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教育研究方法部分背诵要点(学姐笔记)
教育科研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概述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对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过程。
2.教育研究的意义:①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②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增强研究者科研能力,培养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
3.教育研究的类型:(1)根据研究对象及其任务不同的分类——教育价值研究(揭示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揭示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不同研究目的的研究——基础研究(揭示教育规律)、应用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根据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定量研究(严格的研究设计之下,收集资料用数据表述结果的研究)、定性研究(自然环境下,通过相关检验和证伪等方法的研究)。
(二)教育科研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1)直觉观察期:①代表人物:亚里斯多德②特点:教育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发展和通知阶级的利益需要③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归纳、演绎④辩证法及朴素的系统观⑤各学派基于不同哲学观、自然观和教育观形成教育观点(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①代表人物:培根、笛卡尔、康德②对教育想象的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概括③研究方法形成以分析为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④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研的理论基础⑤主张教育适应自然,把实验方法移入教育研究(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①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杜威②教育科研从哲学方法论中分离形成独立学科③教育科研的方法大多是从其他研究方法中移植④教育研究理论分成——进步派(实证、实用)和传统派(思辨、理论)进一步分道扬镳⑤教育研究带有显著的实用主义倾向⑥教育研究内部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发展⑦教育研究的持续发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影响。(4)教育研究变革时期①科学研究渗透到自然和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增强②教育研究形成了分化和综合并用的研究趋势,例如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式③教育研究中不同学科的渗透
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现状:①研究主题扩大②研究领域拓宽③问题意识增强、切合实际的价值取向④演技方法多元(2)问题:①研究方法单一、跨学科研究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研究综合不够③个人经验出发的思辨研究是主流,缺乏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它研究领域的成果
3.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1)教育研究走向自然化和生态化(2)教育科研的综合化(3)教育科研的跨文化发展趋势(4)教育科研的现代化
(三)教育科研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伦理性原则(评价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承担对研究对象负责的义务)
(四)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和评价阶段
(五)教育科研的方法及其类型
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2.教育研究的特点——(1)与一般研究的共性特点:①研究目的是探索规律②有研究假设及对假设的陈述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④有科学的研究方法⑤研究由创新性(2)教育研究的个性特点:①教育研究由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②研究周期长③研究有真针对性和实践性④教育研究人员参与研究中,研究由广泛的群众基础。
3.教育科研方法的功能(作用)
(1)是教育学科实现突破的必要条件(2)能够提高研究人员的素养和科研能力
4.教育科研方法的类型
(1)理论方法(2)实证方法(3)实验研究方法(4)历史研究方法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来源
(1)社会变革中提出问题(2)学科发展中提出问题(3)个人实践中提出问题
(二)选题的要求
选题有价值——选题有理论或事实依据——问题表述明确——问题
研究具有可操作性 三、教育科研的设计
(一)教育科研假设
1.含义:根据一定的理论或者事实依据,对研究问题作出的推测性解释,是进行研究前的预先假设的理论。
2.作用:是理论的先导,具有核心作用。①明确研究目的和限定资料收集的范围②制定收集资料方案③利于对变量的控制,避免盲目性
3.类型:①根据研究假设形成所形成的分类:归纳假设、演绎假设和研究假设②根据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分: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4.研究假设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5.研究假设的表述要求:①简单明了②使用陈述句式,而非问句③研究涉及自变量和因变量④研究假设能够呈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1.研究方案制定的步骤:选择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注意:研究计划由哪七部分组成
2.研究对象(样本)选择的要求:(1)确定样本的总体(2)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3)选择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注意:这些方法怎么使用,及其优缺点)
(三)课题论证(课题检验)的基本内容
课题价值论证——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资料丰富性论证)——课题思路论证——课题可行性论证 三、研究文献检索 (一)教育文献概述
1.含义: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载体。 2.作用:(1)全面掌握研究问题的情况,明确研究方向(2)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3)避免重复劳动
