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会计基础讲义(1-4单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会计信息要对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能确切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貌,必须是真实的、可核实的。如果企业提供的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歪曲的,没有如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其危害性很大,甚至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他们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他们的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因此,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但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如果将两者对立起来,追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具备可靠性,或者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但与决策无关,意味着对决策者都没有实际意义。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要对使用者有用,前提是应能够被使用者理解,不能理解的信息,质量再好也没有用。而信息的可理解性,不仅取决于信息本身的特性,而且与使用者的理解力有关。我们不能设想信息使用者都精通会计专业知识,也不能设想他们对一般经济常识毫无所知。因此,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于那些对企业经济活动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并愿意用合理的精力去研究信息的使用者来说,应当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是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企业也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目的是便于信息使用者比较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但是,满足这一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永远不能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同时应将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在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可比性还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信息相互可比,该信息的有用性会大大提高,它可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比较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便于他们更好地决策。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一家航空公司向某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了20架飞机,虽然这些飞机租赁期间内从法律上来看所有权属于租赁公司,但实质上由该航空公司控制,所以应当按照经济实质对其进行会计处理。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繁复杂,不分轻重主次将所有经济数据全部转化为会计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既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企业将应提供的会计信息省略、遗漏、错报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该信息就是重要的,必须要提供。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应当保持谨慎,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如考虑应收款项可能收不回来,企业应估计坏账损失;考虑售出产品可能发生返修等情况,企业应对售出商品所提供的产品质量保证责任加以估计。 谨慎性要求与可靠性要求从表面上看有些冲突,但实质上它是对风险的充分考虑,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谨慎性要求也不是允许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入,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有违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会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违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及时性是指在失去对决策的影响能力以前将信息提供给决策者。即使是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为了避免原本与决策相关可靠的信息失去效用,应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方面,企业对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要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另一方面,要把会计信息及时传递给信息使用者。

上述八个方面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同步思考〗

1.如果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什么危害?

2.企业有100台电脑,原始购入成本是50万元,按目前市场价格并考虑其新旧程度,它们的价值已经大幅降低。会计上要核算其减值损失吗?

三、会计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是一个特定的主体,是独立于所有者和其他企业之外的经济实体,在企业会计处理时不能将它们之间的经济业务混淆起来,这样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才能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本身这个特定对象的会计信息。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它规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因为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边界,才能将某个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向银行借款100万元投入企业作为企业的资本,那么企业只要确认、计量和报告收到所有者的投入资本,而不必处理所有者向银行借款的事项,向银行借款是企业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不是企业的行为。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就企业集团而言,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但是企业集团却不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虽然会计主体客观上存在着不确定性,既可能持续经营下去,也可能终止,但持续经营应是企业生存过程中基本和主要的状态。持续经营假设从时间上规定了会计处理的正常区间范围。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加以规范的。企业成立以后持续经营期间资产将按照预计寿命使用,负债按照约定偿还,收入、费用按照正常的影响确认为各期损益,但如果企业终止清算了,显然不能再按持续经营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与方法,以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期间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将持续经营的期间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会计分期假设是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为了让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的情况而将持续经营的整个区间人为地加以划分。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我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其起讫日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上述四项会计假设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会计主体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它是其他假设的基础,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明确了特定主体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时间范围,货币计量为特定主体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提供了计量手段。

〖同步思考〗

1.王先生投资20万元开了一个便民超市,有没有必要将这个超市的资金活动和王先生个人的资金活动区分开来?为什么?

第二单元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六个会计要素名称、含义和特征 2.能够写出会计等式并描述其含义 3.能够归纳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学习流程

自学文字教材或阅读本讲义学习内容

收看会计要素视频录像及PPT 收看会计等式视频录像及PPT

阅读文本辅导材料1—一看就懂的会计概念 阅读文本辅导材料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辅导 欣赏趣味动画—“小明家的资产变化”微课 单元作业:网上练习

互动讨论: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深奥吗? 单元自测(在课程学习课件进入单元测试) 学习内容

1.会计要素 2.会计等式 案例引子

三峡集团2009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于2010年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2009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三峡集团成立于1993年9月,注册资本1115.98亿元,拥有15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主要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经营管理,从事长江中上游水资源开发、水利水电技术服务、水利水电物资和设备销售、咨询等业务。截至2009年底,三峡集团资产总额2809.40亿元,负债总额900.08亿元,所有者权益1909.32亿元,当年主营业务收入256.17亿元,利润总额127.94亿元。本次重点审计了三峡集团本部及所属5家公司,涉及资产额1786.63亿元,占三峡集团资产总额的63.59%。审计结果表明,三峡集团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较好地执行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会计信息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也存在部分会计核算和对外投资管理不够规范、内部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三峡集团2009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的影响主要是:多计资产24269.6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09%;多计负债24988.42万元,占负债总额的 0.28%;少计利润4588.86万元,占利润总额的 0.36%。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

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要求三峡集团予以整改。

——国家审计署网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分类,企业的资金运动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会计要素具体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

(1)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符合上述定义的资源,在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且它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资产变现或耗用时间短的流动性强,资产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的流动性弱。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货币资金流动性最强,变现一般针对应收账款等而言,出售一般针对商品存货等而言,耗用一般针对原材料存货等而言。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一般企业的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但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用于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造船企业制造的用于出售的大型船只等,从购买原材料进入生产,到制造出产品出售并收回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过程,往往超过一年,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确认为流动资产。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即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非流动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例如一家服装厂的厂房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车辆等是其固定资产,持有的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是其无形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是其流动资产。

(3)资产的特征

A资产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资源 现实存在的资产才能明确其归属,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只有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接受投资等才可能会形成现实的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例如企业计划购买10台电脑但尚未购买,就不能将这10台电脑确认为企业的资产,若买回来5台电脑,则这5台电脑应确认为企业的资产;投资人打算对企业投入1 000 000元,只有在他将这笔资金真正投入到企业时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B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它的所有权,但它能被企业所控制。只有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其产生的经济利益才能够排他性地流入企业。

例如一家航空公司自己购买了60架飞机,还向某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了20架飞机,因这80架飞机产生的经济利益归属于该航空公司,那么它们自然应该被确认为该航空公司的资产。

会计基础讲义(1-4单元)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会计信息要对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ijpc9f56m5nrap1rg1l036aw5tvqk00xn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