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17(总1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路由信息协议(RIP)》
一、实验内容
(RIP)路由信息协议
二、实验原理
一.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二. 内部和外部路由选择 三. 距离向量路由 1. 初始化 2. 共享 3. 更新
4. 什么时候共享
四. RIP协议简介五. RIP报文格式六. RIP运行过程 七. RIP的缺点及改进 1. RIP协议的缺点
2. RIP协议的改进八. RIP的限制
三、实验拓扑结构图
该实验采用网络结构三
四、实验内容及过程
1、练习一 (1)内容
静态路由与路由表 (2)过程
2
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print”命令,察看路由表,并回答以下问题: ● 路由表由哪几项组成
2. 从主机A依次ping 主机B()、主机C、主机E()、主机E(),观察现象,记录结果。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print命令,察看主机B和主机E路由表,结合路由信息回答问题:
● 主机A的默认网关在本次练习中起到什么作用
● 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简述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表17-1 实验结果
3. 主机B和主机E启动静态路由。 (1)主机B与主机E在命令行下使用“staticroute_config”命令来启动静态路由。 (2)在主机B上,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add命令手工添加静态路由(“route add mask metric 2”)。 (3)在主机E上,也添加一条静态路由(“route add mask metric 2”)。 (4)从主机A依次ping主机B()、主机E()、主机E(),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5)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print命令,察看主机B和主机E路由表,结合路由信息回答问题: ● 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简述手工添加静态路由在此次通信中所起的作用。
表17-2 实验结果
4. 在主机B上,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delete命令(“route delete ”);在主机E上,运行route delete命令(“route delete ”)删除手工添加的静态路由条目。 ● 简述静态路由的特点以及路由表在路由期间所起到的作用。
配置主机IP : A(),B(),C(),D(),E(),F()
各主机打开工具区的“拓扑验证工具”,选择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的网络结构,配置网卡后,进行拓扑验证,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工具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检查网络连接。
1. 主机A、B、C、D、E、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
ARP、ICMP)。
2. 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3. 主机A ping 主机D()。
主机B ping 主机C()。 主机E ping 主机F()。
4. 主机A、B、C、D、E、F停止捕获数据,并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
(3)结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