(二)教育文献种类及主要分布 种类 含义 分布 零次文献 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资手稿、笔记、遗址、料载体 出土文物 一次文献 实践中创作的原始文献 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资料 二次文献 对原始资料的加工整理的检书目、索引、提要、索性文献 文摘、题录 三次文献 在二次文献基础上浓缩而成动态综述、专题述的参考性文献 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全书 教育文献主要分布于: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电子信息检索系统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过程及方法
1.教育文献检索过程: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 2.教育文献检索方法:①顺查法②逆查法③引文查找法④综合查找法
3.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1)全面、准确的检索教育文献。
(2)鉴别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外审法)
(3)撰写文献综述报告——①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已有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综述者的评价、建议和预测②文献综述格式:绪论、历史发展和评价、当前发展及评价、研究重难点及思路、研究改进建议、参考文献。
四、教育观察法 (一)观察法概述
1.含义:观察法,就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特点(或优缺点):①有明确的观察目②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③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3.基本原则:目的性、客观性、自觉性。 (二)观察法分类 分类依据 类型 含义 观察的情自然情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境条件 境观察 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使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观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察 条件下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观察方式直接观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不同 察 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察 对象进行考察,这类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受到人的主观能力的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观察者是参与式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否参与观观察 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察 性的研究观察,它的好处是,不破坏和影响研究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深层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非参与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而式观察 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每当其一种行为发生时,观察者及时进行观察记录。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于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观察实施结构式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的程序和观察 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方法划分 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情况下的观察。 非结构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式观察 项目与观察步骤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其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多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三)观察法实施的程序 1.观察法实施的程序:界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编写观察提纲——实施观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2.观察法的记录方法
(1)描述记录(日记记录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2)取样记录(时间取样、时间取样)(3)行为检测表
五、教育调查法
(一)调查法概述
1.含义:教育调查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它与一般的社会调查不同,它是为了认识某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地考察活动。
2.调查法类型 划分依据 类型 内容 调查对象的选普遍调查 也叫全面调查,是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择范围 对象进行调查。如当前学生厌学情绪的情况调查。这种类型的调查的优点是具有普遍性,能全面地反映教育的许多现象及其变化发展情况,搜集的资料比较全面。但是调查所得到的材料往往比较肤浅和简单,有些问题无法深入了解,同时由于调查范围广,往往耗资大费时长。 抽样调查 即从被调查对象的全体范围(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值推断总体特征值的一种调查方法。 个案调查 即在对被调查的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其中选择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调查与描述。 调查内容的不现状调查 对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现状进行调查 同 相关调查 主要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教育现象的性质和程度,分析与考察它们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否互为变量,目的是寻找某一教育现象的相关因素,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展调查 对教育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以找出其前后的变化与差异。 预测调查 主要揭示某一教育现象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推断未来某一时期的教育发展趋势与动向。这类调查难度较大,其结果相对来说准确性不是很高。 调查的方法和问卷调查 又称问题表格法,指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手段 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测量调查 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访谈调查 指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自编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况,从而搜集数据资料进行量化研究的一种方法。 调查表法 指通过向相关的调查对象发放研究要求设计好的各种调查表格来搜集有关事实或数据资料的调查。调查表主要用于搜集各种形式的事实资料,尤其偏重于搜集数据资料。 3.调查法的一般步骤:确定调查课题
