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概念
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农业产业领域内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应用与其经济效果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农业”,指生产农副产品的整个产业部门,包括产前、产中、产后部门。“技术”,指农业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经济”,指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表述为:在同等的劳动耗费下,能够取得最大使用价值,或在取得同等效果的条件下,能够争取最小劳动耗费。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
1.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
(1)区别:经济效果:劳动效果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着重从成本角度分析投入与产出。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项生产成果。强调在技术上达到目的,也用技术可行性来表示。
(2)关系:①一致性:经济方面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技术方面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和手段。②矛盾性:1)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 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3)技术上的可能与经济上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3)启示: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基本准则:把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统一起来。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质技术因素实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特点:1)相关性:农业生产的各种技术措施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 2)持续性: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有技术后效效果 3)综合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同时具备各种各样的生活条件 4)多样性:农业技术有多功能性,具有直接经济效果、生态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5)不稳定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可变因素多6)极限性:技术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
概念:农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农业项目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取得效益的临界值,代表着某项农业技术能带来经济上好处的起码经济界限,低于这个界限,表明没有增加社会财富。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值:在经济上能否取得收益的数量界限。当具体数值表明产出>投入时,才能获得经济效果。表达式如下:
经济效果临界=(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0
或 经济效果临界=(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1
多方案时以被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来确定经济临界,表达式为: 经济效果临界=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果-机会成本≥0
4.生产力系统的三大规律
(1)各要素同步形成与要素结合体运行时间不间断规律。要求在同一时点各要素必须到位,并要保证各要素功能的持续性。 (2)农业生产力要素系统的自然规定性规律 。(3)各要素子系统等衡规律 。农业生产力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及各要素子系统内部成分之间,必须保持协调配合的关系,在实践上相互衔接,在数量上相互协调,在地域上相互适应,在质量上同步提高,保证各要素每一时空条件下都呈最佳结合状态。
5.“木桶效应”原理(要素组合原理)
含义: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水平取决于总体中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总体的“最小构成因子”,是总体的“最大限制因素”。
启示:1)农业生产中各生产要素对整体功能水平来讲缺一不可。 2)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往往表现出不均衡性。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重点应在“最小构成因子”上。 3)“最小构成因子”的突破,会使整体生产功能水平得到提高。
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1.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1)经济效果指标 (2)社会效果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 (3)生态环境效果指标:土地复垦率=已恢复的土地面积/被破坏土地的面积,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 因素分析法之连环替代法之平均法(见书P55)
ABC A ’ BC ABC ACB A ’ CB ACB BAC B ’ A ’ C B ’ AC BCA B ’ C ’ A ’ B ’ C ’ A CAB C ’ A ’ B C ’ AB CBA C ’ B ’ A ’ C ’ B ’ A ΔA={(A ’ BC - ABC )+(A ’ CB - ACB)+(B ’ A ’ C - B ’ AC)+ (B ’ C ’ A ’ - B ’ C ’ A)+(C ’ A ’ B - C ’ AB)+ (C ’ B ’ A ’ - C ’ B ’ A)}/6=公式 例:求:A、B、C各自的变化对W的影响 项目 酒产量 吨酒粮耗 粮价 粮耗成本 单位 T T 千元/T 千元 改造前W0 500(A) 4(B) 1(C) 2000(W=ABC) 改造后W1 600(A’) (B’) (C’) 2304(W1=A’B’C’) 解: 项目 改造前W=ABC A'BC 连环替代方式 ABC=2000 2400 影响值 400 A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 B C 1920 2304 2400 2880 2304 1600 1920 2304 1600 1920 2304 2400 2880 2304 2400 1920 2304 -480 B 384 C 400 A 480 C -576 B -400 B 320 A 384 C -400 B 320 C 384 A 400 C 480 A -576 B 400 C -480 B 384 A (400+400+320+384+480+384)/6= (-480-576-400-400-576-480)/6= (384+480+384+320+400+400)/6= 3.基础指标评价值的确定
