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奇观》在德国
在我国通俗小说中,明代姑苏抱翁老人选辑的《今古奇观》,虽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引人注目,但也具有内容丰厚、语言精练、富有文采等种种好处,几百年来刊布不绝,深受读者喜爱,在国外也颇得赏识。
随着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的拓展,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也已成为学术界一个热门话题,而且在总体概述方面,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但是相对来说,详尽细致的个案探讨偏少,故留下不少未尽的话题。本文拟对《今古奇观》在德国的译介进行述评。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首先打开了通向中国的航道后,西方传教士接踵而至。在巴黎,教士杜哈尔德(Du Halde)自18世纪初起,专事收集传教士们发自中国的各种报告、译文,以后发表在他主编的《珍奇而有趣的书简》(今译《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有大象出版社2001年版中译本)中。在此基础上,他从1735年到1737年,编撰出版了洋洋4卷的《中华帝国详志》。该书第一次向西方世界全面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地理等情况,在中外关系史上享有盛名。书中还收入了法国传教士殷宏绪(D’Entrecolles)译的3篇《今古奇观》中的故事,分别是:《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怀私怨狠仆告主》和《吕大郎还金完骨肉》。1747年到1749年,《中华帝国详志》德译本在罗斯托克问世,《今古奇观》迈出了它在德语区漫长旅途的第一步。
但是,此后几十年中,《今古奇观》在德国并无音信。这同德国本土的文化政治有关。启蒙运动后,德国文坛上紧接而来的是狂飙突进运动,
第 1 页
尔后又盛行浪漫主义运动。前者力图摆脱理性的枷锁,后者强调情感的奔放和想象的自由,这同中国哲学文化的务实精神迥然异趣。 进入1827年,汉学在欧洲,首先在法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执教于法兰西学院的法国汉学家雷米扎(Rémusat)偶得《今古奇观》第26卷《蔡小姐忍辱报仇》的拉丁文译本,将它交给得意门生儒连(Stanislas Julien)。后者将故事译成德语,发表在1827年雷米扎主编的《中国小说集》中。此书同时收录了前述殷宏绪译的3篇《今古奇观》译作,即《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怀私怨狠仆告主》和《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德国人闻风而动。同年,莱比锡出版这本小说集的德译本。由于那位匿名译者法语水平所限,译文质量未尽人意,后人颇有微词。但如此快速的转译,却透露出德国文坛对中国文学的强烈兴趣。
1839年,英国人斯洛斯(Sloth)在香港翻译了《王娇鸾百年长恨》,译本辗转流入德国,触动了诗人阿道夫?伯特格尔(Adolf Bttger)的翻译雅兴,以一个扣人心弦的题目―《一个少妇的血仇》,于1849年在莱比锡出版德译本。1852年,他还根据法国巴维(Théodore Pavie)的《灌园叟晚逢仙女》法译本,写下长诗《花仙朝圣》。诗人的修养,使他改作的题目也富有诗意。
伯特格尔去世后3年,作家、外交家、著名叔本华研究者格里泽巴赫(Eduard Griesebach)借助伦敦博物馆东方部主任伯奇(Samuel Birch)的英译,转译了《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取名《中国寡妇》,并且写下一篇论文《不忠的寡妇,一部中国小说及其在世界文学中的演变》,附同译文一起发表。此书1873年初版于维也纳,以后分别有1877年斯图加特版、
第 2 页
1883年莱比锡版、1921年慕尼黑版等,可见那时颇受读者欢迎。 在其论文《不忠的寡妇,一篇中国小说及其在世界文学中的演变》里,格里泽巴赫从印度到古希腊罗马,从日耳曼民族转向罗曼民族,追述“不忠的寡妇”这一母题的流传和变迁,展现出德国文学研究传统中,母题与主题史研究的一个极好范例。
1880年,格里泽巴赫又编译《〈今古奇观〉:中国的〈一千零一夜〉中的古今小说》,在斯图加特刊行,其中除《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外,另收根据斯洛斯英译而转译的《王娇鸾百年长恨》和根据伯奇英译而转译的《羊角哀舍命全交》。
