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表6-2、表6-3的比较,从卫生设备冲洗方式方面可以看出:普通旱厕尽管不需水源,建造费和运行成本低,但卫生条件极差,不符合城市公共厕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普通水冲厕所卫生条件好,建设和运行费用均较低,但耗水量大,排出物量多,不符合节约用水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节水型水冲厕具有卫生条件好,节约用水,运行成本低等优点,符合公共厕所文明、卫生、适度、方便、节水、防臭的设计基本原则,且工艺和设备技术成熟,但其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免水冲厕所不需要水源,排出物采用一次性塑料自动封装,卫生条件较好,但排出物含有大量难以降解的塑料,不利于粪便的综合利用,且其建设和运行成本均较高,大规模应用有一定困难;智能生态厕所带有自处理粪便功能、无水冲、具有卫生条件好,节约用水,排出粪便少,可直接作为肥料利用,是一种生态、环保的公共厕所,且具有智能、自动管理的特点,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含量的厕所,但这种类型厕所的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都很高,大规模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且国内目前应用的经验不多;发泡式微生物生态环保厕所,在国内的北京、山东等地都有成功应用的经验,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好,可回用于冲厕,节省用水,外排残渣量小(10~15年清掏一次),运行管理简单,具有节水、运行成本低、清洁、无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符合卫生标准等优点,建设费用较采样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的公厕略高,但其运行费用明显前者低,适用于旅游风景区、公园以及无排污管网的地区。
综上所述,从卫生设备冲洗方式方面,本次改造的公厕大部分采样节水型水冲厕,少量近期公厕粪便污水不能就近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的采用发泡式微生物生态厕所。本项目共设置12座发泡式微生物生态厕所。 (3)公厕类别的确定
1)一类公厕确定原则:核心商业区、一般商业区等繁华地区,访问量大的重点地区、重要街道以及大型公共场所。 2)二类公厕确定原则:一般商业区较繁华地区,访问量较小的重点地区、重要街道,主要干道,汽车首末站,公共场所,集贸市场,住宅区。 3建筑设计
(1)建筑形式新颖美观,适合城市特点。如在繁华商业区采用有现代感、有商业气息的建筑风格;在旧城区、居住区采用大方、有亲切感建筑风格,并加强其可识别性;在城市公共休闲绿地采用新颖、活泼的小品式建筑风格。 (2)室外装修与环境协调,并结合实际情况,配合环境进行绿化。同时,在公厕内部也尽可能进行绿化或摆放绿色植物,提供优雅的室内环境。
(3)提倡公厕的多功能化。为实现部分“以商养厕、以厕养厕”目的,在部分公厕增设商业设施。这类公厕拟建二层,公厕位于二层,一层做商业设施和设置无障碍公厕间。公厕管理间面积根据具体情况为5~12㎡,工具间面积为2㎡左右。
(4)公厕的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不小于1:8,如外墙侧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天窗。室内净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3.5~4.0m为宜(设天窗时可适当降低>。室内地坪标高应高于室外地坪0.15m以上。单层公厕窗台距室内地坪最小高度为1.80m,双层公厕上层窗台距楼地面最小高度为1.50m。
(5)墙面光滑,便于清沈,设计贴高级耐腐蚀墙面砖到顶。地面采用防渗、防滑材料铺设,设计采用高级防滑砖铺设。为防止对地下的污染,并便于洗刷公厕,地面、蹲台、小便池及墙裙,均须采用不透水材料做成。地面有适当坡度(0.01~0.15),并安设水沟或地漏,以排除洗刷水。
(6)为改善独立式公厕的通风效果,设计中应着重考虑以下措施:
?建筑朝向的选择:尽量使公厕的纵轴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同时综合考虑太阳辐射,采用遮阳板或遮阳百叶以减少室内热辐射。
?增大门窗的开启角度,改善公厕的通风效果。加大挑檐宽度导风入室。增设引气排风道,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条件时,利用机械通风。
(7)统一公厕标识,在全市所有公厕入口处设置统一的灯箱,规范整个行业的标识,让公厕具有鲜明的特点,加强其可识别性。
4室内平面布置与卫生设施布置
为达到文明要求,在进行公厕平面布置时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使各室具有独立功能。对于二类公厕,男女可共用一个盥洗室,一类公厕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均独立设置。公厕进门处设置男、女通道或屏蔽墙。 每个大便器具有独立的单元空间。除考虑洁具的位置外,每个单元空间充分考虑其他相关管道及设备安装所需要的空间,同时留出足够的使用空间,以便于使用:
在条件许可时,每个蹲位可布置一个行李区,并配手纸架、废纸筐、挂物钩等。为方便清洗,洁具之间应提供至少65mm的间隙。
一、二类公厕的通道应按轮椅宽800mm,长1200mm来考虑通道宽度、坡度及转弯半径,使其成为无障碍通道。改造公厕均设置男女各1个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公厕间内应有1500×1500面积的轮椅回转空间,并附有供残疾人使用的安全抓杆等装置,以方便残疾人进出。
各类公厕厕位不应暴露于公厕外视线内,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m,小于150mm。隔断板(及门)的顶端在顶棚之下,并且从地坪起高度应大于1.5~2.0m(一类公厕大于2.0m、二类公厕大于1.8m)。独立小便器应有0.8m高度的隔断板。
每个大便厕位尺寸为长(1.00~1.50m)×宽(0.85—1.20m),每个小便站位尺寸(含小便池)为
