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珍藏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復調音樂:

西方音樂史

一种“多声部音乐”。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含)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音乐就叫做复音音乐。复音音乐拥有漫长的历史,在中世纪的教会圣咏中,就有了最早的复音音乐,僧侣们在唱颂歌的时候各自在不同的声部上吟唱不同的旋律。其后尼德兰的荷兰乐派进一步发展出复音的理论和写作技术。当中的作曲家杜飞(GuillaumeDufay,1400-1474)在创立了“四部和声”的写作技巧。为后来的对位法理论开辟出完善的道路。

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上个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被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偶然发现。1986年贵州侗歌合唱团赴法国演出时引起轰动,音乐界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复调音乐:即若干旋律同时进行而组成有机整体的一种音乐形式)的说法。 复音的三种形式

对位曲:即按照严格的对位法来写作的一种音乐形式。

卡农:以模仿的手法来处理不同的声部旋律,形成一种连绵不断的感觉。著名的作品有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大师帕赫贝尔(JohannPachelbel,1653-1706)脍炙人口的《D大调卡农》。

赋格:一种用多声部相互应答陪衬的方式所写成的复音音乐。当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集是巴赫的《赋格的艺术》,这套作品可以称为赋格曲的圣经。

复调的形成与发展;

一、 奥尔加农(organum)

二、 第斯康特(discant)(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三、 孔杜克图斯conductus 四、 经文歌motet

二、彌撒:

弥撒的结束,正是生活的开始。基督徒深信因散而聚,因为他就是为了能更有效地散居于世,成为地盐世光,才聚在一起,聆听上主的说话,在圣体中汲取生活的动力。“弥撒礼成”,正是基督派遣我们到世上,为他作证的时候。弥撒曲是天主教弥撒祭曲活动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体裁。

《安魂曲》

安魂曲归于弥撒曲一个分支,唱词基本与普通弥撒相同。不过与之不同的是省略了荣耀经(Gloria)与信经(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通常在音乐方面“安魂曲”一次被人习惯了,而在教会(唱诗班有时也是)称之为“追思曲”。这里尤其提一下莫扎特的《安魂曲》,在19世纪初最出名的安魂曲就要算是莫扎特的那部了。但是这更像是莫扎特在为自己写的,因为当他写作完“Lacrimosa”(落泪之日)这一章后,自己就去世了。(可参见“莫扎特安魂曲”)

三、主调音乐

主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整部作品的进行以其中某一个声部(多数情况下是高音部)的旋律为主,其他的声部以和声或节奏等手法进行陪衬和伴奏。 我们的耳朵认为理所当然的主调音乐在18世纪的时候才成为西方音乐的主流。并和复调音乐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现代的主调音乐或多或少的都运用了一定的复调手法。主调音乐的特点是音乐形象明显,感情表达明确,欣赏者比较容易能够融入其中。 和声是主调音乐最重要的创作基础。

主调音乐與复调音乐区别联系:

主调音乐,是以一条旋律为主要乐思,而其他部分通常作为和声因素处于服从、陪衬、协作的地位。大致与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的同时,主调音乐也取代了巴洛克音乐中复调音乐的主要地位,成为主要的音乐思维形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所有浪漫派作曲家,总体倾向上是主调音乐。但复调音乐在他们的作品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任何业一位大作曲家是不掌握复调技术的。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经常结合起来运用。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都是多声音乐。

复调音乐多调性,主调音乐唯一调性。 具体来说:复调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各自独立(各自独立的意思就是: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调式调性,不一定是一个

四、意大利牧歌 :

意大利牧歌各种形式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技巧和表情资源,它漫射出无数的象征和格式,被同时代和后来的音乐家所使用,对器乐音乐、经文歌和法国复调尚松等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

意大利牧歌(madrigal)是16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世俗音乐形式。无论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作曲家,无论是佛兰芒、意大利还是法国的作曲家几乎都要涉猎这一体裁。16世纪的意大利牧歌与14世纪牧歌没有直接的联系。它的歌词多是感伤或爱情内容的田园诗,室内复调音乐的风格。意大利牧歌早期发展受意大利民间抒情歌弗罗托拉的影响,16世纪中叶以后,

音乐与诗歌贴近,描绘性和情感表达有所发展,半音化的风格在杰苏阿尔多(Carlo Gesualdo,1561—1613)的牧歌中达到顶点。 16世纪后期蒙泰韦尔迪(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的创作使牧歌从多声部模仿转为独唱、重唱加伴奏的形式,运用宣叙性的旋律,追求戏剧性的表现,为17世纪歌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五、管風琴

管风琴(pipe organ)属于气鸣乐器(参见“乐器”词条),流传于欧洲的历史悠久的大型键盘乐器。管风琴是风琴的一种,不同的是风琴是通过脚踏鼓风装置吹动簧片使簧片振动来发音,而管风琴是靠铜制或木制音管来发音。管风琴音量洪大,气势雄伟,音色优美、庄重,并有多样化对比、能模仿管弦乐器效果,能演奏丰富的和声。 管风琴拥有很多“乐器之最”,最庞大、最昂贵、最复杂、音域最广。因而也被誉为“乐器皇帝”。 演奏管风琴就像是全身心谈一场恋爱的感觉。 同时安德鲁斯也认为管风琴是世界上最浪漫、最性感的乐器。通过对琴键的控制,能发出变幻无穷的音色,这是其它乐器所无法企及的。“就仿佛一个百变女郎,总能让你有去探索她的冲动” 安德鲁斯如是说。

