 a) 举例说明怎样区分蕴含和预设。 337. 答:预设:是指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338. ①预设决定于人们普遍接受的逻辑规律。 339. ②预设必须是客观真理。
340. ③对句子进行提问或否定不影响预设的正确性。 341. 蕴含:两个句子中如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蕴含关系,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蕴含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
a) 举例说明语义历史演变的性质是什么,与语义的共时演变有何不同?
342. 答:①语义历史演变是语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变化,是语义的历时性变化。 343. ②与共时变化的关系:
344. 语义历史演变是语义的系统性变化,不受一时一地特定的语境制约;而语义的共时变化则是在一定语境中发生的个别的不成系统的变化。
345. 语义的历史演变是长久性改变,而语义的共时变化则是临时性的改变。 346. 语义的共时变化是语义历史演变的原因。
a) 举例说明语义演变的原因、途径、结果是什么? 347. 答:原因:
348. 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349. ②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350. ③语言单位内部的矛盾。
351. 途径:总的来说是通过词义的引申,而词义的引申有两个途径: 352. ①比喻:用具体形象的词去比喻与之有联系的抽象事物。
353. ②借代:利用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用表甲事物的词指代快乙事物。 354. 结果:
355. ①扩大:语言单位概括和应用的范围由小变大。 356. 一个意义所指概念的外延扩大。 357. 词义由单一义项扩大为多个义项。
358. ②缩小:语言单位所概括和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小。
359. ③转移:语言单位的意义由指称一个范围的事物变成指称另一个范围内的事物。 360. 通过比喻或借代等途径而产生的转移。 361. 语言单位感情义的转移。 362. 第四章词汇
a) 举例说明语言词汇的特点。
363. 答:①词汇的系统性。词汇是语言的一个子系统,其内部具有规律。词汇的系统性是潜在的,可以通过词汇单位的聚合体现出来。 364. ②词汇的绝对任意性和相对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体现在词汇中,即就词本身看,
18
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任何语言的词汇,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示什么意思都是任意的。词汇的相对理据性体现在具体语言语素与语素的组合、词与词的组合是非任意的、可论证的。 365. ③词汇的普遍性与民族性。只要客观事物存在某种概念,就一定会有相应的词来表达它,这对于所有的语言都一样,是词汇的普遍性。民族性是指不同民族反映相同概念的词语往往是不同的,体现在词的音义关系的差别上。词汇的民族性还体现在词语搭配关系和感情色彩上,反映了不同语言词语组合功能和感情义的差异。
366. ④词汇的变化性与稳定性。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回很快地反映到词汇中,使得一些旧词语逐渐从人们口中消失,而很多新词语又不断地在交际以及传播每体中出现,这就是词汇的变化性。同时,词汇的变化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词汇系统的影响和严格制约,有着极强的稳定性。所谓词汇系统的制约一方面是指很多词语的声音、意义和结构形式一旦形成就基本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改变。 a) 怎样区分词和词组?
367. 答:区分词和词组要看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是,是词;不是,是词组。
368. 如何判断一个单位是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要用扩展法判断:如果能扩展,则不是最小的,是词组;如果不能扩展,则是最小的,是词。 369. 扩展法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370. ①扩展后语言单位的意义基本不变; 371. ②扩展后组合关系不变;
372. ③一次扩展后,还可以继续扩展。 a) 举例说明语法构词的类型。
373. 答:语法构词:用语法手段来构成新词,是狭义的构词法。 374. 复合法:两个词根语素以句法关系为手段组合起来。 375. 派生法:词根上附着词缀构成新词。
376. 转化法:词的结构不变而词类功能发生变化的构词方法。 377. 缩略法:把词组简略成词的方法。 378. 第五章语法
a) 谈谈你对形态的认识,你认为汉语有没有语法范畴?同英语等语言比较,汉语的语法范畴有什么特点?