0.75m(深)×0.065m(宽)。独立小便器间距为0.70~0.80m。室内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以1.30m为宜,不得小于1.00m;双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以1.50m~2.10m为宜。
公厕大便器以蹲便器为主,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需要在一类、二类公厕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在使用时,应提供一次性垫纸。
公厕大门按双向开启设计。公厕内部应有合理的空间布置,加大采光系数(必要时增加人工照明)和空气的流通量。
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的布置在坑位的适当位置。通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均有规定的空间。各种卫生器具在公厕内的布置应满足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一类公厕夏季配置空调,并配备音响设备。
通风孔及排水沟等通到室外的开口处,需加设铁篦防鼠。
公厕设计建筑面积、层数主要取决于访问量、公厕类别和规划面积。按每厕位每日服务100~150人.次计,根据访问量和规划面积,将公厕按建筑面积分为5类,分别是40㎡、60㎡、90㎡、105㎡、145㎡。重庆主城区公厕所改造面积汇总见表6-5,具体各个公共厕所的建筑面积见附表11~10。各种建筑面积公厕设计方案分别见附图11~15。 6.2.5设备配置
根据《公共厕所建设标准》(DB11/T190-2003)对独立式一、二类公共厕所设备配置要求,结合重庆市气候特点,确定本项目一、二类公共厕所的设备配置,汇总于表6-6。 粪便污水出路
粪便污水不仅有机物浓度相当高,COD达数万毫克/升,而且氨氮和磷的含量也相当高,甚至达数千毫克/升,此外还含有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中,不解决好粪便污水的处理问题,将会致使病菌繁殖、传播,造成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状况,危害人民健康。因此必须合理安排粪便污水出路,使其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1粪便污水的水质
粪便污水与废污合流的城市生活污水水质不同,其有机物和悬浮固体浓度均较高。粪便污水的水质与厕所的冲洗方式和冲洗水量的大小紧密相关。据资料介
绍,成都地区水冲厕所粪便污水CODcr浓度为573.9~1307㎎/l,平均为1000㎎/l,BOD5浓度为350~720㎎/l,平均为600㎎/l,细菌总数150000个/ml。北京市环境卫生监测站对北京市园林局水冲厕粪便污水水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H为8.4,TSS为360㎎/l,COD为657㎎/l,BOD为345㎎/l。重庆市渝中区环卫局对渝中区粪便污水水质检测资料表明,水冲厕粪便污水水质基本能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综合上述资料,本次设计水冲厕所粪便污水的水质取为: CODcr:400~700㎎/l, SS:400㎎/l BOD5:250~400㎎/l, TP:8~15㎎/l, NH3一N:25~50㎎/l, pH值:7.0~9.0 细菌总数1 50000个/ml。 2粪便污水的水量
公共厕所粪便污水的排放量与卫生设备配置和用厕人次有关,公共厕所卫生 设备配置齐全,用厕人次越多,则
污水量越大,反之,则污水量越小。此外粪便污水排放量还与卫生洁具类型有关,节水型卫生洁具的污水量比普通型卫生洁具的污水量少。
根据《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以及即将出台的《6升水便器配套系统》强制性标准,确定公厕用水量标准如下。
3粪便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粪便污水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物废水,含有丰富的氮、磷等物质,并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和病原菌,必须对其进行处理。目前粪便污水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就是将粪便污水不经预处理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与其它生活污水一起并入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该处理方式能够合理利用资源、节省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IP是最合适的处理方法,它适合于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公厕附近有下水道的地区。然而将粪便污水不经任何预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容易造成城市污水管道的堵塞,增加污水管道的清疏维护费用。 (2)化粪池(沼气池)处理
化粪池(沼气池)处理是我国目前粪便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粪便污水经过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其有机物浓度、SS,N、P含量以及病原菌的数量都相应降低。化粪池和沼气池处理粪便污水,都是使污水处于厌氧(或缺氧)环境下, 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使粪便中的有机物得以稳定,浓度得以降低的过程。但二者的区别是化粪池水力停留时间短,污水仅能处于水解、酸化阶段;而沼气池水力停留时间长,污水在沼气池中完成水解、酸化、产甲烷等整个厌氧过程,不仅使有机物浓度降低,而且还可产生沼气,实现资源利用。化粪池去除有机物的能力较差,一般说来污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仅降低20~30%左右,因此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仍需进一步处理,或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与其他生活污水一并在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沼气池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处理后出水BOD可下将70~80%左右,常温下无害化程度低,出水仍不能满足直接排入水体的要求。 (3)粪便集中处理厂处理
