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 共有国办中小学、幼儿园 61所,其中中学 9 所、小学 50所、
幼儿园 2所,在校(园)学生 60471 人,教职工 3592人。几年 来,我区教育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 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牢固树立“率先发展、均衡 发展、内涵发展、加快发展”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 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逐步形 成了“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投入力度较大,办学水平 较高,师资素质过硬,学校管理规范,教育氛围浓厚,教育质量 领先”的总体教育特色,先后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实验区、 *** 创新教育先进区、 *** 中小学图书工作先进单位。 20xx 年 5 月,作为全省第一家接受省政府第四轮“两基”复查的县级单 位,我区高标准通过了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 示范性学校建 设取得突出成绩,今年,又有 2 所高中和 3 所小学分别通过 *** 示范性高中和 *** 市示范性小学验收,示范性中小学、幼儿园的 数量达到
11 所,在市内五区名列前茅;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整体 推进,有 20所学
校图书馆被评为 *** 一级图书馆, 无论在数量和 质量上均名列全省前列; 中高考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保持了持续 上升的势头,全区教育各项工作呈现出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 格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面对新形势、 新任务, 我区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具体体现在: 一是教育投入仍 有缺口, 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是学校布局不 合理、 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加之我区新建住宅小 区激增,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由此产生的学生入学难、择校、班 容量较大等问题仍然存
在;三是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 在适应新形势、 掌握新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力度等。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认 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 立足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战略定位, 进一步创新思路, 加大力 度,强化服务,力争教育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为契机, 瞄准教育强区的战略定位, 进一步加快教育强区的建设步伐。 一 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强化政府行为,在教育经费的 投入上,做到“多保先”三字要求, 即在财政状况允许的条件下, 尽量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时候, 确保对教育 的应有投入; 在安排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财力的时候, 优先考虑教 育发展的需要。 在确保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三个增长”的基础 上,保证城市教育费附加按时足额征收并全部拨付教育、 农村税 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每年按照 20 的比例每年拨付教育,同 时多方筹措资金, 改善办学条件。 二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 作,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要加快多媒体建设,由学校向班级延 伸,逐步普及;加强校园网建设,实现班班通;重视教师用微机 装备工作,努力做到教师人手一机;加强高水平站建设,大力发 展远程教育,尽快实现教育资源的信息共享。 三是充实完善常规 教学设备,努力做到上档升类。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区域优势, 进一步加大高水平图书馆建设, 增加藏书量,努力使小学达到六 万册以上,初中达到十万册以上。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电子化 图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图书馆的数量和质
量。 四是加强学校标
准化建设,形成具有人文关怀、功能完备的育人环境。在学校建 设中,进一步突出“建筑群和园林化”概念,科学规划,合理布 局,加快发展。五是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 完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有重点地对 原属两乡两镇的农村小学进行调整改造,同时发挥“名校”优 势,实施“名校”带动,逐步缩小校际间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二.
以深化教育
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教育创新 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要继续实施教育先导发展和科教兴区战 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引导和支 持部分公办学校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民办公助、公 有民办、混合股份制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办学形式。 要把改造
薄弱学校作为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
要通过吸引民间资金,引进
民办机制,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二是积极推进教 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发展的课程观和辩证的教学观,积极开发校
本课程,努力建设校本文化。三是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 革。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合同管 理”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岗位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试点的
基础上,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 逐步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 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 建立健全符合学校 特点,以贡献、绩效为主的薪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