《今古奇观》真切地描写了我国古代社会市民阶层崛起和地主阶级衰败时的社会矛盾与变化,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同古代阿拉伯名著《一千零一夜》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两书都是经过多人的辑录整理而最后形成的。但是,无论就作品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来说,还是就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而论,《今古奇观》都不能同《一千零一夜》等量齐观。格里泽巴赫把《今古奇观》称为中国的《一千零一夜》,这是他对中国文学的褒扬。 接着,格里泽巴赫又根据伯奇译本翻译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根据荷兰人施莱格尔(Schlegel)的译作转译了《女秀才移花接木》,发表在他莱比锡1884年版的《中国小说》中。1886年,《中国小说》在柏林再版,又增添了根据施莱格尔的译作转译的《卖油郎独占花魁》、《王娇鸾百年长恨》。
作为外交家,格里泽巴赫在公事之余致力于中国文学的介绍工作,极为难得,倘非具有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不至于此。但德国外交部对他
第 3 页
的中国热情似乎并不理解,他先后被派往意大利的木兰和拉丁美洲的海地任职。
差不多同时,随着汉学在德国的发展,《今古奇观》中的故事甚至被作为教材收入汉语语法书中。1883年,格奥尔格?加布伦茨(Georg Gabelentz)在莱比锡出版《中国语法入门》一书,其中就收有《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德译,附有汉语原文。
1900年,威廉?塔尔(Wilhelm Thal)编译成《中国小说》,收《看财奴刁买冤家主》、《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怀私怨狠仆告主》3篇,在莱比锡出版。但此书今难寻觅。
1902年,法特尔?亨宁豪斯(Father Henninghaus)译《狠心的丈夫》,即《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在上海的《远东》第一卷第二分册上发表。 1913年,格莱纳(Leo Greiner)在柏林编译出版其《中国之夜,小说和故事》。包括“花的童话”和“花痴”两个故事,它们实际上分别是《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入话和正文。
所谓入话,乃是中国话本小说的一种特定结构,体裁不一,有诗,也有可以单独成篇的故事。这种结构显然对欧洲人来说是陌生的。格莱纳对其做了改动,以适应德国读者的欣赏习惯。这种现象在《今古奇观》的传播过程中并不鲜见。有德国汉学家这样批评:“迄今许多单篇故事的译者大都把引言或入话、有时是整首诗删去了。由此,小说的特色荡然无存,创造出一种欧洲的复述形式。作了这样改动的小说可以发表在任何一份报纸上。”
在18、19世纪,乃至进入20世纪后,德国的中国文学翻译,很多是
第 4 页
依靠欧洲其他文字的转译。包括上提格里泽巴赫和塔尔等人,都不谙汉语。而这些译文得益于法语和英语译本,无疑是因为法国和英国汉学更为发达的缘故。
但进入20世纪后,德国自己的汉学家也已成长。屈内尔(Paul Kühnel)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1902年至1914年间,译出《今古奇观》中约13篇故事,主要发表在以下集子中:一是柏林1902年版的《神秘的图画与另外三篇小说》,收有《滕大尹鬼断家私》、《唐解元玩世出奇》、《崔俊臣巧会芙蓉屏》;二是慕尼黑1914年版的《违反意愿的丈夫》,收《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三是1914年慕尼黑版的《珍珠衫》,即《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四是慕尼黑1914年版的《中国小说》,其中有《裴晋公义还原配》、《夸妙术丹客提金》、《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唐解元玩世出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滕大尹鬼断家私》、《赵县君乔送黄柑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此书1924年重印。
1914年是人类历史上不幸的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无数苍生死于非命,但偏偏也是《今古奇观》在德国的译介达到高峰的一年。除了以上屈内尔的译本,1914年,鲁德尔斯贝格尔(Hans Rudelsberger)编译的《中国小说》在莱比锡出版,卷一收有《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卷二收《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夸妙术丹客提金》、《李谪仙醉草吓蛮书》、《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蔡小姐忍辱报仇》等篇。此书反响应该不错,另有维也纳1924年的再版。
1914年,著名汉学家卫礼贤编译成《中国童话》,在耶拿出版,收《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两篇。1917年重版改名《中国民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