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颜氏家训》的伦理思想与当今意义
[摘要]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家训。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其中的伦理思想除包括父子、兄弟、夫妇关系外,还涉及修身养德、教子治家、经世为政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具有务实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即使在今天,《颜氏家训》中的一些积极的伦理思想依然对构建和谐身心、构建和谐家庭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 《颜氏家训》 颜之推 伦理思想 引言 《颜氏家训》是北齐时期颜之推根据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学说,以及他一生的为人、处世、治家的经验所写成的,旨在“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使颜氏家族永葆兴旺不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家训。“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氏家训》包含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结晶,内容涵盖了儒学、佛学、道学、文学、音韵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比起《颜氏家训》其他内容的影响,它的伦理思想方面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是最大的。即使在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它仍然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对构建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及和谐社会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修身养德
(一)少欲知足,谦虚淡泊
《礼》云 :“欲不可纵,志不可满”(《礼记·曲礼上》)。人有好利之心 ,好物之意 ,这是人的本能欲望。但由于人的天性却是不知道穷止,总是多欲不知足,自
1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我欲望无限膨胀 ,常使自我陷入欲求不得、祸害连连的苦海之中。为此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用《止足》一篇专门讲知足少欲。他认为:“唯在少欲知足 ,为立涯限尔。”他把先祖靖侯告戒子侄的言语 ——“汝家书生门户 ,世无富贵 ,自今仕宦不可二千石 ,婚姻勿贪势家”作为至理名言,终身服膺。“天地鬼神之道 ,皆恶满盈。谦虚冲损 ,可以免害”。只有少欲知足、谦虚淡泊,才能省去贪心,免除祸害,长久立于人世。
颜之推说,人活在世上,穿衣服只是为了覆盖身体以免寒冷坦露,吃东西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以免饥饿而已。因此,“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也就是说,身体本身尚不求奢侈浪费,此身之外也不应求穷尽奢侈。[1] 按他对止足的解说,就是知足,就是说积财、积官都要有个限度。对待家产,
“二十口家 ,奴婢盛多 ,不可出二十人 ,良田十顷 ,堂室才蔽风雨 ,车马仅代杖策 ,蓄财数万 ,以拟吉凶急速。不啻此者 ,以义散之;不至此者 ,勿非道求之” (《止足》)。在理财上,实际生活中 ,俭朴之人过于吝啬,好施之人过于奢侈 ,所以 ,奢侈不好 ,吝啬也不好。既要节俭而不吝啬,也要施舍而不奢侈。“如能施而不奢 ,俭而不吝 ,可矣”(《治家》),“亲友之迫危难也,家财己力,当无所吝”(《省事》);对待仕途 ,“仕宦称泰 ,不过处在中品 ,前望五十人 ,后顾五十人 ,足以免耻辱 ,无倾危也。高此者 ,便当罢谢 ,偃仰私庭”(《止足》)。[2] 总之,要学会知足少欲,克服自己的无限膨胀欲望,学会谦虚淡薄,免除祸害。 (二)求真务实,读书致用 魏晋以来,门阀制度在南方已经日趋没落。那些士族子弟不学无术,不求实务。颜之推批评那些士大夫子弟养尊处优、脱离实际的作风,指出这种生活方式给他们和整个社会带来危害,讥讽“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告诫子孙要接触实际,不高谈阔论,学好真本领,求真务实,有益于众人。
君子的立身处世,贵在有益于众人。想成为有用的人就要提升自我素质,自我修养,增长社会实践能力,也就是要“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如何做到“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认为读书是一种途径。读书一可以掌握一门学问,自谋生路;二可以启发心智,开阔视野,以利于修炼品行。在读书中,要学会致用,
2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通过读书修身养德。[3]例如不知奉养父母的人,通过学习古人的行孝之道,后感到畏惧和惭愧,起而效仿古人;那些骄横奢侈的人,通过学习古人的恭谨俭朴,后感到震惊,警觉自己的过失,有所收敛,抑制骄奢的心志等等。
(三)幕贤交友,真诚为人
在人的自身修养方面,颜之推注重慕贤修身,主张慕贤交友。他认为环境对一个人的道德养成至关重要,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特别是青少年精神性情还尚未定型,容易受外界影响,通过模拟效仿周围人的言行举动,潜移默化,就有可能形成品质。“人在年少 ,神情未定 ,所与款狎 ,熏渍陶染 ,言笑举动 ,无心于学 ,潜移暗化 ,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 ,较明易习者也 ?是以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自臭也。”因此,“君子必慎交游焉”(《慕贤》)。 人生在世,不能无友。但我们在选择朋友时一定要谨慎,要选择“优于我”的人、“善人”、“圣贤”作为朋友,与他们交往,才有可能成就自己的品德。交友时还要注意,“必有志均义敌 ,令终如始者 ,方可议之”(《风操》)。也就是说只有志同道合,始终交往很深的人才谈得上结交,不可滥交朋友。 颜之推强调做人要真诚、正直、表里如一。因为“诚于此者形于彼”, 内心的诚意,总会从外表显露出来。“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名实》)。人的虚伪或真诚,虽然藏在内心,但总会从外表行迹上有所显现,只是一般的人没有仔细观察罢了。“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只要留心考察鉴别,再巧妙的伪装,也会被人识破,真诚总比虚伪好,虚伪的人终究要遭到极大的羞辱。如那位以孝出名的士族为表现孝行,在居丧期间,竟以“巴豆涂脸”,从而造成满脸伤疤,想以此表明他哭泣得十分悲伤,结果却是声名狼藉。
