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精读感悟,感受“狭窄”。 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 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 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5】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出示课件16】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这句话 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 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 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运用“要 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 压”的感觉。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用赏。【出示课件17】 词造句的准确朴实。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这句话的意思 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 化多端,颜色又各异。用“即使”这个关联词作强调, 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作什 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 比作什么了。 三、复述课文,写段训练。【出示课件18】 1.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2.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飞机在高空表演,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真让人提心吊胆。) 3.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汽车行驶: 自然天气: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9】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课文内容,明确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 搜集资料为了让学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素养。 真实可感。 3.作业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17记金华的双龙洞【出示课件20】 板书 内容 路上(宽、窄;缓、急;)--外洞(很宽) --孔隙(窄小)--内洞昏暗--出洞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21、22、23】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沙土 ()的映山红 ()的公路 ()地移动 ()地流着 ()地举起 二、仿照例句写句子。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无论…都… 三、读课文,完成填空。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表现在: 。 2.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3.船的进出方式是: 4.乘船必须 5.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 【答案】 一、 (粉红) (各色) (宽阔) (慢慢)(缓缓) (高高) 二、无论前进的路上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会一直走下去。 三、1.窄小,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2.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3.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4. 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 5. 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本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来把握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另外,还大胆尝试了各种教学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触: 成功之处: 一、对于这篇文章的讲解,大胆尝试、创新。在没有预习本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放了《记金华的双龙洞》音频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段音频。然后让学生谈谈听到了哪些内容。在听完第一遍的时候,有十几位学生谈了感受。然后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几位同学要谈感受。此时,学生基本上把本课的重点都说出来了。我很高兴,因为达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发现这种尝试还是不错的。先让学生听文章,再讲,这样比直接讲学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这是一篇游记,讲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这也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做准备。因此,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学生们先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作者的游览路线。紧接着,我又设计一道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游览图,注意内洞、外洞、孔隙的画法”。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另外,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洞的特点。 不足之处: 从本课的学习来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时间还是有点紧。学生读的时间还是有点少,像孔隙、内洞两个自然段应该反复读,细细品味他们的特点。这节课,也使我领悟到: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孩子们在语言里感受想象的美丽,在文字里享受体验的乐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乐学习!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课文按两条线索来写。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分别详写了孔隙、内洞的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通过感悟,让学生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作者介绍】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金华的双龙洞

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内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仅通水路,水路长十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须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教案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三、精读感悟,感受“狭窄”。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5】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让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j21z4h5jg9o8y29wt5t6vudb8bhu400z7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