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草案)
《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起草小组 二〇二〇年三月六日
《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编写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2021年3月6日,由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21年度第一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赣质监[20212128])制定本标准。(待定)。
(二)起草单位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水稻穗腐病是由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有性态为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fujikuroi)]为主要致病菌侵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穗期病害。层出镰刀菌可以侵染多种植物,如玉米、水稻、高粱等粮食作物,以及芦笋、海枣、芒果等经济作物。该病原菌还能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如伏马毒素、镰刀菌素、镰刀酸、比卡菌素等),通过食物链传播对人和牲畜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如层出镰刀菌产生的伏马毒素可引起马脑白质软化症、猪肺水肿综合症,还可能诱发人类食道癌和神经管型缺陷病。水稻穗腐病不仅导致水稻品质的降低,也给食品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因此,控制水稻穗腐病的发生和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产中,由于水稻穗腐病发生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田间防治的操作难度较大,通常不进行专门针对穗腐病的防治;此外,水稻穗腐病的致病菌类型比较复杂,侵染途径多样,病害发生受到气候影响,这些因素导致喷施药剂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筛选和利用抗性品种成为控制水稻穗腐病危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重要措
施,而抗病性鉴定是获得抗源种质材料的基础,规范、简便、有效的抗性鉴
定方法是保障。为使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和统一,有必要制定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技术规范,以满足当前科研和生产实际需求。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水稻穗腐病研究及抗性鉴定工作较少,在全省范围内尚未制定过统一的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的地方标准。因此,制定一套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对指导我省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三、主要起草过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江西双季稻区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21YDF020210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江西双季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2021YFD03007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江西省稻瘟病菌致病力分化与绿色防控研究”(2021YFD0301604-02)、江西省水稻产业体系(JXARS-0204)等项目的资助下,对水稻穗腐病的致病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建立了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经多年和多地的观察与研究表明,水稻品种(组合)间对穗腐病的抗感差异明显。因此,制定一套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来指导我省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生产实践。
1、水稻穗腐病由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Bipolarisaustraliensis)、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tenuis)复合侵染。经过致病力测定,确定了层出镰刀菌为优势致病菌。
2、根据江西的气候变化规律,确定了可以满足病害发生需要的最佳播种时间、接种时间和病情调查时间。
3、在反复验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病情指数作为品种群体抗性的评价标准。 4、多年的对比试验表明,依据本标准鉴定的品种抗感性与大田生产上品种抗感表型基本一致。因此,本标准制定科学、严谨,在国内同类标准中居先进水平。
四、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
目前尚无水稻穗腐病的相关技术标准,本标准是基于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制定的,对于指导水稻抗病鉴定及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按照GB/T1.1-2021的规则起草。
六、主要条款的说明(一)定义和术语的确定对于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技术
的定义,至今在国内外都是不存在统一定义的。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检索,结合前期的研究基础和经验的积累,本标准定义了8个术语,有助于对本标准的理解和执行。
3.1水稻穗腐病(ricespikeletrotdisease):由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Bipolarisaustraliensis)、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tenuis)复合侵染,引起水稻穗部产生坏死和枯萎症状的真菌病害,其中层出镰刀菌为优势致病菌。水稻穗腐病在抽穗扬花期感染,初期上部小穗颖壳尖端或侧面产生椭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至谷粒大部或全部。谷粒初期为红褐色或铁锈色,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或褐色,水稻成熟时变成黑褐色,局部病穗伴有灰白色霉层。在本标准“附录A”中增加了“水稻穗腐病田间典型症状”的相关描述。
3.2分离物(isolate):从发病部位通过人工培养、纯化、再接种和分离等方法获得的病原物的培养物。 3.3致病性
(pathogenicity):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3.4花粉充实完成期(thestageof pollen
mothercellenriched):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四分体分散并收缩成不
规则形;随后花粉外壳逐渐形成,花粉内容物逐渐充实,到内容物充满之前为花粉内容物充实期。该时期内外稃纵向伸长接近停止,横向则迅速增大。雄蕊雌蕊迅速增长,柱头上依次出现羽毛状突起,而颖片退化。 53.5单细胞花粉期 (themicrospore pollen
stage):该时期处于花粉充实完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完成产生的四分体解散,4个小孢子分散成游离状态,每个小孢子含1个细胞核。此期之初,细胞核位居中央,为“单核中位”。不久,随着小孢子长大与液泡化,细胞大部为液泡所占,细胞核移至一侧,为“单核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