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学知识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基金项目:集宁师范学院科研课题《古汉语知识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系列论文(jsky2013007)
古汉语语法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从语法角度对古代文献研究和今天的文言文教学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大概理解文章即可,对一些语法常识教学环节忽视,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的阅读文言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因此,深入研究古汉语语法学知识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古汉语语法学知识可以弄清课文中词语的准确意义 中学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分支,与现代文教学相同,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但是不同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还要立足言语形式,通过教学互动,师生互动掌握文言文理解和运用技巧。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弄清楚文言文中每一个词语非常关键,而古汉语语法学知识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理解的方法和规律,从而培养较高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了解古今异义词,区别对待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过程当中,古今异义词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古汉语语法知识对这类词语
进行分类理解。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古今义变化不是很大,那么这时候可以启发学生从今义上进行理解,进一步理解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比如《狼》一课中“顾野有麦场”一句中“顾”字的解释,在我们现代汉语中这个字有“转过头看,左右看”的意思,如左顾右盼,从这个意思上可以推出句中“顾”的意思为“看见”。而另外一种情况是古今义完全不同,这些词语在文言文学习中最容易出错。例如:《为学》中的句子“西蜀之去南海”,其中“去”字在现代汉语中理解为“离开,离去”,然而在这里这样理解就会出现问题,因此需要启发学生根据语境进行理解,“去”解释为“距离”。并且,学生学习了之后注意积累,这样才能不断巩固掌握的语法知识,进一步促进文言文的学习。 (二)了解一词多义,学会分析
在文言文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词语由它原来的意思进行了引申你,词义发生了转变,词义扩大、缩小或者转移,此时需要充分运用汉语语法知识对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进行进行总结。例如:《塞翁失马》中一句“丁壮者引弦而战”,其中“引”字的本意是“拉弓”,而在这里就解释为“拉弓”。而在文章《左忠毅公逸事》中“为除不法者,引人”一句中“引”字就解释为“带”,不能再用它的本义。在文章《乐羊子妻》一句“妻乃引刀趋机而言”中,“引”的意思是“拿来”的意思。同样是这个字,在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一句“相如引车避匿”中,“引”的意思是“退”。在这个例子中,
“引”字只有在第一篇文章中用了本义,而在后边几篇中词义分别发生了扩大、缩小或者转移,因此在理解过程中要根据语法学知识对词语的词性、词义进行了解,做出正确的解释。 二、运用古汉语语法知识在众说纷纭中做出正确选择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中一些注释常常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解释,这说明对于词语的解释不能做出明确的抉择而将两者并放在一起,教学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来自己判断。这时需要古汉语语法知识为依托,对模糊的词语做出准确的判断。例如:《鸿门宴》一课的教学中,“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课本中的注释说:“与之同命”的意思是“和他们拼命”,其中,“之”字代指指项羽等,“同死”是死在一块儿的意思。关于这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之,指沛公,与沛公同生死。另一种说法是:之,指项羽等。同命,死在一块儿拼命。而王维辉先生则做出了这样的注解“同命”,因为按照古汉语考察没有拼命的意思,只有一块死,共同死在一起的意思。因此,我们根据这样的词语解释可以理解为“樊哙保护沛公”即“与之同命”就是与刘邦一块死的意思。我国文言语言博大精深,我们现代人用现代的语言来理解文言意思难免偏颇,而利用古汉语语法知识辅助理解,将可以归还本意,从而对文言文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利用古汉语语法知识理解课下注释没有的解释 古汉语语法知识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可以帮
助学生尽快认识古代社会,是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在文言文教学中有些词语本来应当存在注释,可以偏偏没有,这种情况之下可以利用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对不清楚的词语进行注解。例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课教学中,“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在课文中“婚姻”两个字没有给出注释,学生很自然的会想到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婚姻”,但实际上“婚姻”二字的理解需要努力斟酌。笼统来说上说婚姻是嫁娶双方,其中妇家嫁方叫做“婚”,婿家娶方叫做“姻”。妇家的父母和婿家的父母互相称谓为“婚”或为“姻”,在本科中,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公子的姐姐,对平原君来说是婿家娶方,于是就称为姻。因此,“胜所以自附为婚姻”是连类而及,只表示姻的意思而没有“婚”的意思。如果不利用古汉语语法知识进行解释,很可能产生错误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古汉语语法知识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课本注释中没有的解释,或者解释模糊不清的注释,都可以通过古汉语语法知识进行补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知课本注释,同时要对古汉语知识熟悉,以更好的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