——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二)问卷调查
1.特点:(1)优点:范围广、样本量大,效率高、问卷结果主观影响小、匿名性、问卷结果易量化。(2)缺点:灵活性不够、无法观察每一个被试、问卷效度需要关注。
2.问卷结构:指导语——问题——结束语 3.问卷设计:(1)基本要求:语言简练,词句通俗易懂,长度适度;问题的范围适当,要符合调查需要,有较好的覆盖面而且不交叉;问题的内容应具体、清晰、含义单一;问题的数量合适,问卷的作答时间以20-40分钟为宜;设计者应持中立态度,避免问题中隐含会对被试进行暗示的信息;要妥善处理与社会规范不一致或冲突的问题,避免填答者出现社会认可效应;问题的排列顺序合理,层次分明,合乎逻辑。(2)问题形式:开放式、封闭式、综合型问卷(3)问题答案的格式(是否式、多项选择式、排列式、等级式、定距式)
(三)访谈调查
1.特点:(1)优点:灵活性强、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容易进行深入调查。(2)缺点:样本量有限,人财物力有限、无法控制被试的影响、干扰因素较多、访谈结果不易量化。
2.类型 划分依据 类型 内容 访谈过程结构性访谈 标准化访谈,是指访谈者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是否有严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格设计的问,并要求受访者按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提纲 正式访谈。结构性访谈的最大优点是:访谈所获得的资料标准化程度较高,便于统计分析,对于不同访谈对象的回答也易于进行比较分析。 非结构性访谈 指只按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进行的非正式访谈。非结构性访谈有利于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双方积极性,根据具体情况来把握访谈过程,有利于拓宽和加深对问题的考察,能灵活地处理在访谈设计中没有考虑到事件和问题。 访谈时间一次性访谈 也称横向型访谈调查,它是指对人们某一生和次数的活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的思想、态度及行为等不同 方面情况进行的一次性完成的调查工作,其最大的特点是一次性完成。 重复性访谈 也称跟踪访谈调查或纵向型访谈调查,它主要用于由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人们在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的调查研究。重复性访谈是一种深度访谈调查,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性质,所获结果更加深入和具有动态性,多适用于小范围调查研究。 访谈对象个别访谈 访谈者对被调查对象逐个进行的单独访谈。的多少 个别访谈有利于访谈者和访谈对象之间的沟通,方式灵活,适应性强,且能对资料保密,但访谈效率低,获取的资料有限。 集体访谈 访谈者对某一人群或团体中的成员同时进行访谈,访谈效率比较高,但访谈过程的针对性和深入性受到削弱。 3.访谈调查的过程 (1)基本步骤:选择访谈对象——准备访谈材料及计划——正式访谈
(2)访谈的实施阶段:初步接触——进行提问——注意记录——结束访谈
(四)测量调查
1.含义: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2.类型: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学业成绩测量、智力测量、人格测量。
3.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六、教育实验法
(一)含义: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教育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基本要素:1.自变量与因变量2.实验组与控制组3.前测与后测
(三)基本特点——?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四)教育实验研究的发展历程1.模仿和借鉴自然科学实验2.从一般教育活动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
(五)教育实验的主要功能——1.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2.促进教育实验的改革和发展3.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程序
(六)实验法基本程序:教育实验准备阶段(选定题目,形成假说、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框架、确定自变量、因变量测量、无关变量控制、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实施阶段——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七)类型 划分依据 类型 内容 场所和情境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于经不同 过专门设计的、人工高度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这类实验的优点是能把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严格分离出来,并给予确切的操作与控制,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然实验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实验。 实验目的和探索性实验 这类实验包括有预测作用的超前实验。它是功能不同 以认识某种教育现象或受教育者个性发展规律为目标,通过揭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因果关系及问题的解决,来尝试创建某种理论体系,所以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探索性实验主要研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性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此类实验以专门研究人员为主进行。 验证性实验 它是以验证已取得的实验成果为目标,对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用再实践的经验来检验、修正和完善。这类实验具有明显的重复性,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反复进行的,不仅对实验条件有明确分析,而且实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关注实验结果应用的普遍性,追求实验较高的外在效度。 自变量因素单因素实验 指同一实验中研究者只操纵一个自变量的的多少 实验,也叫单一变量实验。由于单因素实验的自变量单一、明确,操纵相对比较容易,实验难度相对较小。 多因素实验 指在同一实验中需要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也叫组合变量实验。这类实验要操纵的实验因素较多,实验的过程比较复杂,因变量的观测内容也随之增多,因而在研究整体上难度较大。 实验控制成前实验 最原始的一种实验类型,它是对任何无关变程度和内外量都不进行控制的实验。 效度的高低 准实验 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