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明清时期俗曲风格与演唱探析
作者:张美子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1期
摘 ;要:俗曲,又称明清俗曲。俗曲是明清时期哲学思想、社会背景、风俗文化以及生活态度的产物,总结来说就是民风、民俗与时尚的真实写照,其代表的是明清文化艺术的崇高体现,对明清俗曲兴盛之原因进行研究,将会对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上有很大帮助。俗曲的形成是建立在满汉两族各地的地方民谣的基础之上,所以风靡当时的市井阶层。因为俗曲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俗曲亦有俚曲、时曲、小唱、杂曲等别称,俗曲出于民谣,但是俗曲在表现形式、音乐内容等方面都胜于民谣。 关键词:俗曲;风格;音乐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2 引言:
俗曲别称小唱、小调、时调、牌子曲等,其流行与明清时期。俗曲的形成是建立在各地民谣的基础上,后来俗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行与明清的城镇市民歌唱形式。 一、俚曲小唱,市井歌谣
俗曲,望其名,生其义。它源自于民俗、通俗文化的音乐的一种,在我国古代音乐中,区分“雅乐”与“俗乐”两种,所以有了后世之雅俗共赏[1]。“雅乐”的代表为大唐盛世时期的宫廷音乐,风格优雅大气,“俗乐”的代表朝代之一就是南北宋时期。像两宋时期的俗乐歌谣,涵盖了不同时期的各类民谣、但歌、唱赚、散曲,同时又结合了专业化的演唱方式。明清俗曲则不同,其风靡于市井阶层,在漫长的明清时期熔炼出自己的独特风韵。这也使明清俗曲可以真实地反应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民风民情,小到宵小市井,大到国家风骨,其完美地诠释了明清两朝音乐风格的形成历程。明清俗曲的演唱形式较为特殊,它介于民谣和宫廷音乐之间,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中较为混乱的时期,长年战乱、闭关锁国、重农抑商、八股取士等现象的出现干扰着明清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其俗乐的演唱形式也随之改变,塑造了其特殊性。
明清俗乐的形成奠基与当时的朝代背景,明朝时期,封建社会进入尾声,资本主义社会现象逐渐在当时的中国出现。明朝的开放政策使得其当时的手工业、制造业都有飞速的提升,南方的手工业,北方的制造业,就是在当时出现并逐步成型,沿袭至今。由于当时的很多人拿得了第一桶金,致使市井阶层的参与意识提高,激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同时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由于明清时期废除丞相、设立内阁、设立军机处等政策的实行,其君主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