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肢体语言艺术的魅力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肢体语言艺术的魅力

摘要:教师的教学语言分为口语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而肢体语言是口语语言的一种重要补充,它起着无声胜有声广泛而又神奇的作用。每一个动作都传达着一种信息和情感,它的特点是在没有其他人参与的情况下,解决了用语言不便于解决的问题,既尊重了学生人格,又挖掘了内在潜力,善于使用这种语言,可以使师生的心灵与心灵之间架起又一座沟通的桥梁,运用得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肢体语言 教师 学生

在平常的教学中,大多很注重口语语言及黑板等教学用具、教学媒体的运用,似乎不太重视教学中的肢体语言。其实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玛洛比恩总结了这样一个规则:总的交流量100%= 7%文字交流+ 38%口头交流+ 55%面部表情交流。这就说明了肢体语言在交流中的重要性。有人说,一名好的教师就是一名好的演员。这就要求教师时不时地能够演出一幕戏------活跃一堂课,纠正一个错误,进行一次表扬。学生是生活在一个有点儿夸张的世界里的,是在教师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重视口语语言,还要注重肢体语言,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不同变化来传情达意。

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遇到激扬慷慨的议论时,配合鼓动性的手势,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侃侃而谈时,加上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肢体语言,既可以做到渲染气氛,又能将学生带入“角色”中来,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那么,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呢?

一、教师要学会微笑

面部表情是学生接收到老师最直接的肢体语言,只要老师一个表情不对,学生就知道可能大事不妙了。在教室中,教师脸部表情能传达热诚、欣赏等讯息,可给予学生社会性增强,以增进正向行为;相反的,面部表情也能显露老师的厌恶、烦恼、或放弃的讯息,促使学生做出不良的行为。以下大致提出一些学生们认为好老师的面部表情:

(一) 面带微笑: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语言喔!

(二) 要用心、真诚——使学生感到亲和力,而不是压迫感。 (三) 避免皱眉头、板着张臭脸——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欲望。

(四)不要常对学生表现灰心、失望的神情:这样会打击学生信心,导致自暴自弃。

以上这些中最明显的就是“笑容”。微笑待人是一种健康心态和良好素质的反映,是一个人乐观、自信、平和与从容品质的体现。教师的微笑,就像灿烂的阳光,在师生交往中,能给学生以自信。微笑的教师也更容易让学生接近,使师生之间的隔阂容易消除,增进人与人间的和谐,且有鼓励、支持的效果。师带着笑容和颜悦色的上课,也能带动学生快乐的情绪,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要善于用眼睛传情

眼睛是人与人之间最清楚正确的讯号,因为它们是人身上的焦点。利用眼神的接触,可以打开沟通、延续沟通或终止沟通。所以,对教师而言,借着眼神的接触拉近师生的距离,是一项特别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很少有其它肢体行为比眼神接触更能传达掌握全局的样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神不仅表达出自身的精神状态,还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情,从中获得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在教室里教师直接的眼神接触,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和表情,有效的帮助分心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拉回注意力,即使仅使用眼光凝视,也有助于学生适当行为的表现。有技巧的老师会持续地扫视整个教室,并与每个学生的眼神接触。固定视线常会使学生不安。当老师长时间注视学生时,学生可能会心生警惕,进而达到警告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室中,应确切地掌握眼神接触的时间以正确传递不同讯息。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情形有:

(一) 当走上讲台开口说话前,先用眼光扫描全班,使学生知道老师正看着他,提醒自己准备好上课了。

(二) 开始上课后,眼睛要散发自信、活力、愉快的神情,尤其是夏季来临时,学生上课昏昏欲睡眼神迷离,而老师的目光炯炯有神,学生会得到“一起打起精神吧!”的暗示,从而不影响学习效果。

(三) 眼睛不可离开学生,而且配合身体的转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接收到老师关爱的眼神。教师也才能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全场。

(四) 在授课时,教师的眼睛必须配合教学内容而改变。比如,当有学生课堂上精力不集中时,教师投去关注的目光,提醒学生注意,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怯场时,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这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当学生出现偶尔的失误或失败时,教师还以一个亲切的目光,这是一种鞭策与信任;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不妨传递出赞赏、嘉勉、期望的眼神,这样会使学生愿意变得更好,也就是所谓的“比马龙效应”。总之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

三、教师要让手说话

教师也要象盲人一样让我们灵巧的双手说起话来,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往往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反馈不同的信息。教师的手势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信息。老师做手势不仅有强调、示范的功用,更能比言语更清楚的表达鼓励及制止学生的行为,例如:食指放于唇上表“安静”,竖起拇指表“很好”、“赞同”等,这些课堂上手势运用有效且不会干扰教学的流程。老师教学上手势的运用也反映教师在工作上的投入程度。一般说来,使用手势的基本原则有:

(一) 手势应多变化,动作自然,不做作。比如表扬时,老师可以竖起大拇指,增强效果;一个学生做了错事,教师一边说,一边可以用手拍拍他的肩膀,会给学生一种压力,同时也给予他一种关心和鼓励。

(二)教师还应避免自己习惯性的小动作。有的老师上课时手上不是拿粉笔,就是拿着课本,这样无异减少了老师使用手势的机会。

但在教学中,不可过多的使用手势或是过于夸张,否则会使人产生矫揉造作之感。 四、教师要适度的移动身体及变换位置

在教室中,身体的空间传达了师生沟通,教师也具有了应有的角色和地位。许多老师因身体与学生距离较远,而无法与学生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种阻力。教师上课时,多站于讲台前或黑板附近,即使走入学生座位间,也容易停下来,或依循固定的路线巡走。如此,容易忽略边陲地带的学生,造成老师关爱分配不均的情形。学生较喜欢与他们亲近的老师,所以教师置身于学生中进行教学活动,比在学生旁边、后面、或坐在桌后的老师,使人更有温暖、友善的感觉。而在与学生谈话或“一对一”的教学环境下,较接近学生的老师,学生会认为是喜爱他们、善解人意的好老师。相反地,当师生间距离被拉长,教师面临的沟通情境会呈现“单向”的情况。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需要不断调整自身与学生的空间距离。移动有两种方式:

(一)讲课时在讲台周围适当走动,以便所有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的各个部分,但也要注意,走动不要过于频繁,幅度不宜过大;

(二)在学生看书、讨论、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此时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间来,这既可以缩短师生间的空间距离,与每位学生都有较平均的身体接近机会,使不专心学生及行为不良学生,找回失落的向心力,还可以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交换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以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肢体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肢体语言艺术的魅力摘要:教师的教学语言分为口语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而肢体语言是口语语言的一种重要补充,它起着无声胜有声广泛而又神奇的作用。每一个动作都传达着一种信息和情感,它的特点是在没有其他人参与的情况下,解决了用语言不便于解决的问题,既尊重了学生人格,又挖掘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jx0r8reuj0wk4t3v4f03ibqw7s1q700th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