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髂胫束:阔筋膜在髂嵴前份连至胫骨外侧的部分特别强厚,呈带状,称髂胫束。 11、坐骨小孔:为臀部与会阴的交通孔道,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与骶结节韧带共同围成。出入结构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12、臀筋膜:即臀部的深筋膜,向上覆盖于臀中肌前部表面,并附于髂嵴,厚而致密,其深面有该肌的纤维起始。在臀大肌上缘分为两层,包裹臀大肌。
13、臀部十字吻合:在髋关节周围,臀大肌的深面,由髂内外动脉和股动脉的分支组成的丰富的动脉网,称臀部十字吻合。
14、足弓:是由跗骨、跖骨及它们之间的关节以及足底的韧带共同构成的纵、横两个凸向上方的弓,具有支持、缓冲震荡和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的作用。
15、足底腱膜:足底深筋膜中间部厚而致密,覆盖趾短屈肌,称为足底腱膜。呈长三角形,尖向后附着于跟骨结节,底向前分成五束,附着于各跖趾关节囊和趾腱鞘。 二、填空题
1、大隐静脉的属支包括(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2、股鞘内容物从外向内依次为(股动脉)(股静脉)(股管)。 股管内含(脂肪)和(腹股沟深淋巴结)。
3、穿经收肌管的结构,自前向后依次为(隐神经)(股内侧肌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4、腹股沟韧带的深面,以髂耻弓为界分为外侧的(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 5、股深动脉分支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穿动脉)。
6、足背动脉是(胫前动脉)的延续,在伸肌支持带下缘后方,走行在(踇长伸肌腱)和(踇短伸肌)之间。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为(内外踝连线中点至第一跖骨底之间的连线)。 7、分布到足背的皮神经是(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的终支。
8、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前方)上行,伴随(隐神经)注入(股静脉)。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经外踝(后方)上行,伴随(腓肠神经),注入(腘静脉)。
9、高位结扎小隐静脉时要注意保护与其伴行的(腓肠内侧皮神经)。
10、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分支。臀中皮神经为第(1-3)骶神经后支。 臀下皮神经是(股后皮神经)的分支。
11、臀上动脉出盆腔的体表投影(由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做一连线,其上中1/3交界点处)。 12、大收肌腱与股骨之间形成了(收肌腱裂孔),它是(股血管)与(腘血管)的分界,腘动脉五条关节支(膝上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下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中动脉)。
13、膝关节动脉网是由腘动脉的(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下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股动脉的膝降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胫前返动脉)等互相吻合而成。
14、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侧缘向外下斜行,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两终支。腓总神经绕(腓骨颈)处位置表浅,骨折时损伤(腓总神经)引起“马蹄内翻足”。
15、发自腓总神经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和发自胫神经的(腓肠内侧皮神经)汇成腓肠神经,分布于小腿后。
16、比目鱼肌腱弓深面纵行结构有(胫神经)、(胫后动脉)、(胫后静脉)。
17、股二头肌长头由(坐骨神经)支配,短头由(坐骨神经)支配。
18、穿经坐骨小孔的结构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 三、问答题
1、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什么。 答:梨状肌上孔: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
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及阴部神经 2、腘窝边界和内容。
答:腘窝是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有顶、底及四壁。
1)边界:顶为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和腘肌。 上外侧壁:股二头肌。上内侧壁: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壁: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侧壁:腓肠外侧头和不恒定的跖肌
2)内容:正中线上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动脉、腘静脉,还有沿窝外上界走行的腓总神经,以及腘血管周围的腘深淋巴结。窝内主要结构之间有大量脂肪组织填充。 3、坐骨神经体表投影。
答:(1)出盆腔处位于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上、中1/3交界处
(2)在臀部行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稍内侧 (3)在股后区则相当于上述连线中点到腘窝上角的连线
以上三点连成一条线,大致为坐骨神经在臀部和股后区行径的体表投影。坐骨神经痛时,常在此投影线上出现压痛。
4、试述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及临床意义。
答:1)行径: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由梨状肌下孔出盆后,在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之间至股后区,行于股二头肌长头与大收肌之间。
2)分支:在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在内侧的分支较多,而在外侧只发出一条分支到股二头肌短头。
胫神经:支配小腿后肌群
腓总神经: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肌群;腓浅神经支配小腿外侧群。
3)临床意义:因外侧仅有一条分支,在外科手术时应该沿着外侧分离坐骨神经以免损伤其分支。
5、小腿肌的名称和血管神经分布。
答: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和踇长伸肌。胫前动脉、胫前静脉;腓深神经。
外侧群: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动脉、腓静脉;腓浅神经。 后群:浅层有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跖肌;深层有腘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 胫后动脉;胫神经。 6、臀部肌肉注射,为什么将外上象限作为注射部位?
