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标】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确立和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难点】
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关于理想信念的几种认识误区;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人们从孩童时起,就开始憧憬未来,开始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蓝图。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个性的成熟,识别事物能力的增强,这幅蓝图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充实坚定,从而成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理想。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成为
.................
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这种巨大力量的体现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2.理想的特征
(1)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因而理想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理想也只有在现实中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不具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就不是理想,而是空想或幻想。
理想与空想有着严格的区别。空想是一种没有客观根据、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与空想相比较,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科学性,经过努力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有的幻想具有潜在的实现可能性,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也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如“嫦娥奔月”,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幻想,现在由于航天工业的发展,人类登上月球已经成为现实。
(2)理想具有时代性。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总之,任何理想都同该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紧密相联。不同时代的人们理想是不一样的,理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3)理想具有阶级性。
理想在阶级社会里,又受到一定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制约。每一个人都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用一定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社会,提出奋斗目标的。因而,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理想。在奴隶社会,奴隶主的理想是希望把奴隶当成“会说话的工具”永不改变,而奴隶则想获得人生自由。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有着“达官贵人、光宗耀祖”的理想,而广大农民把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大同社会”视为理想。在资本主义社会,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玻璃商则希望家家户户的门窗一夜之间被冰雹打碎,资产阶级的利益被隐臧在“自由、平等、博爱”的面纱后面,希望发大财、赚大钱,而工人阶级则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的理想。孙中山先生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同志的理想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总之,人们对未来的追求,都是从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出发的,没有也不可能有各个阶级都信奉的超阶级的社会理想。人们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同,理想的内容也是极不相同的。
(4)理想具有实践性。
理想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又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一个人的理想总是随着他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由于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民的要求和追求的理想也就不一样,理想一旦确立,就会反过来对实践产生作用。它一方面给人生的进取提供一个向导,另一方面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检验、修改和发展。理想只有通过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实现。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就必须脚踏实地反复实践。离开实践,再美好的想象也不是理想,而是空想。
(5)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超前反映。理想反映的是科学和理性,代表的是思考和追求。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所描绘的内容还不是现有的东西,不是已经实际存在的东西,它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观念的形式形成的一种预想的未来形象,以预见的方式超前地反映未来,是指向未来的目标体系。人的理想在对当前
.................
现实进行观念性改造过程中,往往对未来的现实在观念上也给予想象性的描绘,这就使理想具有超越现实的特点,并成为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
3.理想的类型
(1)从性质和层次上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一般理想 (2)从时序上分:长远理想,近期理想 (3)从对象上分:
①个人理想,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②共同(社会)理想,指社会机体主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在全社会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者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4)从内容分上分:
①社会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 ②道德理想——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做人标准;
③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④生活理想——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以及对物资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它决定和制约着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调节和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社会理想,就会产生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具体说来,就是做什么人,干什么事,过什么生活都和社会理想有关系。因此,社会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核心。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社会理想,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为社会理想奋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理想也不能脱离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而孤立存在。一个道德上人格低下、投机钻营,工作上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一事无成,生活上追求腐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很难说他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坚信某些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具有情感色彩并力求实现的一种观念形式。如果说理想是人生美好境界,那么信念便是实现理想的坚韧扶梯。理想的坚守只有配合坚定的信念,即实现理想者对这个人生美好境界深切的理性理解和情感认同,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和实践。否则,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实现理想者将因为情感意志的薄弱以及对理想理念的肤浅理解而轻易放弃对于理想目标的追求。所以说,理想和信念是密不可分的。追求理想的过程离不开现实的环境,碰到逆境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坚强的意志不可或缺。意志是理想追求的心理基础,而对意志起直接作用的就是信念。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不疑,并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内在精神力量。
信念是高于理想的认知,但又以理想为基础,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信念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这种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是错误的认识,只要自己相信,就有信念确立。
2.信念的特征 (1)稳定性。
.................
