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 宋元时期的文化 Word版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

课时检测(十) 宋元时期的文化

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宋初的儒家学者以对待杨墨(杨子、墨子)的态度对待佛教,予以排斥。宋中叶以后,出现士人“不学则已,如学焉,未有不归于禅”的局面。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文化 B.市民兴起瓦解理学统治 C.政治稳定推动文化发展 D.儒学对佛教的吸收融合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信息,佛教由被排斥,到宋中期以后,出现士人“不学则已,如学焉,未有不归于禅”的崇佛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宋代理学建立,理学是儒、佛、道三教融合的产物,D项正确;儒学是社会的主流文化,A项错误;此时是理学的建立,不是瓦解,B项错误;两宋时期处于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社会并不稳定,C项错误。

2.宋明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其出发点都是( )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探究宇宙万物本原 C.吸收佛道思想精髓

D.实现儒学的哲学化

解析:选A 理学以“三纲五常”维持封建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宋明理学是南宋以后政府的官方哲学,结合“存理去欲”“存心去欲”“格物”“格心”可知,其出发点和核心是强化儒家伦理道德,故选A项;探究宇宙万物本原是理学的本体论,是论证儒家伦理道德是天理的哲学基础,排除B项;吸收佛道思想精髓是宋明理学的学术渊源,排除C项;实现儒学的哲学化是从理学具有哲学思辨性而言的,排除D项。

3.《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青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 )

A.认为人性本质是恶 B.肯定人正当的欲求 C.倡导适当放纵私欲

D.特别关注百姓生计

解析:选B 材料说明人饥渴要进行饮食属于人的正常需求,体现出朱熹对于人性正当欲求的肯定,故B项正确;A、D两项材料均未涉及,排除;材料中“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说明可以根据人性需要进行行为调整,不是倡导放纵私欲,故C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

2 4.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

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解析:选B 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观点一致,故B项正确;胡道静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张属于唯心主义,故D项排除。

5.北宋时,欧阳修等主持重修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司马光则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南宋时,书院兴起,推动理学发展。这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以史为鉴开始成为潮流 B.重文风气推动文化繁荣 C.科举制取得了重大突破

D.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解析:选B 我国古代有悠久的以史为鉴的传统,故“开始”表述不当,排除A项;材料中史学、文教和思想繁荣,是重文风气推动文化繁荣的表现,故选B项;C、D两项材料均未涉及,排除。

6.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 )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 C.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

解析:选D 理学在南宋时期成为官方正统哲学,宋理宗“追封朱熹为‘太师’”显然是强化理学作为封建教化功能的作用,故D项正确;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是在西汉时期,故A项错误;B项中“普遍认同”说法绝对,排除;C项中扩大科举考试内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朱熹专以士为施教的直接对象。陆九渊则针对士和一般民众施教。施教对象的变化主要说明( )

A.理学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B.理学强化了儒学理论的思辨性 C.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基本完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

3 D.理学与心学求理途径不同

解析:选C 陆九渊施教对象由士扩展到一般民众,这说明其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即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基本完成,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理学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故A项错误;儒学理论的思辨性指的是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理学与心学施教对象的不同,故D项错误。

8.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 )

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知识分子大量进入政治领域,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也就成为了民间戏曲小说的主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戏曲小说源于生活,它鲜活灵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C项正确;A、B、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9.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

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 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 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 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

解析:选C 从唐代文字藏于石隙树根处到元代有意识地使文字占据很大画面,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体现了主观的诗情画意,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排除。

10.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

A.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 B.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C.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

4 D.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宋元之际市井小说、话本的形成,体现了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需要,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故C项错误。

11.《全元诗》收入了五千余位元代诗人流传至今的十三万首诗,这些诗人的族属有汉、蒙古、吐蕃、大食等数十个民族,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双语诗”。这主要反映了( )

A.唐朝诗学的持续发展 B.疆域辽阔文化更繁荣 C.元代的历史文化特征

D.元代的诗坛相当兴盛

解析:选C 材料中涉及的是元朝而非唐朝的诗歌成就,故A项错误;疆域辽阔与文化繁荣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元朝时,疆域辽阔,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融空前繁荣,带有浓厚的多民族的文化特征,故C项正确;“元代的诗坛相当兴盛”只是对题干材料的重复而非反映,故D项错误。

12.《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解析:选D 花鸟画并不等同于写意画,故A项错误。《墨梅图》并非风俗画,也体现不出商品经济的繁荣,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涉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故C项错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反映了追求个人道德修养和崇高品质的观念,这属于理学追求修身思想的范畴;同时文人画本身及该画的墨梅意象也体现出了文人的气节精神,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

5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1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以得出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根据“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可以得出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想;根据“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说明董仲舒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根据“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说明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以此限制君主权力;第二小问,其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产生的影响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可以得出不断发展完善、表现出哲学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 宋元时期的文化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课时检测(十)宋元时期的文化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宋初的儒家学者以对待杨墨(杨子、墨子)的态度对待佛教,予以排斥。宋中叶以后,出现士人“不学则已,如学焉,未有不归于禅”的局面。这一变化反映了()A.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文化B.市民兴起瓦解理学统治C.政治稳定推动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k17b7n2du20sz532alg3gznb0gt5600bs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