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口普查时,社区工作人员逐户上门登记人口信息的过程属于 A.信息采集 B.信息编码 C.信息发布 D.信息交流 2.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是
A.汇编语言 B.机器语言 C.高级语言 D.自然语言
3.下列行为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是
A.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危害系统安全B.未经许可将他人邮箱地址公布于论坛上
C.不遵守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备案制度D.未经许可出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 4.图1和图2是求绝对值的算法描述,它们的描述方式分别是
A.伪代码和流程图 B.自然语言和伪代码C.伪代码和自然语言 D.自然语言和流程图 5.下列选项中,用于设置网页页面标题的HTML标记符是
A.
7.在计算机网络中,100BASE-T的物理含义为 A.采用光纤和基带传输,速率100Mbps B.采用光纤和宽带传输,速率100Mbps C.采用双绞线和基带传输,速率100Mbps D.采用双绞线和宽带传输,速率100MBps 8.在下列关系表达式中,结果为“假”的是 A.(2“)<2 B.(3<=5)//2 C.(2!=4)>2 D.(5+6)>7
9.表1所示的是采用不同参数录制的30秒音频信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表一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编码标准 PCM PCM PCM PCM 采样频率 22.050KHz 22.050KHz 44.100 KHz 44.100 KHz 量化位数 8位 16位 8位 16位 声道 单声道 双声道 单声道 双声道 A.①比③的音质好 B.④比①的音质好
C.②比①的存储容量小 D.③比④的存储容量大
10.如图4所示的Flash作品时间轴窗口,完整播放当前场景需要的时间约为
A.6秒 B. 10秒 C. 12秒 D. 60秒
11.许多手机都带有触摸屏幕,可以直接在屏幕上书写,方便使用者快捷地输入文字, 这种技术是
A.图像识别 B.指纹识别 C.手写识别 D.语音识别
12.下列每组数据中三个数值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 (213)8, (10010110)2, (98)16 B. (227)8,(10111111)2, (CF)16 C. (232)8, (10010011)2, (83)16 D. (247)8, (1010011)2, (AB)16
13. 在Photoshop中选中“水”字形状的区域,如图5所示,在当前状态下,使用RGB(255,0,0) 颜色进行填充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图层中的“水”字区域变成蓝色B.“水”图层中的“水”字区域变成红色 C.“背景”图层中产生红色“水”字图像D.“背景”图层中产生蓝色“水”字图像 14.产品数据表界面如图6所示,与数据表的结构对应的正确选项是
15.将E-R图转换成二维表的过程称为
A.创建关键字 B.建立概念模型C.创建数据库结构 D.建立关系数据模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 IPv4与IPv6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分)
17.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应具有哪些功能?(10分)
18.王老师在给高一学生上“因特网上信息的保存”一节课时,制定的一个教学目标为“通 过对因特网的学习及应用,使学生熟练掌握保存网页、文字、图片及下载文件的方法”, 请结合行为目标描述法的四要素将王老师描述的教学目标进行改写。(10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9.案例:
王老师觉得在信息技术课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较好,他给高—(2)班讲 授“图像加工工具”时,在关于金山画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环节中,拟采用这种教学法, 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王老师首先通过一个打开各种图片格式文件的实例,给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金山画王 的主要特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王老师提出“任务”:请同学们使用金山画王打开计算机中不同格式的图片素材, 熟悉金山画王软件;
5分钟后,王老师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有不少同学已经完成这项任务,其中 一些同学还在玩小游戏或做其他事情,他所希望的“热火朝天”的学习景象并未出现, 使他觉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并不如他想象那样理想。 问题:
(1)请简要分析王老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存在哪些不足。(8分) (2)针对如上不足,请给王老师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12分) 20.案例:
谢老师在进行“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时,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理解并能辨别信息的基本特征; ●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 的学习兴趣。
根据上述目标,谢老师又设计了详细的课后作业:
观看“人类信息技术革命”视频,就如下问题选择一种软件工具(如:Word, PowerPoint等)撰文,不少于300字:
● 感受信息:你感受到哪些信息?至少列出5个;
● 感受信息技术:你感受到哪些信息技术?至少列出3个; ● 格式要求:①有封面页、标题、作者及时间; ②保存文件名为:学号、姓名、信息及其特征作业;
③以邮件附件形式发给老师,邮件主题:姓名、信息及其特征作业。
谢老师批阅了很多同学的作业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为了美观,在Word文档 或PowerPoint文件中插入大量的图片,而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感受却只有寥寥数语,有 些“喧宾夺主”,偏离了此课的主要目标。谢老师开始琢磨如何能明确作业的重点,让 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目标。 问题:
(1)谢老师采用的作业作为一种表现性评价分别对学生和老师有什么作用?(10分) (2)请帮助谢老师改进作业的要求,使同学们能够把握学习目标。(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5分) 21.请阅读下列材料:
计算机是按照人们设定程序运行的,其中有一种程序是在指定条件下重复执行固定 的语句块,这样的程序被称为循环程序。比如要求用计算机计算1+2+3+……+98+99+100 的和,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个循环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