(四)谨言省事,安身立命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专门写下《省事》一篇以警示后人要谨言省事。他引用周朝太庙前铜人上的一句铭言:“无多言 ,多言多败;无多事 ,多事多患”,告诫家人要谨言省事,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分寸,干好份内的事,不可逾规。在他看来 , 谨言省事是一种处世智慧、处世哲学 ,这种态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与他所生活的乱世环境息息相关 ,是对乱世之迹人情险恶的一种本能防范,
3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是他能“苟全性命于乱世”的一个诀窍 ,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认为“君子当守道崇德,蓄积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省事》)。也就是说,君子应当操守正道,崇尚德行,蓄积声望,等待时机,即使官禄不能上升,也应当听从上天的安排。怎样做到谨言省事呢?“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 (《省事》)。他举例说,亲友迫于危难之时,家里的财产和自己的能力是应该无所吝啬的;如果有人产生不好之心,提出无理要求,那就不要去怜悯了。
颜之推的道德修养是以安身立命为宗旨的 ,他从保身的立场出发 ,强调保身“先须虑祸”,虑祸则须修德 ,这是安身立命的前提 。[4]而谨言省事正是道德修养的一个方面,所以为了保身就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谨言省事。 (五)合理养生,修身养性 颜之推主张人的“性命在天”,不赞成遁迹山林 , 求仙炼丹的养生方法。“而望遁迹山林 , 超然尘滓 ,千万不遇一尔。加之金玉之费 , 炉器所须 , 益非贫士所办。” “考之内教 ,纵使得仙 , 终当有死 , 不能出世” , “华山之下,白骨如莽”,所以 “不愿汝曹专精于此” (《养生》) 。 在他眼里,养生就是全身保性,避免祸患加身,没有必要到深山老林去炼丹求成神仙。他认为养生贵在保养精神 , 调理气息,修身养性,而且欲养生,必先要保生。“夫养生者先须虑祸 , 全身保性 ,有此生然后养之 , 勿徒养其无生也。” 他还辨证地看待养生和献身的关系,认为两者不互相矛盾。“夫生不可不惜 , 不可苟惜”(《养生》),并认为“行诚孝而见贼 , 履仁义而得罪 , 丧身以全家 , 泯躯而济国 ,君子不咎也。”为恪守忠孝而被杀,奉行仁义而获罪,舍一身而全家,捐一躯而救国,是君子值得做的,是生命的升华。[5] 从颜之推讲养生之道,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他极重视保生,甚至可以说,他写《颜氏家训》的目的是在教导后辈安身立命,这以他所处的动荡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修身放在第一位。他在重视养生保生时,其实是在为修身做准备,做基础。
二、教子治家
4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一)重视三伦,以礼为重
颜之推说:“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 ,有夫妇而后有父子 ,有父子而后有兄弟 ,一家之亲 ,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 ,至于九族 ,皆本于三亲焉 ,故于人伦为重者也 ,不可不笃”(《兄弟》)。他认为,夫妇、父子、兄弟关系是人伦中最重要的三种关系 ,一个家庭中的亲人,就是这三种关系,九族的亲属,也都是这三种关系的延伸,绝不可以轻慢这种亲情。
重视夫妇关系。颜之推继承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认为“妇主中馈 , 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 , 国不可使预政 , 家不可使干蛊; 如有聪明才智 , 识达古今 , 正当辅佐君子 , 助其不足 ,必无牝鸡晨鸣 以致祸也”(《治家》)。可以看出,他提出重视夫妇关系,主要是主张妻子在家庭中应处于从属地位,只能主持家务,辅佐丈夫,弥补丈夫的不足,不能参与国家大事,不能干预家庭重要事务。妻子依附和顺从于丈夫,是“妻为夫刚”的具体化,是以礼为重的体现,是“男尊女卑”思想的具体表现。 重视父子关系。他指出:“父子之严 , 不可以狎; 骨肉之爱 , 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 , 狎则怠慢生焉”(《教子》)。这就是说,父子之间虽然有着骨肉亲情,但也不能过于亲昵和不拒礼节,要以礼为重,否则,父亲的威严就无从体现,礼教的规范就不能实施。他主张建立恪守礼教的父子关系。如“父子异宫”,晚辈要为病痛不适的长辈按摩抓绕,替长辈铺床叠被,收拾卧具等,防止过分溺爱而养成孩子骄横坏习惯。 重视兄弟关系。他对兄弟关系十分看重,认为兄弟和睦对家庭的巩固有着巨大作用。“兄弟者 , 方形连气之人也。” “方其幼也 ,父母左提右挈 ,前襟后裾 ,食则同案 ,衣则传服 ,学则边业 ,游则共方 ,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兄弟幼小时期关系很密切。“二亲既殁 , 兄弟相顾 , 当如形之与影 , 声之与响。”双亲去世后,兄弟应该互相照顾,当如行与影,声音和声响一样密切。兄弟关系不和睦将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稳定。“兄弟不睦 , 则子侄不爱; 子侄不爱 , 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 , 则僮仆为仇敌矣。”维持兄弟感情,要处理好妯娌关系,“亦不若各自四海,感霜露而相思,驻明月之相望也”,“怒己而行”, “换子而抚”。而且兄弟之间也要兼顾情礼。“事兄”同于“事父”,“爱弟”及于“爱子”。
《颜氏家训》重视三伦关系,进一步发展了“父慈子孝 , 兄友弟恭 , 夫义妇
5
颜氏家训的伦理思想与当今意义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