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读书节目的生存现状及创新策略
1996 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电视读书节目《读书时间》,作为一档弘扬精英文化的新型电视栏目,立即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随后,十多个地方台纷纷效仿,大有燎原之势,一时间掀起了电视读书节目的高潮。但仅仅几年之后,一度红火的电视读书节目便日渐萎缩。2004 年9 月,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读书时间》最终因收视率太低而被停播。紧接着,电视台的《书苑》、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开卷有益》、电视台的《爱晚书亭》、电视台的《阅读长廊》等10余个电视读书节目也相继消失。
和国电视读书栏目出现的“集体幕”衰败现象相比,国外的电视读书节目却经常是收视率排行榜上的领头羊,像美国的《奥普拉书友会》、法国的《毕沃读书》、英国BBC第4 频道的《理查德和朱迪读书俱乐部》等更是长盛不衰的常青藤。由此,我们至少可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结论,即电视读书节目的成败与节目本身性质无关。诸多研究者和广大电视人应该把眼光从探讨电视读书节目本身的可行性上转向更大层面的文化传统、电视行业机制以及较小层面的电视节目的定位、风格和质量的研究上。(摘编自《中国电视读书节目现状与前瞻》,作者:琦、慧英,来源:《传媒观察》2009年第7期)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电视读书类节目终于回暖,卷土
.专业WORD.
.
重来,以崭新面貌出现的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卫视《读书》、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卫视的《品读》、《书香》等节目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收视率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电视读书类节目能再度进入观众的视野,令荧屏散发阵阵书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一、 当前电视读书节目的类型
一是朗读型。即“纸质文本声像版”,如中央电视台科学与教育频道的《子午书简》栏目。该栏目撷取古今中外经典优秀诗歌、小说、散文的精美章节,邀请名家朗读,并介绍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及人物背景,以言述其情,以志传其声,给观众以高精神层次的美的享受与启迪。从总体上看,这类节目与电视读书散文差异不大,只是穿插了主持人的导入和朗读的情景。由于电视媒体的特性以及缺乏参与,这种单一型的读书节目已经凸现困境。为摆脱尴尬,该栏目最近接连举办“我爱诵读”、招募朗读者等活动,激发观众的热情,提高了栏目的受众参与度。在节目选材方面,目前的《子午书简》正逐渐摆脱侧重经典作品的局限,在介绍古代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放眼于“人生启发与感悟”的当代题材,如当代成功人物的成长感悟系列、全国农民读书感悟系列等,使栏目在传承久远的历史文化的同时,又赋有新鲜的时代气息。
二是读评结合、以评为主型。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开卷
.专业WORD.
.
八分钟》栏目。《开卷八分钟》是一档定位“时尚、趣味、新锐”的电视读书脱口秀栏目,以“每天一本书,只要八分钟”为其理念。该栏目每天介绍一本新书,但主持人并不是简单复述书籍的具体容,而是融入自身的理解与感受,将其介绍拓展到对作者的生活体验、价值观念以及有关社会现象等问题的探讨之中,赋予节目个性化的风格。该栏目依据大量的书讯,围绕专题来运作,通常是一周一个专题,大致形成了一个“书籍—话题—趋势方向(思潮文化) ”的模式。其突出的亮点在于, 及时捕捉社会热点,擅长“借势”和“造势”。热点话题及时跟进。如“《论语》热”、“《色·戒》热”等。在缺乏适宜的新闻触媒点时,则精心选择大众容易忽视或者误解的话题,如 “其实数学很好玩”、“藏书哲学”等让观众大开眼界。热点的话题、别样的角度,很好地贴近了“时尚、趣味、新锐”的节目定位。无论是作为获取资讯的窗口,还是购书的指南,该栏目都较好地满足了关注社会、追求时尚、个性思想的观众群体。
三是访谈型。即与作者或评论家对话,如卫视的《读书》栏目。该栏目以作家访谈为主,时长30 分钟。它比较关注最新图书动态信息,选题侧重人文社科类,文人色彩较浓,是一档典型的文化人电视读书节目。节目往往由书及人,解读作品,体悟人生,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曾邀请王蒙、贾平凹、余秋雨、二月河、铁凝等知名作家,围绕作品,探讨人的心性,使观众受益匪浅。这一类型的节目,需要主持人代替观众向作家
.专业WORD.
.
提出切中肯綮的问题,通过深度访谈折射其文化价值,彰显人文关怀。由于场景切换比较单一,因而访谈的容以及进程的技巧与控制显得非常关键。卫视《读书》栏目2000 年开播以来,在整个国电视读书节目不景气的低谷中一直坚持下来,表现了其勇气和毅力。
二、电视读书节目生存危机背后的原因
第一,当代传媒利用电视媒体的特性开发电视读书节目的具体形态还远未成熟。众多电视读书节目在《读书时间》停播之后纷纷落马,反映了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存在误区。电视是通俗媒体,对于电视读书节目,电视台必须考虑到电视媒体的规律和浅阅读时代的特点,以及电视观众的群体特征和收视心理。纸媒阅读与电视读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受众的期待也是不一样的。前者具有私密性,注重咀嚼玩味;后者属于大众化,注重讯息满足。听故事、长见识,是观众看电视的主要旨趣。适当的悬念、故事、互动等要素应是电视读书节目的题中之义。但是现实中,很大一部分电视媒体却忽视了这一点。在具体的栏目运作中,往往从主观的美好愿望出发,没有真正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忽视观众,受众定位模糊,或者直接把节目观众等同于传统的读者群体,而没有考虑读者群体的差异,直接导致读书栏目的容选择过于宽泛和飘忽不定。纷纷停播的电视读书节目普遍缺少娱乐、故事等电视媒体特性的基本元素。
.专业WORD.
.
例如《子午书简》栏目,主要收视群是中小学生。因此,中小学生的读书需求和偏好,电视诵读与传统诵读、电视诗歌散文与纸本诗歌散文相比较有何优势,在短暂的时段,节目中朗读、图片、背景音乐、观众参与等要素的组合是突出视觉享受还是听觉享受抑或两者兼顾,节目注重的是朗诵者本身还是观众的体验,这些都应该是栏目的重要考量因素。从实践来看,“纸质文本的声像版”的编排方式还未凸显该栏目的特色,受众定位显得游移不定。譬如在2007 年4 月份推出的“感悟人生三十岁必读”系列,明显与栏目的低龄化的主体收视群不吻合。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子午书简》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改变了以往刻板单一的朗读方式,借助电视的可视性,利用动画技术丰富画面,精选一些当代鲜活的阅读素材,采用现场互动、评比竞争的方式,创造了快乐的互动气氛以及悬念效果等,这些都是发挥电视媒体技术优势的尝试。
第二,当前媒体的市场逐利效应,还没有真正使电视台意识到电视读书这一节目品牌对媒体自身带来的潜在的品牌价值。收视率当然是电视媒体价值的重要体现,可这个价值是有周期的,回报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毫无疑问,电视读书节目的收视率不能简单地与其他娱乐类节目相比,读书类电视节目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有过高的收视率。一个栏目的品牌价值对于整个媒体“软实力”的提升,是很难纯粹用数字衡量的。电视读书节目作为分众化程度较高的节目,既然追求高收视率不现实,
.专业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