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称重法测浮力:

4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上下表面有压力差。

5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G,小桶所受的重力G桶;

① 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拉,(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F浮=G-F拉)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桶+水,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桶+水-G桶

2.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其他一切因素均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状态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F浮与G物 F浮>G物 F浮<G物 F浮=G物 F浮=G物 V排与V物 对实心物体ρ物与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V排=V物 V排

2)潜水艇浸没在水中,下潜越深,浮力不变。通过冲水放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从而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11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

以写成W=f 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W

3、计算公式:P==Fv

t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二、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12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

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1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

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等于重物移动的高度h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重物上升高度的2倍。即:S=2h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距离 S等于重物上升高度的n倍。即:S=nh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

1G物 2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等于

1G物。n。绳子自由端移动

(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

13

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W总-W有用=G动h(忽略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W有用+W额=FS=

W有用?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GhGhGhG 定滑轮:?=?? FLFSFhFW总GhGhGGhGhG 动滑轮:?= 滑轮组:?= ????FSF2h2FFSFnhnF公 式:?= 斜 面:?=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

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W有用W有用W总?Gh FS(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第13章内能

1.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它的大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表示,通常看得见得灰尘、雪花、柳絮等都不是分子的运动。虽然看不见,但可通过宏观表现来判断,如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像这种通过直接感知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方法叫“转换法”。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花香知昼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很小,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稍大,主要表现为引力;若分子间距相距很远,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引力和斥力都几乎为0,例如:“破镜难圆”,两块玻璃分子仍相距很远,引力和斥力都可忽略。

4.两块铅柱结合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铁块很难拉长因分子间的引力,铁块很难压缩因分子间有斥力。 5.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物体温度、质量、体积、状态有关。

14

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6.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静止的物体没有机械能,但一定具有内能。 7.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若空气将瓶塞弹出对瓶塞做了功,则空气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热传递:条件要有温差,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例: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吗(×);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越大(√);物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热量越多(×)

8.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三各因素有关:质量、温度变化量、种类。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当研究不同种物质吸热能力时,要控制质量和温度变化量相同,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而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的,例如: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相同的加热装置)则吸收热量相同,要让水也达到和煤油相同的温度,还要对水继续加热,水用的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水吸热能力更强。

(考点: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目的:使他们吸收相同的热量

9.比热容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跟自身有关,与质量无关。 例:一瓶煤油用掉一半,比热容、密度、热值均不变。

10.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水的比热容为 4.2×103 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4.2×103 J

11.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好处:傍晚向秧田注水,防止秧苗受冻;暖气用水做为介质;用水冷却发动机;修建人工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2.热量的计算: Q---热量---国际单位(J) C----比热容----国际单位J/(Kg.℃) m----质量---国际单位(Kg) Δt----温度变化量---国际单位( ℃)

Q吸= C mΔt= C m(t-t0) Q放= C mΔt= C m(t0-t) (注意: t0为初温,t为末温)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第14章热机

1.如图: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水蒸气内能→瓶塞的机械能。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变成 小水珠 。

2.热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3.内燃机工作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只有做功冲程是内燃机获得动力的冲程,其他冲程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4.压缩冲程(两气门都关闭):机械能→内能;做功冲程(火花塞点燃):内能→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区别

构造 吸气 点燃方式 应用 汽油机 顶部有火花塞 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物 点燃式 小型汽车、摩托车 柴油机 顶部有喷油嘴 吸入纯空气 压燃式 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 6.“4221”的含义:一个工作循环,有“4”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带动飞轮转“2”圈,对外做功“1”次。

15

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资料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第十章浮力10.1浮力(F浮)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3.称重法测浮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j84053kzr92i2p9mey92mdyx4233001c9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