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明,马拉松选手猝死多为基因缺陷引起
33岁的深圳马拉松运动员姚广军,12月5日10:40左右在半马终点入口(南山)跑步中晕倒,随行救护车接诊,10:55送入南山医院抢救,12:10宣告抢救无效死亡!
据悉,姚先生身体一直不错,有健身的习惯,此前多次参加马拉松。本次姚先生参加的是半马比赛,出发时状态不错。
为何一向被认为是最健康的人群,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不幸猝死!?
接下来,小编带你揭开猝死的原因。
运动性猝死已不是偶然现象
而马拉松比赛过程中,选手猝死的现象非常多,随意摘选一些报道:
2014年13日的珠海半程马拉松赛再次发生选手比赛猝死事件,而这已经是整个2014年全国马拉松赛“猝死”发生的第五例。
11月10日,45岁周姓男子昨天(9日)参加台湾米仓田中马拉松42公里全马赛,在第31公里处休克,送医不治,男子并无心血管相关病史,但赛前感冒,疑抱病硬撑参赛……
7月19日,2014张家口·康保草原国际马拉松赛中,一名50多岁选手发生意外,在半程赛道约18公里处晕倒在地,随后送医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诊断为心脏猝死。
在5月25日举办的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当时21岁的大一学生冯某,在男子组半程马拉松赛进行到1小时24分钟时出现步伐不稳等情况,随即被救护组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
根据医学界对猝死的定义以及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情况,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引起运动性猝死的原因
一般来讲,体育锻炼的确会加重心脏负荷,人在安静时心率较低,心脏并没有因此负担过重,人也不会因为体育锻炼加速死亡。
长期、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强度较低、负荷量大的耐力训练,可以改善心脏等整体内环境,预防猝死。但是,短时间的、强度大的体育锻炼则不能产生这种影响。
目前研究证实,很多运动员发生运动性猝死均死于心源性猝死(简称SCD)。但是,运动性
心源性猝死不是由运动这个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
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其潜在的心脏病多为与动脉粥样硬化无关的结构性心脏病:最常见的为肥厚型心肌病,占所有SCD的36%;其次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占17%-19%;再其次为特发性左心室肥厚,占9%-10%;其他比较少见的病因包括主动脉破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长QT综合征、二尖瓣脱垂、心脏震荡、预激综合征和冠心病等。而在年龄大于35岁的较年长运动员中,冠心病是SCD的最常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73%~95%。
爱基因:基因检测看你是否适合跑马拉松
人们不理解的是,在参与大型赛事之前,不是都有体检吗?既然运动员发生运动型猝死均死于心源性猝死,为什么通过体检筛查不出来呢?
目前传统的、常规的体检方法是通过心电图来进行筛查,但是对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检出率很低。如果心电图都能检测出来有问题,那已经是很大的问题了。而运动过程中心源性猝死有隐蔽性强、发病很急的特点。
研究发现,发生心源性运动猝死的人,其心脏离子通道的蛋白质构成是和平常人不一样的,这种异常现象往往是由于人特殊点位的基因突变造成。
所以,通过传统的、常规的体检方法是没办法筛查出心源性猝死风险的。
而现在生物科学的进步和基因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心源性猝死的研究表明KCNH2、KCNE1、SCN5A、KCNJ11、CACANA1C、CAC-NB2B、NUP155等7类十几个基因突变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这些基因可能是运动性心源性猝死的遗传基础。现在基因检测的技术,已经可以检测出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爱基因建议:马拉松参赛选手或其他长时间或剧烈运动项目的参赛选手,有条件的可以在赛前做相关的基因检测,检测是否适合跑马拉松。如果猝死风险系数较高,以生命安全为重!
赛前“7+2”自检很重要
国内很多马拉松赛事的赛前健康证明更简单,往往只是询问是否有心脏病,是否有高血压等,但自己是否有心脏并血压多少算高,很多业余跑者其实并不清楚。
另外,在马拉松赛事起跑前不妨引进医院甚至保险行业惯常用到的身体状况安全问卷调查(PAR-Q),起跑前主办方完全可以简单宣读一下这九个问题,让跑者自检,再确认是否能继续参赛。(见下图)
温馨提示:
厦门马拉松于2016年1月2日举办,请谨记以生命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