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 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
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 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 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
纬度 太阳高度 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 气温高低 低 大 多 高 高 小 少 低 【例1】 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影响?( ) A.地球形状 C.地表起伏
B.地球运动
D.海陆分布
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
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
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 昼夜更替的原因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公转特征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如下图所示:
2
地球公转示意
谈重点 地球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图示方向为逆时针。 ③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情况,如下表所示:
节气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时间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置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赤道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释疑点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析规律 太阳直射界线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 辨误区 南、北半球相反的地理现象
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昼夜长短相反;南、北极圈内极昼极夜现象相反,即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③五带的划分
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3
名称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特点 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多,终年炎热,无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 寒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无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北极圈以内 南极圈以内 变化明显 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少 析规律 各温度带的分界线 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释疑点 季节与五带的差异
季节是同一地方一年中的不同时间获取太阳光热多少的不同,春暖、夏热、秋凉、冬冷,表现了气温在时间上的差异。
五带是不同地方一年中的同一时间获取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赤道热,两极冷,表现了气温在地区上的差异。
【例2-1】 (2012·福建福州)2012年5月21日早晨,福州的天空中出现了瑰丽的日环食。读下图,出现日环食当天最接近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A项,春分距5月21日差两个月;B项,夏至距5月21日差一个月;C项,秋分距5月21日差四个月;D项,冬至距5月21日差七个月。
答案:B
【例2-2】 下列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4
A.热带都在低纬地区 C.寒带都在高纬地区
B.温带都在中纬地区 D.低纬都在热带地区
解析:低纬度(0°~30°),热带(23.5°N~23.5°S);中纬度(30°~60°),温带(23.5°~66.5°);高纬度(60°~90°),寒带(66.5°~90°)。可见热带都在低纬地区是正确的。
答案:A
3.海陆分布与气候
(1)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
②中纬度地区,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海洋比陆地晚一个月。如下表所示: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月平均气温最高月 月平均气温最低月 释疑点 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受热、散热程度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如下表所示:
性质 影响 夏季 冬季 陆地 受热快,散热快 升温快,气温高 降温快,气温低 海洋 受热慢,散热慢 升温慢,气温偏低 降温慢,气温偏高 陆地 7月 1月 海洋 8月 2月 (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①沿海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 ②沿海但受不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少。 ③内陆地区,降水少。 谈重点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例3-1】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相比( )。 A.冬季大陆气温高
B.夏季大陆气温高 D.海洋冬夏气温都低
C.一年四季大陆气温高
解析: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受热、散热程度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答案:B
【例3-2】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比较湿润。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
5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素材 湘教版 - 图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