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训练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一、了解考情,明确提高学习训练方向和针对性;
二、明确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型和相关知识,提高阅读鉴赏和答题能力。
【导入学习】
近几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型是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分值为9分。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阅读的主要考点:诗歌的表达技巧题为常考的之一。
【自主学习】[知能精要]
熟知四大类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侧面描写(往往是正侧面结合) 描写 正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绘声绘色绘形)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抒情 物言志、借古讽今) 表现手法 比兴、象征、烘托、对比、照应、联想、想象、用典等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反问等 结构技巧 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说明:因对有些技巧的分类并不一致,如有的把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托物言志等归入了表达方式,而有的则将其归入了表现手法。因此,如果题目中问到表达技巧(手法)时,要多角度思考。 【合作学习】
[解题策略] 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常见设请加以赏析。 问方式 2.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做简要分析。 3.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题干中一般有“手法、技巧、方式”等字眼。 审题要2.题干中有“诗句”“某句”“一句”等字眼,一般是针对修辞而言的。点定向 就整首诗而言,常考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反衬、象征等。
答题步骤图解 说明:①若题干中已明确了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略;②作答时“步骤二、步骤三”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 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步骤1)生动形象地答题模写出了……,(步骤2)从而突出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效果)。板样式 (步骤3) [典例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②。
【注】 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②石曼卿《红梅》中有“认桃无缘叶,辨杏有青枝”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冰容”二字运用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和孤傲超群的品格,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不愿趋时的情感。
C.“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解析 A项,只是表达了对红梅的赞美。 答案 A
★(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梅花的?请作赏析。
解析 逐句分析这首诗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虑。作答时,先指明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应用学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①吴见山:吴文英的词友,二人常有唱酬相和之作。②吴文英: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两句,是写女子眉如远山长,她登上高处,心中感到凄凄凉凉,无心赏景远望。
B.“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两句,是说山风很大,词人只能用帽子来抵御“吴霜”的寒冷,由此可见词人已年老力衰。
C.“一年佳节过西厢”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重阳佳节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度过。“佳节”指的是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D.“秋色”“雁声”和“斜阳”都是写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己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流露出词人的哀愁、郁闷。 解析 A项,通读全词可知,本词的叙述主体并非女子,而是词人自己。首句“山远翠眉长”是描写词人登高所见的寒山空蒙、山气青翠欲滴的图景。B项,对词句的理解有误,“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两句中,“吴霜”指白发,词句写词人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C项,“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表述有误,“中秋节”应改为“中元节”。 答案 D
(2)[技巧类]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6分) 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先通过品读该词,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艺术手法,然后结合词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如“山远翠眉长”一句,看到其中的“眉”字,可考虑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的苍翠景致比作女子蛾眉(古代女子多用青黑色颜料画眉,似山色);“菊花清瘦杜秋娘”中的“清瘦”本是形容人的,在词句中用来形容菊花,明显是拟人手法。本词既有写景句,又有“凄凉”“愁”等抒情的字眼,可以考虑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等手法。
答案 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一句,远远望去,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诗歌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节登高的美景。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以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伎。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伎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③以乐景衬哀情(或: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节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或:以景结情)。“雁声”与“斜阳”往往与羁旅漂泊相联系,词人听到雁声,看到斜阳,触发了思乡之情和对自己羁旅漂泊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①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③草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 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受伤被俘,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通“耘”。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下阕一、二句与全词其他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B.“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C.“笕竹添新瓦”写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词人将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D.“朝家”指朝廷,结尾两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自己莫属! 解析 B项,“芸草去陈根”只是描绘了词人罢官赋闲时在园中根除杂草的田园生活景象,并没有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之意。 答案 B
(2)[技巧类]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这首词的上阕加以赏析。(6分) 解析 这首词的上阕是用李广屡立战功,但未被封侯,而他的堂弟李蔡才能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却能被封爵列侯的典故,两相对比,以古喻今,尖锐地揭露了南宋朝廷的腐朽,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 ①运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典故,并将骁勇善战然而未被封侯的李广和才能平庸却被封侯的堂弟李蔡进行对比,突出朝廷的不公。②词人其实是用“李广难封”自况,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抑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