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0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清水里的刀子(节选) 石舒清
①四十日①的前三天,晨光给高高的树梢上淡淡地涂了一抹金色。无数的麻雀在巨大的树冠里异常激越地吵着,让人的心里荡开一粼一粼很温馨的银波。马子善老人正在离树冠较近的高房子里精心的粘《古兰经》,经典历时久了,纸质已经泛黄,而且轻若鸿毛,但上面的字迹却似愈加清晰。
②突然耶尔古拜跑上来有些焦灼地说,老牛吃也不吃了,喝也不喝了,昨夜里放在槽里的清水与鲜草原模原样地放着。马子善老人的心强烈地一动,匆匆随儿子来到了牛棚。牛棚里很干净,有着一种令人感动的牛粪气息。牛安静端庄地站在那里像一个穿越了时空明澈了一切的老人。它依然在不缓不疾、津津有味地反刍着,它平静淡泊的目光好像是看见了什么,又像是什么也无意看。它的肚子明显有些瘪。
③大,你看,这水,它一口都没喝,还有草,都没吃。儿子有些焦灼地说,大,是不是……他知道儿子要说什么,他的鼻腔深处强烈地一酸,喉头处像硬硬地梗了一个什么硬物,他觉得自己的泪水带着一股温热迅疾地流下来了,他连忙转过头,有些踉跄地疾疾地走了出来。终于呜呜咽咽地哭出来了,心像一个大海那样激情难抑,心里满满地都是感动。他觉得有些罪过,把这么了不起的一个生命竟忽略了,竟像畜生那样役使了它几十年。想起犁地时候他打在它背上的鞭子,他觉得愧疚而难过,如果谁用鞭子打他相同的数量以示惩罚,他一定会很乐意很感激的。还想起一件事来,那就是牛一边拉着犁走一边扬起尾巴拉粪,当时觉得没什么,渐渐就觉得这真是过于残忍了,我们人连一个拉粪的机会都不会给它,在它拉粪的时候我们还不放过它,还在役使它——哪里知道它竟是这样一个高贵的生命!
④马子善老人又想起记得老人们都讲过的,说牛这样的生命是大牲,如果举念端正,把牛能用到好路上,那么,这头牛在献出自己的生命之前,会在饮它的清水里看到与自己有关的那把刀子,自此就不吃不喝了。显然,这头不吃不喝的老牛是看到自己的那把刀子了,就在它面前的那盆清水里看见了。马子善老人真切地觉到一种难言的强烈的震动,他那样不能自禁地要为此流一些眼泪。
⑤过了一天,过了两天,牛还是不吃,牛肚子触目惊心地瘪了下去。但牛依旧静静地立着,双眼微闭,依旧在轻轻地反刍着。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了。这了不起的生命,它竟然这样的韬光隐晦,竟为人役使地度过了自己艰辛的一生。马子善老人心里有了一种驱之不散的肃穆。只要他一闭眼,在他内部的视野里,就有一盆清得让人像涟漪那样微微颤栗的水,在这水里,慢慢就会生出一把世所罕见的刀子,在清水的深处像一种暗藏的秘密那样不断地向你闪悠着银光。马子善老人感恩地点着自己的头,泪水在他的脸上流着,他喃喃说,你比我强,你知道你的死,可是我不知道。他记得老人们讲过,像牛这样的大牲,看到清水里的刀子后,就不再吃喝,为的是让自己有一个清洁的内里,然后清清洁洁地归去。原来是这样的一种生命!这两天里,飞散的麻雀又聚在树梢上了,马子善老人把翻阅破了的经典精心粘好,放在桌面上,大大的玻璃窗上,阳光照进来,像金子那样的阳光落在大大的桌面上,落在摊开的古老的经典上。
⑥明天就是四十祀日了。
⑦夜里星星密缀了天空,使整个天空显得沉甸甸的。没有风,偶或撞到极细微的一丝,倒给人一种担心与警觉。夜深的时候,马子善老人顶着满天星光悄然钻到牛棚里去,直到寺里喊邦克②时才钻出来,他的脸有些苍白。耶尔古拜已经起来扫院子了。马子善老人对他说,家里的事你看着弄吧,我去县上买些调料之类的东西。
⑧一直到日落,他才回来,他的脸有些苍白,他先到牛棚里转了一圈,然后他像是下了一个决心,他走进门里去了,但是他很快站住了,他看见一个硕大的牛头在院子里放着,牛头正向着他,他不知道牛的后半个身子哪里去了。他觉得这牛是在一个难以言说的地方藏着,而只是将头探了出来,一脸的平静与宽容,眼睛像波澜不兴的湖水那样睁着,嘴唇若不是耷在地上,一定还要静静地反刍的。
⑨他有些惊愕,他从来没见过这么一张颜面如生的死者的脸。
(注)①四十日:亡人安葬后第四十天忌日。此前,马子善老人的老伴去世,要在四十日杀牛祭奠。②邦克:阿拉伯语的中文音译词,伊斯兰教法学的一种概念,又称为宣礼、唤礼,是提醒和召唤人们做礼拜的专用念词。
1.联系文章的第⑤节,简要分析标题“清水里的刀子”的含义。
2.文中的马子善老人,在最后见到牛被杀之前,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分析第⑤节画线句子“原来是这样的一种生命!”的内涵。 4.这篇小说在极简洗练中蕴藏哲思,试从“哲思”角度,对小说主旨作探究。
【答案】1.清水,代表着日常的俗世生活;“刀子”象征死亡。死亡,就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中。 2.由惊讶焦急,到感动愧疚,到敬重肃穆,再到痛心、逃避(不愿直面)。
3.①艰辛,无尊严:被人役使着拉犁,连拉粪时都在劳作。②宽容沉默:对人类的行为默默忍受承担,韬光养晦。③洞彻(智慧、达观)且平静(从容):能够预见自己死亡的到来,并坦然安静地接受。④清洁高贵:在死亡来临前不再吃喝,保持自身的干净。
