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乡村工业化与乡村经济勃兴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DOI: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08.01.027

西北人口

2008年第1期

第29卷

Northwestpopulation

乡村工业化与乡村经济勃兴

(安庆师范学院资环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工业化中出现的“村村点火、家家冒烟”诸多负效应对今天新农村建设仍有影响,

曾经的曲折路径以及复杂后果对未来乡村社会发展同样具有警示作用。期望不重复曾经的老路,就有必要重新审视过去的得失;期望找到乡村理想的发展路径,就有必要解析乡村过去与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所面临的种种不利因素与机遇。本文在解析乡村工业化利弊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乡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即在一定条件下,乡村规模过小等弊端,形成依托乡村,集中城必须走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化道路。在路径选择中,要克服土地资源浪费、市或城镇的乡村工业格局。关键词:乡村;工业化;勃兴;路径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672(2008)01-0038-04

收稿日期:2007-11-02

作者简介:郭永昌(1972-)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博士,安庆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地理。

我国以农业为支柱的地区的发展历程证明,缺乏必要的工业支持,农民的生活境况难以改善。由于工业产品强烈挤压农业产品,致使工业和农业的剪刀差”日益严重,不得已众多农民放弃了养育自“

己的黄土地,走上了背井离乡的打工之路。乡村经济发展需要工业的支持,这一观点已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在我国很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乡村经济的勃兴离不开乡村工业勃兴,这似乎是一条不成文的铁律。然而中国广大农村的现实告诉我们:农村的条件千差万别,发展工业基础有好有坏,完全脱离农业去发展工业对有些地方来说并不合适,因而必须走一条以农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典型乡村工业化的博弈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与生活所需多来自农业;在工业社会,乡村经济产出已不完全依赖于农业,至多以农业为基础,通过对农产品的初级加工或深加工获得较可观的收益。我国许多乡村已发展与农业几乎无关的工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已居于国内前列。这些乡村尽管脱胎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却与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模式不同,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乡村经济与发展工业的紧密联系。

然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维系典型·38·

乡村经济活动的原动力依然来自农业,而不是彻底抛弃农业的工业化生产。尽管乡村农业发展的方向已不再是传统农业的延续,需要现代农业的支持,但如果彻底抛弃农业盲目发展工业,将会舍本逐末,得不偿失。这样一种博弈似乎将乡村社会推到进退两难的境地。对于有些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产业结构趋高化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工业化程度很低的乡村来说,发展工业,特别是依靠农业发展工业,依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当然,依赖农业的工业发展并不是上世纪90年代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粗放状态,而是建构于农业“

之上,保持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工业发展几者最佳耦合,实现资源低耗、环境优化、三效统一、集约发展的良好格局。

面对上世纪90年代初工业化的情景,乡村是否工业化这一话题,赞同的话语和反对的声音仍在延续。反对者称:乡村原始积累很低,往往以耕地为资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大多为高载能、高污染、低效率;支持者称:乡村工业化可以解决过剩的农村劳动力,解决乡村发展动力不足,解决关联产业难以发展等问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D.盖尔.约翰逊也极力主张中国实行乡村工业化。面对对立的意

Vol.29No.1(119)2008

西北人口

Northwestpopulation

见,乡村社会的未来之路在哪里?

本文认为,乡村工业化是未来乡村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典型乡村完全依赖种植业为主的生产经营方式或种养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于一些地区是可行的,因为现代化农业所带来的收益是十分可观的,如山东寿光、河南南街村、天津大邱庄等。但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产效率相对低下,产出能力弱,这也是乡村产值长期提不高的主要原因。如果按照惯常的道路持续下去乡村将难以发展。这是因为,即使倡导现代化农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技术与人才,这条道路走起来依然十分艰难。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政府补贴等手段,在一农业的扶持力度,采取免税、

定意义上为农业的繁荣注入活力,特别是在减少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样的支持并不意味着农村因之彻底改观,因为国家的财力毕竟是有限的,依托有限的财力和必要的政策支持虽是乡村实现自我积累的有效方式,但要实现快速有效的积累,必然还要依托于工业发展。因此依托农业发展工业,通过工业来推进农业实现现代化,是未来乡村获得更大活力的基础条件。即使从近利的角度考虑,在国家惠民政策支持下,乡村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也在于工业化,如果没有工业,初级农产品的低附加值格局难以改变,农村收入就难以提高。

二、乡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尽管当前大量农业劳动适龄人口进城务工,甚至一部分已长期生活在城市,但基于我国广阔的乡村腹地、农业人口还占多数、农转非容量有限的现实,发展乡村依然是长久之策。在传统的乡村社会,经济勃兴离不开农业,也不能抛开工业,不能发展没有农业的工业,不能延续没有工业的农业,要现工业与农业联动。这对于那些农业条件较好、工业相对薄弱的典型乡村来说尤为重要。

首先,消费社会对农产品市场细分为乡村工业发展带来契机。未来社会是消费型社会,细分的消费市场既要求农产品供给数量大,也要求其种类多,同时还要求深加工和精细加工的农产品。基于丰裕的农产品产出,在产出地建立相应产品的加工基地,既解决了农业问题,又为工业生产奠定基础,因为原料无需经过远距离运输,无需花费高昂的运输成本,扣除研发技术转让等成本因素,仅靠加工、营销,就能够获取适度利润。这样一来,工业的利润来源于