379. 答:汉语的形态问题:
380. ①形态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形态指的是构形法,也叫构形形态,即用一个词的词形变化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广义的形态除了包括构形法外,还包括够词法,即在词根的基础上按一定规定创造新词的方法。以上两种又称为内部形态。有人把词序、语词、辅助词等称为外部形态。即研究词的语法范畴和语法形式中心形态。 381. ②汉语有广义的形态,即构词法,汉语的构词通常可有复合法、派生法、缩略法来构词。 382. ③汉语有丰富的外部形态。 383. 汉语的语法范畴问题:
384. ①语法范畴是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如词形范畴与词类范畴等。
385. ②汉语除了“体”外基本上没有严格意义的语法范畴即词形范畴,(有一些即使算,也必有条件。如“数”、“级”等),汉语有广义的语法范畴,即词类范畴。 386. ③汉语语法范畴同印欧语比较,其特点是语法范畴没有形态的标志,即没有形式上的标志。
19
a) 语法的特点是什么? 387. 答:语法一种语言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它包含词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具有如下特点: 388. ①抽象性。语法是存在于数量巨大的词和数量无限的短语和句子中的有限的抽象的结构规则。这些抽象的语法规则存在于人们所说所写的具体的话语中,内化于熟练地掌握该语言的人们的头脑中。从大量的具体语言材料中可以把这些抽象的语法规则抽象概括出来。语法研究不管具体的句子的意义,与反研究具体的词、短语、句子表示各种语义关系的各种不同的结构模式。
389. ②层次性。短语、句子一层一层套起来组合而成的。词与词在一个层面组成一个简单的短语,这个简单短语又可以和另外的词或者短语在另一个层面结合。
390. ③递归性。反复地使用构成句法关系的有限的几种句法规则,不断地进行同功能替换,以构成复杂的短语或句子。 391. ④生成性。掌握了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生成出无限多的句子。生成句子根据句法结构的模式通过替换来生成无限多的句子,遵守复杂的语义制约规则。同时可以根据语法的递归性生成无限多的句子,或者把替换和低归两种手段结合起来生成出无限多的句子。
392. ⑤稳固性。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中,语法变化起来是最缓慢的,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固的部分。但语法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发展变化,只是一种新的语法形式的出现一般来说比新词和新的语音形式的出现要慢得多。 393. ⑥民族性和地域性。语法的民族性体现在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语法上会有一些差别。语法的地域性体现在:有的不同的语言由于处于同一区域,由于长期存在接触关系,原来某些语法上的不同点会趋于相似或者相同,出现一些区域共同特征。有的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由于相距较远,处于不同的地域,或者是由于某些语法特征历时演变的速度不一样,或者有的方言受到其他民族语言语法的影响,语法上会有一些差别。 a) 转换方法与传统的层次分析有什么不同?它的优点是什么? 394. 答:①层次分析法是指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特别是隐性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层次分析法着重分析句法的外部形式;重视层次性,一分为二,层层分析;能区分某些由层次不同引起的歧义。但对一些深层意义有歧义的句子不能分析。如:“鸡不吃了”。
395. 转换分析法是指显性形式即线条性的次序的转化以及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之间即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时间的转换。转换分析法的优点是可以提示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的词、表层与深层之间的转换关系;对计算机运用有重要意义;可以区分由隐性意义不同而产生的歧义。 396. 第六章文字
a) 文字与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397. 答:文字是标记语言的的书写符号体系,标主忆的是具体的语言单位,而一般符号不管是否具有标准化的形体,都只能表达有限的意义,而不能标记语言单位。 a) 简述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区别。 398. 答:文字按照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来分类,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399. 表意文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组合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而不是标记它们声音的一种的文字体系。表意文字的特点是字量大、笔画复杂、字形有表示意义的结构成分。
400. 表音文字是标记语言声音的,利用一套字母来来标记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的文字体系,分为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两种。
a) 指出下列语言的文字采用的是哪种字母? 401. 英语俄语法语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