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时期,孩子最该学到什么?
每天家长们接孩子放学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往往是“孩子今天都学了什么?”家长对这样问题的高度关注不难理解,不过幼儿园时期孩子最该学的是什么呢?
在家长眼里孩子上幼儿园一定得学到点儿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才算成果,所以有时家长总抱怨“我问孩子学到了什么,他也不说”,有时又会兴高采烈地跟老师说“昨天孩子在家唱您教的儿歌呢……”
不过家长们都疏忽了的是,知识与技能不过是幼儿园学习内容的一部分,与年龄相对的能力培养才是幼儿园时期学习的重中之重。
1、逻辑与幻想能力
逻辑能力并非天生具备,需要后天逐渐培养和磨砺。幼儿对客观存在和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没有清晰的概念,这也是大部分幼儿行为问题的根源之一。
刚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一定很有体会,每次想全身而退都得费点力气,尽管一遍遍地安慰孩子“我一下班就来接你”,宝贝还是紧紧抓着你的衣服角不放……
为何分离焦虑在这个阶段会成为很多家长棘手的问题?此时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家长作为客观存在体与之情感联系亲密。“未知”给孩子带来极大焦虑,在 TA 眼里,家长的离开意味着情感的隔断和信息缺失。
三岁以后,幼儿逻辑与想象能力开始发展,此时幼儿园会适当增加一些锻炼孩子逻辑能力的游戏,帮助幼儿更好发展。
合理的想象空间和逻辑能力可以平复孩子的情绪,分离焦虑也慢慢不见了。 2、语言质变发展,沟通能力提升
有了逻辑能力和想象空间之后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呢?这就要要靠语言组织和沟通能力了。幼儿语言发展是呈阶段性的,从牙牙学语到单字、多字词,再到完整的句子。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推动思维能力发展,也对孩子的学习成果起到关键性作用。
此时幼儿教师的耐心引导就必不可少了,平时孩子在园里进行的角色扮演等游戏恰好就可以锻炼孩子的交流能力。
在游戏互动中,教师与孩子平等交流,引导孩子养成敢说、会说的习惯,感受沟通时的情绪,这些对社交能力的养成都是大有裨益的。
3、同理心的培养
有时熊孩子的“自私自利”让家长头疼又无可奈何,其实仔细看来,孩子并非要故意惹你生气,只不过是少了个同理心而已。
“妈妈上了一天班,太累了”,“爸爸现在忙着呢,不能陪你玩”,“你抢走小明的玩具,他肯定会伤心的”,类似这样的话,只有在孩子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时才能真正理解。
老师们带领孩子玩娃娃家游戏,让孩子扮演父母、医生等角色,在模拟情景中体会他人情绪,站在别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也是良好行为养成的一部分。
4、自控能力
三岁以上的孩子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控力,但由于不同的因素,有些孩子自控里强,有些孩子却表现很差。
自控,还是取决与孩子对情绪的把握能力。拥有专业知识的幼儿专家特地设计许多课程和活动,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快地培养了孩子的自控能力。
5、安全和自救意识
这也是幼儿阶段孩子应该具备的第一能力。知道必用的急救电话、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具备一定的防拐意识才能保证基本的生命安全。
不要觉得孩子太小难以掌握这些能力,跟着幼儿老师一起耐心教导孩子吧。正确的求生和安全意识在危及时刻可是救命稻草哦。
身为家长,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 1、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作为孩子的最亲密的陪伴,是孩子最重要的刺激来源。没有我们,也许孩子照样可以发展出该有的语言、逻辑能力等。但如果有家长的正确引导、细心培养,孩子各方面发展就一定会更好、更快、更健全。
很多时候家长忙于工作没有足够时间内陪伴孩子,这种不足只是时间长短问题。但有时问题也出在效率上,花一整天的时间陪着孩子,但你看的你的电视,他玩他的游戏,这样的陪伴可以说也是非常低效了。
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透过你看到积极乐观的事物,而不是各种负面情绪。 2、做最及时的反馈器
家长是幼儿倾述对象的第一选择,不管是在学校取得了好成绩,还是和同伴闹别扭,小朋友回家都会想第一时间和家长分享心情。这时家长的反馈对孩子的情绪影响是不容小视的。
不管孩子在园里表现好坏,家长都敷衍地说一句“还行”;小朋友有了情绪问题也不会主动关心,这就是对孩子行为的消极反馈。
心理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孩子十分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家长对孩子行为的积极反应不可缺少,及时表扬和适当批评便是最基础的反馈。
3、用无私的爱包容
孩子的每一次尝试和探索都离不开家长的全力支持。幼儿时期孩子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惊人,常常“一天一个样”,需要家长随时适应孩子状态变化。此外,在孩子摸索时期难免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样需要家长无私包容和耐心引导。
作为新时期的家长,我们应该转变对孩子幼儿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注重幼儿能力教育,培养好孩子的行为习惯,为以后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