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知识题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建立基于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把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直接以课程标准作为职业标准;采用实习教学内容及考核与职业标准及鉴定相结合的办法;与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共同开发课程,在学生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由其加发职业资格证书。

建立实施的保障措施: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直接鉴定考核,核发证书;建设满足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训基地;培养具有职业技能考核资格的教师。

10.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有:

(1)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由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训、技能综合实训课、企业顶岗实训或企业预就业实习构成实践教学体系。

(2)要按照真实或模拟职业岗位情景,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3)实践教学过程要最大限度地实施产学结合。 (4)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双证书”制度。 (5)为学生打下继续学习的基础。

(6)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提高职业能力。 11.“五个对接”的基本内涵及实施策略。

答:“五个对接”的内涵是: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主要实施策略为:

10

(1)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新机制,指导推动学校和企业创新校企合作制度,积极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通过整合实训资源,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等方式,推动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教学,促进职业学校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2)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对接职业标准,指导专业设置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开发,指导学校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设置管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材创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

(3)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指导职业学校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企业积极接受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紧贴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

(4)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11

积极组织开展本行业所负责的职业资格认证及行业相关专业的“双证书”实施工作试点。依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指导相关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等工作,推动职业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在省级以上重点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点,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 (5)推进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行业内中职与高职及职业培训机构集团化办学。指导推进招生和教学模式改革,改变单一的入学方式和学习形式,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指导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探索中、高职课程相贯通,职业技能成果与学习成绩的互认和衔接。指导职工在职接受职业教育工作,推动企业委托职业学校并协同优质社会培训机构、各级各类成人继续教育机构进行职工培训,有计划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满足在职职工继续学习、终身发展的需求。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12.如何理解“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答: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指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高超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艺,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高、技能强的专门人才。 (1)本质属性: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2)规格要求:为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明确的强技能性和高技艺

12

性。

(3)职业岗位群: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层次性。 (4)行为主体: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技术性、实操性。 13.实训、实验和实习的区别

答: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实训是指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过程。实习是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一般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二、评估方案相关知识问答 1.为什么要出台新《方案》?

答:20世纪末,我国的高职教育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了规范院校建设,教育部自2004年起,开展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且也取得了预期的成效。进入“十一五”时期后,高职教育的发展转入以内涵建设为主的轨道,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发布,揭开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上的崭新一页。但是,水平评估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的诸如重结论轻建设、重外延轻内涵、重形式轻机制、主体错位、信息失真等问题,明显影响了16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因此,研究制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的评估方案,并尽早组织实施已刻不容缓。 2.准确把握新《方案》的关键是什么?

答:准确把握新《方案》的关键是搞清楚它的目标指向。张尧学司长把它

13

概括为:引导办学方向,推进教学改革。

引导办学方向,就是要通过评估,引导院校按16号文件指出的方向进行建设和改革,把注意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努力培养社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推进教学改革,就是要通过评估,引导院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引导”、“推进”,是因为对于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发展历史不长、改革空间巨大的我国高职教育而言,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激发院校内在的活力,注入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而不是去作规定、划标准、出模版,去强化居高临下、越俎代庖式的评估。因此,按照新《方案》开展评估,要努力做到两个字:“活”和“变”。

所渭“活”,就是要给各地、各校足够的改革创新的空间,使他们有可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设置目标、规划未来、创建特色。

所渭“变”,就是要变“要我评”为“我要评”,把保障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交还”给学校,引导院校把注意力从“迎评”转移到“采集平合”的建设、自我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上来。 3.新《方案》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新《方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将评估的目的设定为:帮助学校对照社会需求与发展目标,发现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提出加快改革、建设的建议。

(2)主要站在需求方的角度,明确评估的主要方面(或称“主要成效区” ),

14

6izr607r7q5a66i6tmib553973044s0109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