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袁 博1,李永刚2,张逸龙3
【摘 要】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值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是金融体制改革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且会推动我国的金融效率提升、交易结构和金融架构的深刻变革。互联网金融对原有商业银行带来“去中介化”“泛金融化”和“全智能化”的新的挑战,商业银行需大力发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渠道创新和平台模式创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 【期刊名称】金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3(000)012 【总页数】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改革;经营对策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在普世性、移动性、感知性、数据累积性方面的快速发展和金融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推动了金融市场环境、客户需求和服务模式的深刻变化,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业态。
吴晓灵(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处理银行业务。 谢平等(2012)定义互联网金融模式为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1]。
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Internetof Finance)是网络技术与金融服务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的所有金融业务都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实体金融机构以互联网为
媒介的线上服务,以及各类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直接或间接向客户提供的第三方金融服务。
狭义上,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众筹模式、网络保险模式、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等模式。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互联网金融具有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选择市场化、渠道自主化、用户行为价值化等优点。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是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综合作用于金融领域的必然结果。从需求端来看,网络普及程度日益提高,人类生活方式日益互联网化,虚拟网络经济蓬勃发展,传统商业模式被深度解构,衍生出具有鲜明互联网时代特征的金融服务需求。从供给端来看,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自然用户界面等技术应用不断深化,极大改变了金融服务过程中渠道接入、资金结算、信息处理、客户交互、风险管理的方式,为互联网金融业态兴起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条件。从市场端来看,电商企业、第三方支付、电信运营商、银联等第三方机构向结算、理财、融资、担保等核心金融服务领域渗透,倒逼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借助于网络技术不断深化在线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双方共同推动了金融与网络的相互融合。
二、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政策介绍
互联网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市场参与者及金融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随着第三方机构对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理财这些传统金融领域的渗透,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移动金融已经
成为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四条主线。 (一)网络支付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网络购物、缴费还款、线上收单等小额支付结算领域的主要渠道。2012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8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78.4%①魏丽宏:《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发展趋势》,见《中国金融》,2013年第10期。,市场参与主体已增长至400余家,其中223家获得支付牌照。凭借跨行支付平台、良好支付体验和突出创新能力,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主渠道地位发起有力挑战。随着支付渠道的逐步拓宽,支付方式的不断革新,行业应用的深入挖掘,以及跨界创新的不断突破,在巩固小额支付领域的先发优势后,第三方支付今后对商业银行传统支付业务的渗透将更加深入。而商业银行在加强线上线下支付渠道融合的同时,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也将得到加强,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二)网络融资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融资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网络小贷公司、P2P融资、众筹融资和银行网络信贷四种模式(见表1)。阿里小贷是目前国内最著名的网络贷款模式之一,通过数据中心集中处理阿里巴巴旗下多个平台的信息数据,并行数据库、分布式存储、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并通过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自动推理等人工智能科学对复杂数据去粗存精,进行客户信用评价,发放网商小额贷款。人人贷(P2P)是一种借助网络中介、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借贷的融资模式。P2P公司作为中介,主要提供信息咨询、交易撮合、支付结算和贷款管理等服务。众筹融资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股权融资模式,集中众人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主要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