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 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 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 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 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 A.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做凝固实验,得到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 C. 甲的凝固点是48℃ B. 甲在ab段吸热
D. 乙是非晶体
4.如下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升高 B. 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 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5.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 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 50℃ C. 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 70℃
B.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 42℃
D.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 5℃
6.今年冬季我市气温最低达-8℃,正确的读法是( )
A. 负8摄氏度 B. 负摄氏8度
7.下列哪一项属于气态物质分子的排列特点( ) A. 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C. 摄氏负8度 D. 零下8度
B. 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C. 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作用力较小 D. 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教室座位上的学生
8.如图所示是高压锅的结构示意图,锅盖紧扣在锅体上,盖上装有一金属管做排气孔,金属管上方倒扣着一个像大砝码模样的重锤,起限压阀作用.当锅内蒸汽压强过大时,蒸汽顶起限压阀,通过金属管向外泄气.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为了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适当减小锅的容积 B. 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
C. 适当增加限压阀的质量 D. 适当加大火力蒸煮
9.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A. 铁——铜合金 B. 镁——铁合金
C. 钠——铝合金 D. 铁——铝合金
10.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 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 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11.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应该( ) A. 将水量减少 B. 将火烧旺
C. 给容器加密封盖子 D. 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加热
12.某同学用一支示数为35.3℃的体温计依次为甲、乙、丙三位身体不适的同学测体温.因粗心,测量过程中,只用酒精简单的消毒,测得的结果依次是:38.2℃、38.9℃、38.9℃,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断,一定处在发烧状态的同学是( ) A. 甲、乙、丙 B. 甲、乙
C. 乙、丙 D. 甲、丙
13.0℃气温下,把盛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
A. 一点也不熔化 B. 熔化一部分
C. 全部熔化 D. 无法判断
14.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还是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B. 熔化
15.下列图像中,属于松香凝固的是( )
C. 汽化 D. 凝华
A. C.
B.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夏天,市场上的海鲜周围通常要放一些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 ______ (吸热或放热),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