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全国内分泌会议CSE诊断骨质疏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0全国内分泌会议CSE诊断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现状

1.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大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1亿(约占总人口的15.5%),65岁以上人口近1.4亿(约占总人口的10.1%)。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14.4%,女性为20.7%,人群数量庞大,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医疗负担。

2.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不断增长

骨质疏松症带来的后果主要是骨折,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我国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的患病率为15.0%,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研究显示,与1990-1992年间相比,2002-2006年间50岁以上男性/女性髋部骨折发生率分别增长了1.61倍和2.76倍。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危险因素

1.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为今天主要讨论内容。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一般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发生;老年骨质疏松症(II型),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下表中的问题如果有一项回答为“是”,应进行进一步检查,如测定骨密度等。

2.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而可控因素又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影响骨代谢的疾病、药物等。提早认识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预防十分重要。

骨密度检查的临床意义

骨密度检查是目前最佳的定量指标,能够反映70%的骨强度,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除此之外还可以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评价药物干预疗效。常用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包括: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为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工具,临床和科研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折风险性预测和药物疗效评估;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骨骼评估方法。

?定量CT:在CT设备上,应用已知密度的体模和相应测量分析软件测量骨密度;用于骨质疏松药物疗效观察。

?外周骨定量CT:评估绝经后女性髋部骨折风险;因目前无诊断标准,尚不能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临床药物疗效判断。

?定量超声:用于骨质疏松风险人群的筛查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不能用于骨质疏松症的判断和药物疗效判断。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可基于骨密度测定结果的诊断(DXA)和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X片、CT、MRI)。

1.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DXA测量的骨密度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指标。

?绝经后女性及≥50岁的男性,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

?对于儿童、青少年、绝经前女性以及50岁以下的男性,骨密度水平的判断建议采用同种族同年龄段人群数据库计算出的Z值,将Z值≤-2.0SD(标准差)定义为“低于同年龄段预期范围”或低骨量。

2.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

脆性骨折指的是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如髋部或椎体发生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即可诊断。 3.其他

此外,巴教授提及,腰椎定量CT(QCT)目前可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辅助方法,未来可能越来越普遍,QCT对于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见下表。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总结

符合以下任一一项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

?DXA测量的中轴股骨密度或桡骨远端1/3骨密度的T值≤-2.5; ?骨密度符合低骨量(-2.5<T值<-1.0)+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脆性骨折。

2020全国内分泌会议CSE诊断骨质疏松

2020全国内分泌会议CSE诊断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现状1.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大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1亿(约占总人口的15.5%),65岁以上人口近1.4亿(约占总人口的10.1%)。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14.4%,女性为20.7%,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iuhu94oza5kaxd91bwp423gj8gje700l1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