答:臀部的血管和神经多经梨状肌上、下孔出入盆腔,并在臀大肌深面的内侧和下方通过,因此臀部肌肉注射时,一般选择在外上象限内进针比较安全。 7、臀部脓肿的扩散途径。 答:1)经梨状肌上下孔进入盆腔。
2)经坐骨小孔达坐骨肛门窝。
3)沿坐骨神经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到达腘窝。 8、试述踝管的组成、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答:1)组成:连接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的屈肌支持带和跟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屈肌支持带向深部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4个骨纤维性管,对肌腱起约束作用,对血管和神经起保护作用。
2)内容: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3)临床意义:踝管是小腿后区通向足底的通道,小腿后区或足底感染时,可经此管相互蔓延。外伤出血,管内结构受压,可导致踝管综合征。 9、试述大隐静脉起始、经过及其属支
答: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伴随隐神经上行,经膝关节内后方,再沿大腿内侧上行,并逐渐转至前面,最后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大隐静脉在隐静脉裂孔附近有五条属支,即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外侧浅静脉和股内侧浅静脉。
第四章 胸部
一、名词解释
1、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呈半环形,是肋胸膜反折成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容量大,积液常积聚于此。
2、肋纵膈隐窝:是肋胸膜前缘由前向后反折成纵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左侧比较显著,位于胸骨左侧第4、5肋间隙左侧胸膜前界与左肺心切迹之间。
3、心包裸区:下胸膜间区的心包前方无胸膜覆盖,直接与胸骨后面相邻,称为心包裸区。 4、纵隔:是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构的总称。前界为胸骨和肋软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方为胸廓上口,下方为膈。
5、动脉韧带:在胚胎时期为动脉导管,出生后闭锁为纤维结缔组织索,连接于主动脉弓凹侧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位于动脉导管三角内。
6、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心脏手术时寻找动脉导管的部位。 7、心包:为一闭合的纤维浆膜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心包,厚而坚韧;内层为浆膜心包,为一封闭的浆膜囊,分脏、壁两层。
8、心包斜窦:为心底后面的隐窝,前壁为左心房,后壁为心包的后壁,右界为两条右肺静脉及下腔静脉根部,左界为两条左肺静脉根部。心包斜窦形似开口向下的盲囊,为心包积液的常见部位。
9、心包横窦:为一管形间隙,前界为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后界为上腔静脉及左心房前壁。做心脏和大血管手术时,可经心包横窦钳夹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以暂时阻断血流。 10、肺门:肺部内侧面的中部凹陷处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出入肺的部位。
11、腰肋三角:位于膈的腰部和肋部之间,底在第12肋的上缘。前邻肾,后邻肋膈隐窝。肾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撕破引起气胸。该处薄弱,为膈疝易发处 二、填空题
1、肋间血管神经排列顺序由上向下为(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肋间神经)。 2、膈的3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通过(主动脉)、(胸导管);食管裂孔通过(食管)、(迷走神经);
腔静脉孔通过(下腔静脉)(右膈神经)。
3、肺根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左肺根结构由上向下依次为(肺动脉)(主支气管)(下肺静脉)。
右肺根结构由上向下依次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叶及下叶支气管)(下肺静脉)。 4、腹直肌鞘后层下缘称为(弓状线),腹直肌鞘外侧缘称为(半月线)。 5、腹前壁下部,浅筋膜浅层称(Camper)筋膜,深层称(Scarpa)筋膜。 6、腹壁下动脉体表投影为(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与脐的连线)。 7、腹股沟三角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构成。
8、右肠系膜窦的组成(小肠系膜根)(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右半部)几乎是封闭的; 左肠系膜窦组成(小肠系膜根)(降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左半部)(乙状结肠及其系膜根)。 9、右结肠旁沟向上通(右肝下隙),向下通(右髂窝)达盆腔。
10、网膜孔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下腔静脉壁腹膜),上界为(肝的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
11、胃的动脉血供(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