对对象的一般认识由于认同而内化为信念,经历了情感的深入,不仅具有了理智上的坚信不移,而且得到了情感上的强烈支持,人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哪怕条件再艰难,环境再恶劣,也是难以改变的。“法轮功”在理论上是极为荒谬的,是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是害人害己的,可为什么还有那么一些人顽固地坚持不放呢?信念具有远比一般认识要高的稳定性,要改变一个人的错误信念,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2)执着性。
信念的稳定往往带来情感上的执著。人们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从个人来说,谁都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都持坚决相信的态度,这使信念带有极大的执著性。所以,我们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相矛盾,需自觉用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去校正自己的信念,不可死抱着不放。
我们认识了信念的这个执著性特点,必须正确地对待信念。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是相矛盾的,就要自觉地去校正。抱住错误的信念不放,只会处处碰壁。
(3)多样性。
不同的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求都会形成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不同的人,由于众多的原因,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信念,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班的大学生,其信念也并不完全相同。
(4)亲合性。
亲合性是信念在感情上的表现。一个人对和自己信念相近或相同的人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志同道合就是信念亲合性的表现,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感情上比较接近。这有点像书法协会,不爱好书法或对书法没兴趣的人是不会去参加此项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就是靠共同的政治信念把千千万万名党员凝聚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团结奋斗,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相异或相反的信念则可能导致人们之间关系上的疏远和情绪上的对立。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活动指南。信仰和信念都是人的精神支柱,是自觉的。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但信仰不是一般的信念,而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3.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理想和信念的内涵有相互交叉之处。在某些时候,理想本身就是信念,信念本身就是理想。因此,如果把理想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含有信念的内容;如果把信念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含有理想的内容。其次,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极为密切。理想离不开信念,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但是,理想和信念毕竟是不可以相互代替的两个概念。这是因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作用是不同的。理想重在标志人与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向未来的,为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而信念的则重点在于标志人对事物、观念的看法和态度,主要是面对现实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精神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我们常常在广义上单独地使用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两种偏向:一是在单独地使用理想这一概念时,有可能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应秉持的信念支撑;二是在单独地使用信念这一概念时,有可能淡化对未来奋斗目标的追求。为了避免这两种偏向的产生,我们把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合在一起使用,使两者各自侧重的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当然,我们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往往要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有时着重强调理想,有时则着重强调信念,但无论强调哪一个方面,都同时要重视另一方面。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与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主导地位。”这说明,人才和知识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应具备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和能力,而且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重要地位。而理想信念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这是因为,一方面理想信念不仅可以激励人们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舞人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前进,而且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看,大学生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科学知识,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这就会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成为担任一定职位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这就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1.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是如何曲折,人生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能否有意义,全在于是否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能否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这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的意义。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人无不具有崇高的理想、目标的追求。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倡导人们要“立大志”、“修人品”,并强调“志当存高远”。树立了远大理想的人,有理想作为指引的航标,他们的生命之舟便可以乘风破浪,中流击水,朝向人生的目标航行。而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大海中航行的小船失去了航标灯,容易迷失方向。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世界能前进、社会能发展、事业能繁荣,都是有意识的人创造的,而创造事业的人必定是有志向、有理想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向这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人生道路是漫长的,而且通常要肩负一些重要的使命,完成一系列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不断其作用,其中,内在动力主要是由理想信念形成的精神动力,是人生前进的根本动力;外在压力必须通过内在因素起作用。这一事实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验证。一些走向成功的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有着深刻的体会。引江泽民一段话为证:“两弹一星”研制者们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研制工作者甘愿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他们靠什么,靠的就是理想信念提供的强大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础,应当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得到不断改善。人也离不开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是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因此人的生活离不开精神生活的支撑,精神生活充实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否则给你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但是天天打你、骂你,哪来的幸福可言呢!人的精神生活充实,主要靠的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充实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的人,就会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坚定的勇气和不竭的动力,永不停歇的奋斗向前,达到事业成功,道德高尚,人格完善。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大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年。青年,总是与未来相联系;青春,总是和理想相伴随。理想对于青年具有特殊意义,与青年大学生关系尤为密切。当代大学生生活、成长在建设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