(1)等级比重法 (2)专家评分法 (3)集值统计法
找n位专家,第j位专家对指标r 给出区间估计,得出n个专家对指标r 的一个集值统计序列,将其投影到区 间轴上。
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1.农业生产函数
概念:特定的农业技术条件下, 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农产 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 术关系。如图:
理解:建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基础上;所描述的是要素投入与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表示方法:列表法、图示法、数学表达式法 研究的问题:①投入—产出关系 ②生产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时,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关系 ③利
用一定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来生产多种农产品时,各种农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 特点:①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 ②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③一般不具有重复性。类型及公式:略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概念:在技术不变、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起初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数。
3.有限要素的合理分配(P79)
例:两个不同土壤肥力地块的生产函数:y=352+-; y=540+-为了区别于不同地块上施用的磷肥,分
A
B
别以xA表示施用于A地块的磷肥量,x表示施用于B地块的磷肥量,要素分配的最佳方案可用下列方程组求得:
MP=MP(边际产量相等)
A
B
-*2x=-*2x
x+x=100(磷肥总量为100)
A
B
x=80,x=20
A
B
当A地块施用80单位的磷肥,B地块施用20单位的磷肥时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分配结果显然与边际产量最大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
4.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P83)
例:两种要素配合生产某一定量畜产品的函数式为:Y=6(X1 X2)1/3,要素X1的单价
为25元,要素X2的单价为200元。欲使畜产品产量达108单位,两种要素如何配合可取得最低成本
5.盈利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P84)
例:已知两种要素配合生产某定量畜产品的函数式为:Y=6(X1 X2)1/3,要素X1的单价
为25元,要素X2的单价为200元。畜产品单价为200元,试计算获得利润最大时的要素配置
6.产品的合理组合(P88)
例:设有化肥总量60千克用于y1和y2两种作物生产,即x y1 +x y2 =60,其中x y1表示
用于y1生产的化肥量,x y2表示用于y2生产的化肥量。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y1 =218+ x y1 - x y1 2 y2 =216+ x y2 - x y2 2
当P y1 =元,P y2 =元时,求最大收益的产品组合。
7.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
(1)互竞关系:要使一种产品产出有所增加,只能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出。如,种植小麦和玉米 (2)互助关系:用于两种产品的要素总投入量保持不变,如果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使得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也增加。如,豆科作物与谷类作物轮作。 (3)互补关系:若增加一种产品的产量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这类产品就叫做互补产品。如,生产季节不同的农产品。
8.范围经济: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
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第五章 产业经济/农业生产结构及其优化
1.产业周期不同阶段时创新的重点
(1)形成期:形成机理:创新、专业化、衍生 特点:企业小、产品单一、成本高、售价高、利润不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 重点:扩大生产量,开辟新用户、提高市场的份额 (2)扩张期:形成机理:拥有一定市场营销和财务力量的企业逐渐主导市场,由于市场前景良好,新厂商大量增加,产品也逐步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形成行业扩张和行业竞争。 特点:产品品种增加且附加值更高,市场增长率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标准化水平提升、企业进入壁垒提高。重点:追加生产,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用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来争取竞争优势。 (3)成熟期:形成机理:行业增长速度降到一个更加适度的水平,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少数大厂商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特点:产品分化、技术成熟、市场饱和、竞争兼并、风险稳定,新企业进入壁垒高。 重点:从价格手段转向各种非价格手段,如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善服务水平、改革工艺和革新制造方法、开发国际市场等。 (4)衰退期:形成机理:大量新产品和替代品出现,原产业市场需求减少,销量下降,利润率下降,厂商数目减少,市场萎缩直至解体。特点:市场增长率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重点:1)领先战略:降低竞争者的退出障碍,成为产业中保留下来的少数企业之一。 2)坚壁战略:鉴别出产业中还具有高收益的某一部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