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现代哲学-第9章 李达与艾思奇【圣才出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四编 现代哲学

第9章 李达与艾思奇

9.1 复习笔记

一、李达

1.宣传唯物史观的《现代社会学》(1)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

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为生活计,不能不取得生活资料。欲为取得生活资料,斯不能不参加社会的生产”,而在生产过程中,人类又不能不“直接间接发生种种生产关系,此等生产关系之错综复合,形成社会之经济构造”。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①李达论述了经济构造即社会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社会之基础为经济关系,其上层建筑为政治法制及其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说,人们之生存及活动,必以一定之存在为前提或条件。

②李达指出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的反作用,不过,这种反作用是有限的,“故上层建筑仅能成为经济之量的变化之助因,而不能成为经济之质的变化之主因也”。

(3)生产关系与生产力①含义

经济基础又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活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必然“互相联络而发生一定之关系。惟其有此联络与关系,然后生产物始能完成,始能借交

1 / 11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通机关于分配于社会,供给社会消费。故生产关系实包含交通交换分配等一切经济关系”。

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李达指出,原则上,“生产关系之成立,必与社会的生产力相适应”。这又包括三种情况: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则生产力能在生产关系中发展”;

b.“倘生产力继续发展至一定程度以上,而生产关系阻碍其发展时,当时之生产关系势必改造,生产力始有发展之余地”;

c.“假如一定社会组织内之生产力尚有发展之余地,而人类必欲以一己意志企图颠覆,则生产力不但不能增进,反有衰减之虞”。

③生产力是决定因素

a.在终极意义上,李达明确肯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社会生活之历程,即物质生产历程,而物质的生产历程,完全受生产技术及生产力之支配”。

b.在物质的生产历程中,精神文化,皆由物质的生产关系中产生,随生产力之发达而发达,随生产关系之变迁而变迁。

c.社会之进步,亦即生产力之进步。此唯物史观的社会本质说之概要也。2.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学大纲》(1)历史观和自然观的统一

李达指出,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历史观与科学的自然观的统一,这可以从它的形成历史及其逻辑内涵两方面来看。

①从历史方面看,李达指出:

创始者们之哲学的实践的活动,首先是从社会的—历史的领域,即政治的—实践的领域中开始的。我们可以说,创始者们首先阐明了历史领域中的辩证法,其次由历史的辩证

2 / 11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法进到自然辩证法,而在社会的实践上统一两者以创出科学的世界观的唯物辩证法。

②从逻辑方面看,李达指出:

当作世界观看的唯物辩证法,当作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之普遍化的概括看的唯物辩证法,其中包含着两个部分,两个领域:

a.唯物论的自然观,以自然现象的发展法则为对象,因而它是自然诸科学的成果的概括;

b.唯物论的历史观,以社会现象的发展法则为对象,因而它是社会诸科学的成果的概括。

③在这种意义上,唯物论的自然观与唯物论的历史观,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诸科学及社会诸科学之间的媒介的环。

(2)唯物辩证法

①李达着重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诸法则以及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诸范畴。

②李达指出,“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是它的核心。这个根本法则,包摄着辩证法的其余的法则——由质到量及由量到质的转变法则、否定之否定的法则、因果性的法则、形式与内容的法则等。这个根本法则,是理解其他一切法则的关键”,由此肯定了内在矛盾性是一切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而矛盾观则正是“辩证法的精髓”。

(3)矛盾观

①李达还阐明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对抗性与非对抗性以及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等一系列问题。

②李达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永久的、绝对的;矛盾不一定都要发展到对抗性阶段。

3 / 11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③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其他一切矛盾的萌芽,是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进而解决矛盾、促成事物转化的根据。

(4)认识论

①李达还详细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问题,他指出:

人类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辩证法的过程。认识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出发,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进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并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

②李达特别突出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比认识更高级,是认识的出发点和源泉,是认识的真理性的规准;实践不但证明认识的真理性,并且依据认识的真理性而积极地变革客观世界。他同时也根据能动的反映论而肯定了认识对于实践的反作用;强调了实践与认识是不可分离地统一的。

③基于以上认识,李达概括出了认识过程的一般公式:“实践→直接的具体→抽象的思惟→媒介的具体→实践”——这是采取圆形运动而发展的。

④李达正确地认识到,“实践”不仅仅是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的重要范畴,而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本质的东西。正是由于将实践导入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于以往的哲学才发生了本质的变革。他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作“实践的唯物论”。

(5)评价①意义

《社会学大纲》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第一次比较完整、系统、准确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毛泽东曾赞扬它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马列主义的哲学教科书”。

4 / 11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局限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这部著作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联系论述得不够,对形式逻辑作了不恰当的全盘否定,对群众与个人作用的问题没有涉及等,当然这也是不能苛求于作者的。

二、艾思奇

1.《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1)唯物与唯心

①艾思奇指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非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类;根据人们对于主观事物和客观事物的不同见解,就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分为两大类

a.观念论亦即唯心论的世界观,它过分夸大主观,以至于否定了客观事物;b.唯物论世界观,它不仅承认客观事物有独立的存在和独立的法则,并且认为主观也是客观事物的产物。

③观念论和唯物论,是一切哲学上的两大类;这是哲学史上互相斗争的两大阵营。世界上找不到第三类的哲学,即使有,也只是把两类拉连一下,弄得一半是观念论,一半是唯物论,也并不是纯粹的第三种东西。

(2)机械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

①艾思奇进一步指出,唯物论也分为机械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

a.前者认为客观事物的运动仅仅是位置和数量的变化,而不是性质的变化;b.后者则“不但承认物质的数量和位置的变动,同时更看重性质的变化。不但看重性质的变化,并且认为性质能够发展,能够进化。

5 / 11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现代哲学-第9章 李达与艾思奇【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四编 现代哲学第9章 李达与艾思奇9.1 复习笔记一、李达1.宣传唯物史观的《现代社会学》(1)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为生活计,不能不取得生活资料。欲为取得生活资料,斯不能不参加社会的生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jdb56u9r637lyd0yjbf83hrt8bf8q008r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