4.①对于死亡的态度:黄牛执着地生存,承受苦难,坦然从容面对死亡,以富于意义的生存去领受具有价值的死亡。②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同生命形态间理解想通):老人对牛的关注、愧疚、敬佩,牛对老人的尽责,老人从牛身上学习领悟到生命的意义。③信仰的价值:老人的态度和心理源自宗教文化的底蕴,对牛的神性感知,超越世俗。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题干要求联系文章第⑤节分析,解答时就要仔细阅读指定段落,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合上文可知,“清水”就是牛平常的饮用水,是牛生活所必须的,显然,“清水”代表的是日常的俗世生活,而“刀子”是结束牛生命的工具,象征着死亡。文中第⑤节说“在清水的深处像一种暗藏的秘密那样不断地向你闪悠着银光”,据此可分析出“清水里的刀子”意思就是说死亡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
点睛: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
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第三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要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四看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要求联系文章第五节分析,考生重点围绕第五节思考就可以了。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变化,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概括。刚听说老牛不吃不喝了,“马子善老人的心强烈地一动”,他的内心感到惊讶;“匆匆随儿子来到了牛棚”表明他很着急;听到儿子说“大,是不是……”他知道老牛感觉到自己要死了,“心里满满地都是感动。他觉得有些罪过”“他觉得愧疚而难过”;想起老人关于牛的说法,“马子善老人真切地觉到一种难言的强烈的震动”,牛两天依然不吃不喝,马子善老人觉得牛是“了不起的生命”“心里有了一种驱之不散的肃穆”;由牛引起对生死的思考,“泪水在他的脸上流着”,到了“四十祀日”,马子善老人以去县上买调料为借口躲了出去,不愿直面牛的死亡。考生依据这些信息可得到本题答案。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原来是这样的一种生命!”主语是“牛”。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是“这样”,解答时应从上文来分析。从上文来看,牛“为人役使地度过了自己艰辛的一生”,甚至“在它拉粪的时候我们还不放过它,还在役使它”,可见牛的生活是艰辛没有尊严的;然而它“韬光隐晦”,对人的役使没有任何反抗,又表明牛宽容沉默;牛能预见自己的死亡,“自此就不吃不喝了”,坦然面对死亡,可见牛有智慧,达观且从容;牛不吃不喝,“为的是让自己有一个清洁的内里,然后清清洁洁地归去”,可见它清洁高贵。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探究能力。可从小说的人物和情节等角度来分析。节选部分围绕牛走向死亡展开,穿插着对生与死的思考,牛的一生受尽苦难,为人类默默奉献,对人类大度而宽容,面对死亡从容淡定,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表达了一种对死亡的态度。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马子善,主要动物是牛,马子善老人对牛的感情变化及由牛引发的关于生死的思考,体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小说开头提到了《古兰经》,并说“经典历时久了,纸质已经泛黄,而且轻若鸿毛,但上面的字迹却似愈加清晰”,“清晰”表明宗教的信仰在老人心中越来越坚定。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兵 胡玲
单位招门卫,一直没招到人。应聘者要么嫌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嫌福利待遇不好。
这天下午,一个人影在办公室门口晃动,我走过去,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丑陋无比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瘦削的脸上布满了道道伤疤,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儿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
我是来应聘门卫的。男人朝我讨好一笑。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疤痕显得更加突兀可怕。 听到有人来应聘,人事部的赵经理高喊一声,应聘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