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学期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 魏琦 李树明
学 号:162125100011
姓 名:张风帆
年 级:16级MBA(1)班
成 绩:
目录
1.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2
1.1你如何看待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2 1.2房地产的价格应该由谁来决定?……………………………………2 1.3从政府管理角度如何分析政府在案例中扮演的角色?……………3 2.京广高铁的价格难题…………………………………………………………5
2.1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有那些,案例中铁路客运市场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垄断?…………………………………………………………………………5
2.2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前提下,站在铁道部角度,利用管理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京广高铁设计一套客运票价方案。…………………………………6 3.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案例分析………………………………………………8
3.1什么是沉没成本?它与其他成本的关系如何?在决策中如何正确看待沉没成本?……………………………………………………………………8
3.2在本案例的两个事件中沉没成本是如何表现的? 它会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的?……………………………………………………………………9
3.3请你分析或预测本案例两个事件中企业决策的后果如何?你倾向于哪种决策?………………………………………………………………………9
3.4将来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你将如何避免沉没成本的发生?………………………………………………………………………………10
3.5你还能举出你的身边发生的或看到了解到的沉没成本影响人们决策的例子……………………………………………………………………………11
1.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
1.1你如何看待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
从2002年起我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为了避免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国内宏观经济稳定的潜在危害,我国政府不断的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包括信贷、货币、土地、保障性住房、税收等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但是在这些调控政策中,有些调控政策显现出明显的效果,有些调控政策却影响不大,甚至不知不觉中成了助推房价的幕后黑手。不难看出不断推高的房价一定程度上是以资产泡沫替代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我国过高的房价是由于货币的发行量超过社会需求量而导致的。房地产在金融业扮演着海绵的角色,吸收了大量的居民资金,从而导致推高房价。政府片面的笃信供求影响价格,甚至把房地产的作为GDP增长的拉动点。2008年在受到金融危机波及,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2009年政府投资四万亿救市,2011年建立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 缓解了住房的需求,稳定房价中显现成效,但是在这些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忽略了非经济因素导致的房价过高,正是在这些政策影响下,2011年以来,新一轮房地产企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12年下半年楼市持续回暖,房地产多家龙头巨贾一跃而起,行业并购整合进入新的寡头时代,“马太效应”日益突显,行业集中度大幅度提升。在此背景下随着各地“地王”的不断出现,房价进而再高。政府调控的政策只是从供需上解决,而不是从房地产商的银根和土地上解决。
1.2房地产的价格应该由谁来决定?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13”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表示,目前中国人口户均1.02套住房,中国住房最短缺的时
候可能已经过去了,而靠改变供需来影响价格的政策效果已不能突显出来。目前房子作为商品决定其价格的已不是商品本身的属性,而是取决于其金融属性了。2012年以来,房价的上涨成为资本的投机性需求,而不是对房子的刚性需求。与市场对房地产价格趋势的预期密切相关,买房与其是否住房已不相关,各种限购贷政策只会推升投机需求,加剧短缺。作为商品的房屋,不论是涨还是跌,刚需决定了其不会流到市场上变成可售楼盘的供给。而作为投资品的房屋,一旦价格预期发生逆转,市场普遍看跌,则供给端会暴增,而需求则快速收缩,房屋的低流动性导致短线投机客匮乏,因而趋势预期导致的房价压力会在供求关系上被放大。因此房屋回归到其商品的属性中来,其价格交给市场来决定。尤其是土地,作为房地产价格影响的重要因素,我国应该形成有效的市场土地供应机制制度。
1.3从政府管理角度如何分析政府在案例中扮演的角色?
在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政府的各项政策对于推升房价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职能作用,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而转变政府职能,我国土地权属制度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强势地位,决定了政府不可能完全退出房地产市场。政府本身或者通过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一直是房地产市场的中坚力量。政府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监管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混为一体,我们只能希望政府尽可能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制定规则或政策,实施监督和管理。
政府的市场行为和公共职能行为区别开来。现阶段、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是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缺失而产业发展功能过度。地方政府在弱化公共服务功能的同时,反而把土地经营、土地增值作为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渠道。这也直接导致了房地产调控在所难免的失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
象,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是,各地政府仍然担负着发展经济的重任,各地的经济发展或GDP仍然是政府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从土地市场收益到地方经济发展,各地政府均沉陷于房地产市场之中。
从政府的角度讲,因土地是有限的,政府在经济适用住房土地供应中减免土地出让金,看似未减少土地的供应量,但是在增加经济适用住房用地的时候,政府通常并不增加土地供应总量。因而,经济适用房建设占地会使整体住房用地供应趋于紧张,这又会整体上拉动商品房用地地价上涨,政府的土地收益依然不会减少多少。
理论上,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的角色似乎非常容易确定。现在最为流行的说法是:政府管好政府的事,市场的事交给市场。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如何在制定规则或政策时定位自己角色?最关键的是要将政府利益置之度外,将地方经济利益或影响置之度外。要改变即有的考核标准,政府官员不以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唯一重要的考核标准,要同时将公共住房保障制度的落实情况列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中。显然这不是房地产行业管理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政府管理体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