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第二学期大班教研组总结归纳
紧张而又充实的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所走过的路程,在领导的关心下,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确立本学期研究的重点,在教研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我们是如何开展幼小衔接的呢? 一、梳理问习题,明确思路
本学期我们针对大班少儿的年龄特点和开展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教研活动,根据毕业班在少儿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我们注意研究“营造良好的气氛,幼小衔接”实践研究。 为什么要开展幼小衔接呢?《少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少儿园与家庭亲密合作,与中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少儿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让适龄少儿能够顺利、自然地适应中小学学习生活。
幼小衔接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中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开展少儿衔接的工作呢?
首先通过理论学习,使教师了解少儿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的、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1
其次定期进行教育实践观摩,根据大班少儿的年龄特点及目的要求,开展主习题活动,以民间故事、阅读、识字、美术、计算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少儿建立自信心、能安康、快乐地适应中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开展。我们通过主习题活动,以民间故事、阅读、识字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少儿建立自信心、能安康、快乐地适应中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开展。
理清了思路,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教研组活动计划,通过这些细化和量化的计划建立,在增强了可操作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组织与施行、评析、专习题研究、研讨及撰写的能力。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都研讨与区域活动有关的理论学习文章,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大家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研讨方式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教师也获得了许多信息交流及实践观摩、操作的时机,渐渐的教师能以理念去指导教育实践、拓宽研究的思路,在研讨中感悟学习的真理。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研讨 ⑴通过理论的学习,增强教师的衔接意识。
通过学习《上海市幼小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师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我们知道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衔接的。少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毕业班级的工作要为少儿入学做好须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
2
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中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详细知识的多少,而是少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开展水平,这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 幼小衔接的焦点。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少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少儿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促进少儿和谐开展,这是研究幼小衔接的实质所在。
为此,在活动前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以保证幼小衔接工作能有的放矢地展开。
⑵重视教育实践活动,聚焦集体活动研究
我们认为经典的故事作为少儿课程的重点补充是非常须要的我们选择了具有哲学启蒙知识,幽默诙谐的寓言成语故事《小马过河》《守株待兔》,《三个和尚》表现智慧和力量的《夸父追日》《神笔马良》等,颂扬爱国主义、树立崇高理想的《闻鸡起舞》、《岳母刺字》等作品,深得少儿喜欢。大班少儿认知理解能力更强,使少儿在快乐愉悦中得到更多生活启迪和为人做事启蒙道理。在研究中我们分两步走,根据主习题,教师的教学特长选择相应的内容,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开展每月两次的教研活动。上午观摩两位教师组织同一内容的集体活动,下午进行研讨。
3
如三月份大一班马教师、大五郑教师选择了同一内容语言活动“神笔马良”,下午我们围绕以下问习题开展了讨论,内容是否合适?教师的教育策略有何不同?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如何,故事教学中教师的发问等。研讨中上课的教师首先对活动从活动的目的达成、重难点把握、少儿课堂开展状况进行反思,观摩的教师根据以上问习题进行点评,在比较中解决存在的问习题,寻找更合适的方法。茅炜、金丽函两位青年教师选择了美术活动“曹冲称象”美术活动,以故事为切如点引导孩子进行连环画创作,在比较中我们感到茅教师的设计的环节更合理、少儿的兴趣很浓重,而金教师的课重难点不突出,没有凸显美术活动的特点。
四月份根据研究的重点:教师是否为少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教师采用什么策略?活动效果?围绕这些问习题开展讨论。汲军红、夏益飞选择了《三个和尚》故事开展语言教学,两位教师目的侧重点不同,过程设计不同,但教学效果很好,给了听课教师很多的启示与思考。
五月的主习题“劳动最光荣”大四班的陆叶云教师选择了《守株待兔》成语故事,在活动中教师创设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讨论辨析法、情节迁移法等教学策论,我们认为构建少儿互相沟通,互相协调的心理气氛,对激发少儿个体情感和情趣十分有作用。教师根据少儿需要让少儿自愿组合小组,开展讨论让少儿在全班学习中找到问习题聚焦,在小组学习互助互教,能力强的可以帮助能力弱的,少儿间互相沟通、
4
欣赏模仿,喜欢在一起学习,不仅可以有时机让教师在别的同伴面前表彰自己,能有时机得到更多人的积极关注,情感活泼,在良好生生学习气氛中,少儿理解、表达交往力都得以提高。“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习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习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悬殊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⑶从各方面入手提高少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少儿园大班,按手册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少儿活动与参与。而中小学上课时间手册是四十分钟,与少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少儿园进入中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中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中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 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少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五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充分的准备。
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针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提高少儿的生活自立能力的要求,我们对衔接班少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做为生活活动的重点。如:培养少儿遵守作息管理办法,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
5
时来园,不迟到。为了配合中小学教育,大班末期我们允许少儿带书 包入园,目的是让少儿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训练少儿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教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培养少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此外还要培养少儿的任务意识、规则
意识和独立意识。鼓励少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少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使少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习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少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减少初上中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步学会管理自己,进入中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少儿的社会性衔接
清明节是缅怀先烈和先辈的日子,为了教育少儿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我们特别组织少儿开展了向革命烈士扫墓活动。活动前我们先向少儿介绍了烈士的事迹,然后献上各班少儿亲手制作的花圈,并在各班教师的率领下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端午节让孩子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六一节让孩子体验快乐的、幸福……
我们组织少儿到中山中小学去参观中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中小学生的课堂,参观中小学生的学习,
6
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引导少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习题,让他们自
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中小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有中小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使少儿在获取新的信息同时,增强了当一名合格新生的自信心和紧迫感。 本学期是少儿在少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而毕业典礼则标志着少儿即将毕业。为了让少儿能有一个难忘的毕业典礼,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的教师结合主习题“离园倒计时”进行了专习题的讨论,在活动中大家出谋献策,精心设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努力使每一位少儿都有展示自我才能的时机。通过活动激发少儿爱集体、爱教师、爱同伴的情感和依恋之情以及对对中小学生活的渴望,本次活动成为少儿成长道路上的一个美妙回忆。
积极向上,充满集体温暖的教研组是帮助我成长的基地,了解每位教师的不同潜力,善于诱发教师积极性是做好教研组工作的保障,在现有水平上我们将继续攀登,不断提高!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