该方式是将粪便暂时贮存,而后再通过吸粪车或其他输送设备将其运入专门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厂。这种方式有利于粪便的集中处理,便于管理,但粪便的运输费用高,操作环境差,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由于运输费用高,此处理方式主要应用于旱厕粪便污水。 (4>新型粪便污水处理技术
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处理方式(2)和(3)尽管在我国应用普遍,且有较长的历史,但都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满足现行排放标准。近年来,随着水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提高,环境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对现有粪便处理技术的改进或新型处理技术的开发研究,涌现出了较多的粪便污水处理技术。例如将普通化粪池改造成五格厌
氧消化池、组合式高效生物化粪池,将粪便污水处理能够达到二级处理标准的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生物膜法微动力A2/O工艺、新型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小型厌氧(好氧)污水净化槽、三级化粪池出水+人工快滤与水培蔬菜复合处理系统、厌氧池+厌氧过滤池+氧化沟+生态塘生态节能型化粪池、膜生物反应器、高效厌氧反应器等。尽管如此,目前还难于找到一种可行的经济实用技术来就地处理公厕粪便污水,要保证这些小型粪便污水处理装置稳定运行并使处理出水达标排放还有一定的困难。 4粪便污水处理技术选择
由于化粪池(沼气池)处理后的粪便污水难于满足排放要求,且管理不善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许多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和地区都有取消化粪池或沼气池的趋势,将污水直接排入城市管网。这样不仅可节省化粪池投资,还可增加污水浓度,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根据国家《城市环境卫生实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规定: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域,可不设置粪便污水前端处理设施,应将粪便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因此,有条件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公厕粪便污水可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少量不能就近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公厕,其粪便污水处理采用发泡式微生物生态厕所就地处理。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重庆主城排水工程实施进度,本项目共有221座厕所粪便污水采用直排城市污水管网方式,其余12座公厕粪便污水采用发泡式微生物生态厕所就地处理方式。
国外与中国的厕所文化比较---中国的差距有多远 两种感觉
洗手间又称卫生间,是厕所的雅称,厕所是人们用来大小便的地方,是人们不可须虞缺少的,也是每幢建筑都必须设置的。在一些公共场所或住宅区内,还要专门建一些独立的洗手间建筑――男女厕所。在国内,一提起上厕所,除非是进星级酒店的洗手间,总有一种发怵的感觉。没有水、没有手纸、又赃又臭,几乎是国内一切公厕的共同写照。甚至在一些世界闻名的风景胜地的洗手间,同样存在又赃又臭的问题。难怪有的外国游客说,到中国就怕上厕所。一位来北京旅游的外国人在谈到颐和园的
厕所时说:“在颐和园不愁找不到厕所,距厕所300米以外,闻到哪里臭就往哪里走准能找到“。人们怕上洗手间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共洗手间设施齐全,干净舒适,上洗手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我们到过的每一个公用洗手间,干净、整洁、卫生、舒适,进洗手间解手也好,梳洗化妆也好,需要的东西应有尽有,没有任何不便之处。有的公共洗手间还备有马桶座圈保护纸,不少洗手间不但没有臭味,反倒有一种清香味道。加上洗手间内典雅的装修和工艺品摆设,进洗手间还有一种艺术享受的感觉。难怪美国人叫公共厕所不叫厕所,而叫“休息室“(在美国,厕所的英文名称是:RESTROOM)。两种感觉发人深思。这里既有设计问题,也有管理问题。本文想就两种不同的感受,结合国外情况谈谈公共洗手间的设计和管理问题。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装饰设计的任务就是为人创造必要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在设计中,首先要了解人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的需要,包括各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哪些特殊的需要。这里仅就各种公共建筑中的洗手间的设计为例谈谈怎样在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国内有些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对各种公共建筑洗手间的设计往往不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使用洗手间的人带来诸多不便。譬如:洗手间的门开启不当,不注意视线遮挡,使进洗手间解手的人缺乏安全感或是感到尴尬;有的洗手间洗手盆太少,洗手需要排队;多数洗手间没有残疾人厕位,使残疾人如厕感到不便;小孩特别是怀抱婴儿的人的如厕问题更很少考虑;加上大部分洗手间不供应手纸,甚至连洗手的水都没有,不少公用洗手间的卫生管理很差,甚至是又脏又臭。从我国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