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交流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水平,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2、了解虚构的类型。
3、掌握虚构的技巧和标准,既要大胆想象,又要科学合乎情况。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课题:
想象水平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
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能够把它想象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想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写作水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模块“表达交流”的第三单元——
板题: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请同学们翻到书第61页,快速看完“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和“学法大视野”第71页“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讲授: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就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实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见“学法大视野”第71页)想象是以生活为源泉,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分两种:
1、再创想象:就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有的,但自己并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就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在对记忆表象实行加工的基础上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什么是联想
联想(见“学法大视野”第71页)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点想到乙观点的心理过程。 常见的联想类型有以下五种: 1、同类事物间的联想。
2、不同事物之间因某一点相似而展开的联想。
3、对比式的联想。即一正一反,鲜明对比式的联想。
4、连锁联想。就是从已知的性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即彼地联想下去,思维随之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
5、变形联想。就是从原信息点出发,合理地增加一些与它相关的信息材料。来诱发思维,、拓展思维的联想。
善于想象的水平主要是指能利用事物间的种种关联,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理解,对未来实行谋划与设计,化空为实;还在于建立在不违背常情常理的前提下的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等。
善于联想,有助于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因为由此事联想到彼事,能够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能够加深思索;由表皮的联想到内在本质的,能够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能够拓宽思路。
三、什么是虚构
虚构就是凭想象造出来。(见“学法大视野”第71页)在写作中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质,更好地表现主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能够实行合理虚构。虚构要以真实为基础,记叙文中的真实应该是艺术的真实,通俗的讲就是让读者看了觉得有真实感的真实。常见的虚构方法有:
1、移花接木法。就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改造、拼接、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于一个人,或将几件事的情节剪辑组合为一件事,或将发生在不同时段性质相同甚至相反的事剪辑到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使人物与事件更具典型性。 这种组合方式有三种:
一种是串珠式。就是用一条主线将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有机地串连起来。这种主线的设计方式很多,能够是事件、人物、物品,也能够是情感。
一种是扇面式。就是围绕中心横向展开,从几个方面(侧面)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其结构方式如同逐渐展开的扇面。
一种是连环式。就是文中由一个材料巧妙地引出其他若干个材料,像“连环”相扣。当然,这些材料应该有主次详略之分。
2、添枝加叶法。就是针对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仅仅一个轮廓、梗概,以此为基本框架,展开想象,补充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
四、虚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明确虚构的目的。虚构的目的在于调动读者的想象,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又要依据现实生活,通过创设情境,使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虚构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把现实生活典型化,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花是美与诗意的象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花园”。社会生活中,与“花”相依随,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生发了很多美丽的情感,也再现了很多美好的品质。“花”的象征意义是各异的,比如:梨花象征纯洁;蒲公英象征快乐;报春花象征温暖;丁香花象征淡雅;康乃馨象征尊重;夜来香象征奉献;紫罗兰象征忠诚;毋忘我象征真诚;含羞草象征敏感……你喜欢哪一种花?它会让你想到什么?
请写一篇记叙文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
①以“花”为话题;②题目自拟;③很多于800字;④抒写工整。 指导:
虚构故事时,我们往往只顾了虚,放开胆子虚构了,但却忽视了实。如漂亮的姑娘却得了绝症死掉了,敬爱的老师却生病了,自己的父母离婚了……这说明我们对虚构的认知模糊,或者是理念不能在作文中很得体地体现出来。我们在潜意识中训练虚构,于是重了虚,忘了实。对此,我们应即时走出理解的误区,即使编故事,也要编得真实,既要符合生活的事实,又要符合艺术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