六、格里高利聖詠

格里高利圣咏使用在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上,是目前流传下来较早的欧洲音乐类型之一。它是以著名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圣咏是指在礼拜活动中诵唱的经文,也被称为素歌。后来的宗教音乐的起源于此。 用一句简单的话描述格里高利圣咏的定义就是: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天主教礼仪式音乐,称为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因其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亦称为素歌(plainsong)。应该说它是西方专业音乐历史的源头,它不仅仅具有宗教文化的职能,而且孕育出专业音乐的萌芽,不了解格里高利圣咏的艺术传统,就不能完全弄清音乐史的发展(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的引子和尾声中到采用了古老圣咏旋律《主啊,拯救你的子民》)。

天主教从最初就认识到音乐对信仰的作用,使得音乐在宗教礼仪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文以咏唱的方式出现就形成所谓的chant圣咏,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

特徵:

1、无伴奏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2、旋律:一般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音域经常控制在比较狭窄范围内

3、格里高利圣咏的歌唱方式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演唱和应答演唱。

4、格里高利圣咏旋律根据歌词与歌声的结合关系分为三种类型:音节式——一字对一音;纽姆式——一字对一个多音;花唱式——一字对若干音,少则十几个音多则五六十个音。

七、中世紀音樂

中世纪的音乐依照音乐的类型可以分为宗教类型的音乐与世俗音乐,宗教类型的音乐泛指的是格里高利圣咏,此为单音音乐的作品,后来也发展成为复音音乐、奥尔加农等等,这类的音乐都是为了基督教教会的仪式所作,所有的演出都是在教堂里,依照教会的年历而举行不同 中世纪音乐的仪式,其音乐就是为了要配合诗歌的朗诵而作的。宗教类型的音乐一路发展下来就成了後来的弥撒曲、安魂曲,在古典时期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会有这样的创作作品产生,例如海顿 (Haydn)的创世纪、莫扎特(Mozart)都有这样的作品留下来。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所包含的内容就更为广泛,大部分的作者都是一些没落的贵族阶级,其实内容大部分都是与宗教有关,但并不是在教堂里演出,例如下面所介绍的宗教剧就是这样的例子,而后有更完整的发展,成为神剧。演奏、演唱世俗音乐的人还有特殊的名称,后人都称之为游吟诗人,后来继续发展成更多元化的音乐走向。

西方音樂史小知識點

音乐风格概述

1. 中世纪音乐的旋律是怎样的?

以级进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中世纪音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圣咏节奏是自由的,以歌词(大多是圣经经文)的韵律、句子长短为基础。 3. 中世纪的音乐采用什么调式?

通常以8个教会调式为基础。较自由地使用不协和音。 4. 中世纪的音乐织体是怎样的?

主要是单声织体。从公元九世纪开始有了2、3或者4个声部的复调织体。 5. 中世纪的音乐使用什么音色?

主要是声乐,单声织体的音乐由较小的合唱组演唱,复调织体的音乐通常有独唱者小组演唱。在中世纪后期器乐音乐也得到了发展。

6. 中世纪的主要音乐体裁有哪些?

圣咏。由成套的圣咏组成的弥撒曲。宗教的和世俗的经文歌。宗教仪式剧。世俗歌曲(包括牧歌、猎歌、回旋歌等)。器乐舞曲。

早期格里高利圣咏

1.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或称作格里高利素歌)是怎样形成的?其音乐有什么特点?

答:按照传统的说法,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年在位)从统一治理教会的目的出发,搜集整理了各地的圣咏,选编成两本圣歌集,从而统一了罗马教会的仪式和所用音乐。但实际上统一罗马教会仪式和圣咏的主要工作是在一百多年以后进行的,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在789年发布法令,催促废除高卢礼仪,全盘接受罗马圣咏。此后数十年中法兰克的大主教们对罗马的圣礼书进行修订和补充,编写出新的弥撒和日课唱本,形成以罗马传统为基础同时又融合了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这就是所谓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内容。这种圣咏扩散到其他地区,最后又反馈到发源地罗马。

格里高利圣咏是单声织体,其旋律以级进为主,不用变化音、装饰音。节奏自由,随经文句子的长短抑扬而定。在情绪上力求静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它专用拉丁文,以纯人声演唱(即不用乐器伴奏)。采用教会调式。 2.什么是弥撒(Missa)?

弥撒是基督教的主要崇拜仪式,由成套的圣咏组成。弥撒分为专用(或译作特定)弥撒(Prope)和常规弥撒(Ordinary)。前者是弥撒中的可动部分,取舍视该次弥撒的内容而定。后者为不变部分,每次弥撒都要用。

常规弥撒的五个部分为:慈悲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羔羊经(Agnus Dei)。

3.什么是教会调式(或中古调式)?

教会调式共有八个: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副调式音阶的音域比正调式低四度。虽然在名称上与古希腊音阶相同,但实质上并不同。中世纪的音阶是从下至上排列,有re(多利亚),mi(弗里几亚),fa(利第亚),sol(混合利第亚)这四个结束音。每个调式除了结束音以外,还有一个吟诵音(tenor),在正调式中吟诵音比结束音高五度;副调式的结束音和正调式相同,但吟诵音比正调式的吟诵音低三度;每当吟诵音落在B音上时,它被上移至C音。为了避免不好的音程(如三全音),有时B音要写成bB。

16世纪的音乐理论家格拉雷安(H.Glareanus,1488-1563)为8种教会调式又加上了4种:以la 为结束音的爱奥利亚(Eolian)调式,以do为结束音的伊奥尼亚(Ionian)调式以及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珍藏版)

一、復調音樂:西方音樂史一种“多声部音乐”。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含)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音乐就叫做复音音乐。复音音乐拥有漫长的历史,在中世纪的教会圣咏中,就有了最早的复音音乐,僧侣们在唱颂歌的时候各自在不同的声部上吟唱不同的旋律。其后尼德兰的荷兰乐派进一步发展出复音的理论和写作技术。当中的作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ia6n56fpp2wkqq4m2l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