12、肾蒂由前向后依次排列着(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依次排列着(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3、肝十二指肠韧带通过的结构为(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 14、脐带结扎后,脐静脉闭锁成(肝圆韧带),脐动脉闭锁成(脐内侧韧带)、脐尿管闭锁成(脐正中韧带)。
15、脾的膈面向左后方贴膈,脏面的脾门处邻接胰尾,前上方邻接胃,后下方与左肾、左肾上腺相邻,下方与结肠左曲相接。
16、腹内容物自腹股沟内侧窝突出称(直)疝,自腹股沟外侧窝突出称(斜)疝。 17、十二指肠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18、十二指肠上部后方有(胃十二指肠动脉)、胆总管和(肝门静脉)。
19、胆总管可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上段)(十二指肠壁段)。 20、结肠按其行程和部位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21、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
22、阑尾的静脉血可通过阑尾静脉、(回结肠静脉)(肠系膜静脉)回流到肝门静脉。 23、阑尾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是(3条结肠带)的汇合处。 24、手术中辨认幽门的标志是(幽门前静脉)。 三、问答题
1、上纵隔由浅入深有哪些结构
答: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前层: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 中层:膈神经、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分支 后层:气管、食管和胸导管 2、后纵膈的内容
答:主支气管、食管胸部的大部分、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和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淋巴结等。
3、简述肋间隙内血管和神经的行程、位置关系及胸膜腔穿刺最适宜的进针部位。 答:肋间血管神经均在肋角处进入肋沟,行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两层之间。肋间动脉在肋角处常分出一侧副支,沿下位肋的上缘向前行。肋角前部胸腔穿刺,应在上下肋之间进针;肋角后部胸腔穿刺,由于肋间血管神经位于肋间隙的中部,应选择在下位肋骨上缘进针。 4、在锁骨中线第3肋间处,胸壁由浅入深的层次有哪些?
答: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肋胸膜。
5、试述肺根的毗邻。
答:前方: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后方:迷走神经, 下方:肺韧带 上方:奇静脉(右)、主动脉弓(左) 6、试述食管胸部的毗邻及其与纵隔胸膜的关系。
答:前方: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膈
后方: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右肋间后动脉 左侧: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导管上段 右侧:奇静脉弓
食管左侧只有在食管上、下三角处与纵隔胸膜相贴,右侧除奇静脉弓处外全部与纵隔胸膜相贴。
7、试述胸导管的毗邻。
答:1)胸导管在上纵隔:①前方:左颈总动脉 ②后方:脊柱 ③左侧:左锁骨下动脉、左纵隔胸膜 ④右侧:食管、左喉返神经
2)胸导管在后纵隔:①前方有食管, ②后方有右肋间后动脉、脊柱,③左侧有胸主动脉,④右侧有奇静脉和右纵隔胸膜。 8、试述乳房的淋巴回流。
答: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引流方向主要有: 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淋巴管→胸肌淋巴结 ②上部淋巴管→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③内侧部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或与对侧的淋巴管吻合 ④下内侧部淋巴管与肝淋巴管交通。 ⑤深部淋巴管→胸肌间淋巴结
第五章 腹部
一、名词解释
1、腹股沟三角: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腹前外侧壁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处突出称腹股沟直疝。
2、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下部肌束形成游离弓状下缘,越过精索的前面和上方,延续为腱膜,与腹横机部分腱束会和,形成联合腱。
3、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并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4、腹膜腔:腹膜依其覆盖的部位不同分为脏腹膜和壁腹膜,脏腹膜覆盖在腹、盆腔脏器的表面,壁腹膜衬于腹、盆腔壁的内面。脏腹膜和壁腹膜相互延接所围成的腔隙,称为腹膜腔。 5、肝裸区:肝的膈面有一部分借纤维结缔组织与膈相接,无腹膜覆盖,称肝裸区。
6、网膜孔(Winslow孔):是网膜囊与大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一般可通过1到2横指。孔的前界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是覆盖下腔静脉前面的壁腹膜,上界是肝的尾状叶,下界是十二指肠上部。
7、McBurney点(麦氏点):为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阑尾炎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
8、胆囊三角(Calot 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胆囊动脉,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