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青岛市2024-2024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青岛市2024-2024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分液、蒸馏、萃取 C.萃取、蒸馏、分液 D.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B 【解析】

①两液体不互溶 ②两物质的沸点差别比较大③根据溴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的特点用苯进行萃取。 2.现欲用纯净的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生成CO2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E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B.FG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最多

C.由图像无法推断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可以降低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A、曲线斜率大小决定反应速率大小,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由曲线的高低,确定收集气体体积的大小,纵坐标越高,收集的气体越多;C、根据OE段与EF段的反应速率大小,结合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判断;D、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慢。

详解:A、由图可知EF段的曲线斜率最大,所以EF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选项A错误;B、由图可知EF段之间纵坐标差值最大,反应EF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多,选项B错误;C、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应该降低,但EF段化学反应速率比OE大,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更大,FG段浓度的影响比温度影响大,速率降低,选项C错误;D、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可以降低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考查学生识图能力,难度中等,注意速率时间图象中,曲线斜率大小确定反应速率大小,斜率大,反应速率快。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

B.氯化铝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了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C.凡是均一、透明的、没有丁达尔现象的液体都是溶液 D.过滤氢氧化铝胶体溶液,可得到氢氧化铝固体。 【答案】B

A. B.【解析】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选项A错误;氢氧化铝胶体吸附了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可用于净水,选项B正确;C.因为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酒精等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它们都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选项C错误;D.胶体可透过滤纸,过滤氢氧化铝胶体溶液无法得到氢氧化铝固体,选项D错误。答案选B。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B.乙烯的产量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 C.含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D.减少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结构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煤的气化是让煤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煤的液化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直接液化是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间接液化是先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液态有机物,都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 由于乙烯是从石油炼制过程中生产的气体里分离出来的,乙烯的制造过程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乙烯的产量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故B正确; C. 酸雨是由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导致,含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故C正确; D. 减少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结构可有效的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故D正确; 答案选A。

5.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主题的奥运火炬“祥云”正在祖国各地传递。“祥云” 火炬的燃料是丙烷,它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者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B

【解析】A.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是物理变化,但也存在能量的变化,故A错误;B.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

同时必定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则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故B正确;C.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不一定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D.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不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错误;故选B。

6.据报道发现了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横行、第十七纵列元素的一种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0,则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162 B.163 C.164 D.165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计算。

详解:据报道发现了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横行、第十七纵列元素的一种原子,由于第七周期如果排满,则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8,则该原子的质子数是117,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0,因此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80-117=163。 答案选B。

7.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乙醇、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A.只有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CH3-CH═CH-COOH中含碳碳双键、-COOH,结合烯烃、羧酸的性质来分析。 【详解】

含碳碳双键,能与①氯化氢、②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含碳碳双键,能与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含-COOH,能与③纯碱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也能与④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解题关键: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结合官能团的结构,掌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8.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SO2和SiO2 【答案】B 【解析】 【详解】

B.CO2和H2O

C.NaCl和HCl

D.NaOH和Na2O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A. SO2和SiO2均只有极性共价键,但分别为分子晶体、原子晶体,A项错误; B. CO2和H2O均只含极性共价键,均属于分子晶体,B项正确;

C. NaCl中只含离子键,为离子晶体;HCl中只含极性共价键,为分子晶体;C项错误; D. NaOH中含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Na2O中只含离子键,二者均为离子晶体,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由离子构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由原子构成且存在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为原子晶体。 9.下列能鉴别CO2和SO2的是 A.品红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褪色,可鉴别,故A正确;

B. SO2与CO2都是酸性氧化物,SO2和CO2气体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鉴别,故B错误; C. SO2与CO2都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亚硫酸, SO2与CO2气体都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鉴别,故C错误;

D. SO2与CO2气体与氯化钡溶液都不反应,因亚硫酸和碳酸的酸性都比盐酸弱,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A。

10.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 ① 过滤 ② 蒸发 ③ 溶解 ④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A.①和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 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② 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 ③ 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 ④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故选D。

11.对下列化学反应热,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②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③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④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 A.①② B.②③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B.澄清石灰水

C.紫色石蕊试液

D.氯化钡溶液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在高热条件下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反应,故①错误;②由于反应物、生成物具有的能量不同,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变化,其表现形式有热量、光能和电能等,如木材燃烧,放出热量的同时发光,故②正确;③有的吸热反应不需要任何条件即可发生,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故③错误;④不论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热效应的数值均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反应热的数值就越大,反之,越小,故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条件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关系,难度不大,正确理解吸热和放热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

12.18O常用作“示踪原子”,下列关于18O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 B.核外电子数为6 C.质子数为18 D.与16O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解析】

A. 18O的中子数=18-8=10,A错误; B.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8,B错误; C. 质子数为8,C错误;

D. 18O与16O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掌握原子的组成以及组成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答的关键,即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 13.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L (NH4)2SO4溶液中的c(NH4+)

B.0.02 mol/L氨水和0.01 mol·L-1氨水中c(OH-)之比是2∶1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使溶液的pH=7,此时混合液中c(Na+)>c(CH3COO-) D.向0.1mol/L NaNO3溶液中滴加盐酸使溶液pH=5,此时混合液中 c(Na+)=c(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NH4+虽然水解,但水解程度非常微弱,因此(NH4)2SO4溶液中c(NH4+)>c(SO42-),故A错误; B、相同条件下,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因此0.02mol·L-1氨水与0.01mol·L-1氨水溶液溶液中c(OH-)之比不等于2:1,故B错误;

C、依据电荷守恒,得出c(Na+)+c(H+)=c(CH3COO-)+c(OH-),混合后溶液的pH=7,即c(H+)=c(OH-),推出

青岛市2024-2024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青岛市2024-2024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分液、蒸馏、萃取C.萃取、蒸馏、分液D.蒸馏、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kbsx53bor3uh255c6he20sz532alg00ca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