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冶金行业)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突出“四化”建设,即:发展农业信息化,深化农业特色化,推进农业科技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向导,以粮烟生产、猪鸡养殖为基础,以生态农业为支撑,以结构升级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八章 发展农业信息化

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电视、电话、广播、报刊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面,提高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水平。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价格供求与市场监测预警、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智能农业专家等信息系统,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以发展数字农业为目标,实现信息技术在小麦、花木、烟草、畜牧业、节水灌溉五个重点应用领域的突破。基本实现农业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农业信息采集、分析、决策和发布的网络化,推动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利用农村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农民工培训力度,增强农民致富本领。积极探索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建设国家农业信息化示范市。

第九章 深化农业特色化

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重点发展花卉苗木生产,“十一五”末,花卉苗木面积发展到80万亩,力争达到100万亩。继续支持311国道许昌至鄢陵段和107国道许昌至长葛段花卉长廊、禹州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襄城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三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构建以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载体的现代农业框架,努力打造生态许昌。加快发展畜牧业,以许昌城郊和长葛南北连线为中轴线,从长葛向西、东方向延伸,西连禹州北西部浅山区、东接鄢陵

东南部,形成平面伞状畜牧业发展绿色产业带,重点发展猪、鸡两大产业,推动养殖小区和加工企业向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第十章 推进农业科技化

发挥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功能作用,加快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推广,完善农业园区规划的“一园九区”项目建设,采用现代工业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加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高技术企业孵化基地、新型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到2010年,基本建成符合二十一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科技园区。

第十一章 加快农业产业化

鼓励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将特色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循环经济建设、旅游休闲服务相结合,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形成中原城市群农业产业化基地示范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贮藏、运销业,继续提高农村二、三产业比重。加大对众品食业、山花实业、湖雪面粉、华龙公司、北方花卉、群发蔬菜等20家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长远战略规划、技术创新、经营创新以及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尽快形成一大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发展优质小麦、大豆、红薯、生猪、蔬菜、中药材、棉花、烟叶、食用菌、蜂产品、林产品等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开拓农村市场,搞活

农村商品流通,拓展农产品订单交易和网上交易。

第十二章 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效潜力,引导农民从事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打破城乡界限,积极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提高农民技能为突破口,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双管齐下,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构建发展劳务经济的长效机制。增加农民工培训投入,不断完善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承担的输出转移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坚持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逐步推行就业准入持证上岗制度;积极探索在输入地建立党、团、工会组织,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不断完善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社会保障、权益维护、跟踪服务、回归创业等方面的政策,为进城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十三章 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利用水资源,积极推进节水灌溉技术,2010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60万亩。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和饮用水质的安全,解决好农村50万人安全饮水和重点小城镇的供水问题。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加大农村县乡道路和乡村道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实现所有行政村和人口较多的自然村通水泥路(油路),乡道村道达到四级以上标准,所有行政村通客车。加强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布局,重点发展中心村,合理归并自然村,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积极推进农村节能省地抗震型住宅建设。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各级财政逐年增加老区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扶持力度,基本解决老区8.4万贫困农民的温饱问题。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支持有条件

的地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逐步发展规模经营。深化农村税费体制、农产品购销体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深化农村党建“十百千”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努力营造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十四章 搞好新农村示范区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遵循“统一规划、党政主导、产业支撑、市场运作、突出特色、农民拥护”的原则,以新农村示范区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为重点,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施“五型”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建设新路子。突出抓好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在许昌至长葛8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按照“双城一体、组团发展、带状布局、生态支撑”的总体规划要求,以“一轴、二区、两带、三园”建设为重点,强化生态建设;以三个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强化产业支撑;以道路建设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强化村庄改造。逐步形成城在村中,村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新型城乡一体化新农村示范区。在新农村示范区以外的区域,以国道、省道沿线和水源地河道沿线及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乡镇所在地为重点,把扎实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党建 “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以点带面,典型 引路,通过示范带动,走具有地方特色的强乡、强村、富民之路。

专栏4 “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指标 花木面积 中药材面积 无公害蔬菜面积 畜牧业增加值 转移农村人口 旱涝保收面积 新农村示范点 新农村示范区 新农村示范区范围。京广铁路以东、京珠高速公路以西、许昌北环路以北、长葛南外环以南的区域,面积87平方公里,涉及长葛市、许昌县、魏都区的7个乡(镇、办)、61个行政村、11万人、13万亩土地。 一轴。许昌至长葛城际通道。 二区。8.4平方公里许昌县新城区、长葛市新城区。 三园。长葛市机场5000亩生态园,融进音乐始祖葛天氏文化内容;许昌县尚集镇周庄附近5000亩生态园,融进三国曹魏和华佗中医药疗养旅游文化内容;魏都区高桥营王庄附近1000亩生态园,融进四季采摘生态游乐内容。 两带。清潩河14公里林水一体景观带;曹操饮马河17公里林水一体景观带。 三个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河南(魏都)民营科技园、7平方公里许昌县尚集民营工业园和2.7平方公里长葛市民营工业物流园。 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 农村安全饮水。解决5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水利建设。主要防洪河道的防洪标准建设达到20年一遇,平原河道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 沼气建设。解决20万户农民家用燃气。 农村公路建设。新改建和建设农村公路3000公里。 农业扶贫开发。完成5万亩土地开发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8.4万贫困农民的脱贫问题。 退耕还林和平原绿化工程。完成退耕还林5124公顷,高标准农田林网133333公顷,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 单位 万亩 万亩 万亩 亿元 万人 万亩 个 2005年实际 51 35 8.7 35.6 32 293 0 2010年目标 80-100 50 50 62 100 313 27

第四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

(冶金行业)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突出“四化”建设,即:发展农业信息化,深化农业特色化,推进农业科技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向导,以粮烟生产、猪鸡养殖为基础,以生态农业为支撑,以结构升级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八章发展农业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kjda4lk0885bn78arf2570pk9t7uz00b3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