Vol.29No.1(119)2008

2008年第1期第29卷

农业,农业的利润依存于工业,工业和农业生产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依托关系。

其次,典型乡村的繁盛必须以农业为基础,走与农业相关的工业化道路,完全抛弃农业的工业化是有风险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工业对农业依赖性不高,这也是乡村工业昙花一现的症结之一。乡镇企业短暂的历程说明了完全脱离农业而去追求工业发展是不符合现实的。当前已有众多乡村的农业生产已由原来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变为以粮食为主、饲草料、花卉、苗圃等多种种植方式结合的种植业结构,这可谓是重要的增收渠道。然而即便如此,如果缺乏相关产业带动或市场需求,一样难以增收。一些远离城市的典型农区农产品供给单一,有限的工业生产所需的作物种类和数量又相当有限,从而导致农民收益水平难以提高。反过来讲,在尚无充分需求的前提下,乡村种植业结构改变都是建立在农民预期收益基础之上的,除满足口粮以外,没有哪一个农民自愿赔钱去种植市场上尚无需求的作物。由此可以看到,种植业与市场之间的关联远不及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关联,农产品只有依赖市场,才能获得更高的增加值。假如粮食以成品形式供应给市场,仅仅是初级产品的价格,如果以各种精细加工产品形式供给市场,增收的潜力自然就非同寻常了。

再次,农产品盈余需要市场吸纳,而市场吸纳的必由之路就是工业对农业初级产品的需求。作为典型乡村的农民来说,粮食自给在某种意义上是天经地义的,在正常年景下没有哪个农民愿意伸手向政府要粮。这一现实决定了农民所种粮食在满足自我需求的情况下,将盈余的部分出售,或将本属于盈余的部分改种其它作物。从其意愿来说,农民并不愿意将粮食囤积,甚至变质。农民囤积粮食,归因于市场需求不足,不是不愿意卖粮。因为只要将粮食囤积在家里,就不能转变为货币,依靠粮食就不能获利。但是,一旦市场有较大需求,特别是工业对农业初级产品的需求较为旺盛时,不但能够提高种粮的积极性,也能够促进工业发展。全国各地的特色种植业与特色加工业的多位一体的产业联动效应说明,发展在工业需求基础上的特色种植业是解决农业低收益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

第四,如果换一种角度考察,缺乏工业支持和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不足仍会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以种粮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当市场对粮食需求疲软,大量的粮食囤积或被低价收购时,农民所获得

·39·

西北人口

2008年第1期

第29卷

Northwestpopulation

尽管这是一个市场行为,但政府引导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基层政府所具有的权威性胜于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时包含着利益成分,在利益的驱动下,种植业结构转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另外,乡村工业的空间布局、重点发展方向、营销区域协调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力量。即使政府把更多的权力让渡给市场,但在乡村工业化过程中,政府始终承担着“领路人”的角色,因而基层政府所承载的乡村工业化的使命是任重而道远的。

的收益若不及种粮所耗费的成本,自然就谈不上种粮的积极性。近一段时期国家制定了最低粮食收购价,免除了农业税等多种税费,并进行种植业补贴,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从另外一个侧面也看到,有价无市的客观现实依然是卖粮难的另类反映。在指导价格的约束之下,粮食收购商所获得的利润主要取决于市场,并不取决于政府。在市场的调控之下,粮价普遍走高,按照指导价格收购是可以获得利润的,但如果粮价普遍走低,指导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商在趋利的前提下多会选择等待或观望,变相降低价格,因而最低收购价格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克服收购商无限压价的问题。但是,如果农产品有强大的工业需求,情形则大不一样,由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时,价格的上扬就意味着收益水平的提升。

三、乡村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依托农业发展地方工业,使农业成为地方产业链中的基础是典型乡村工业化的有效路径。实际上近些年来大多数地方发展工业并没有多少农业基础,或依靠外资,或依靠资源消耗,更多的是以牺牲耕地为代价的。特别是乡镇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将网格状的农田变为网格状的建设用地,依靠建设工业园区的名堂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圈。“地”完成后这些工业园区大多成为“人造荒地”,没有多少工业,也就谈不上什么产值,更看不到有多少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企业。这就是说,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不但牺牲了种粮食的土地,赶走了种粮食的农民,也没有使周边的或区域内的农民受益,即使农转非给予了补贴,也不过凤毛麟角。针对上述问题,乡村工业化就需要选择一条可行的路径。

2.产业链和利益链

乡村工业工业化过程中,选择优势的农产品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既延伸了种植业产业链,又发展加工工业。种植业有了工业的需求,就会促使其规模化;工业对农产品需求多样化,就会促使种植业多样化,反过来种植业多样化也会推促加工工业多元化。可以说,种植业与乡村工业发展是一种上下游的拉长与延伸关系,上游产业链拉长,下游也相应延伸,互推互进,从而使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以种植鸭饲料为例可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养鸭饲料来自种植业,养鸭业直接刺激饲料种植业。鸭子出栏后可细分为鸭绒、鸭肉,以及鸭蛋等初级产品,进一步精加工上述初级产品可形成种类多样的鸭制品。在该链条中如果只种植鸭饲料,附加值很低,只出售初级产品其附加值也远不及精加工后的附加值。如此的链条越到下游所获得的附加值越高,可见工业加工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当然在这里忽略了与养鸭相关的横向的链条,如鸭仔、鸭蛋、鸭子销售、运成鸭可能属于不同的经营者,鸭饲料、

输配送属于不同的利益群体,这样一个复杂的利益链与产业链的横向衍生更可能促使乡村整体收益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1.政府帮扶

基层政府作为乡村社会的“主心骨”当,农民的“乡村工业化家人”和“中介人”,承担着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角色。政府正确的导向是乡村社会工业化的基础条件。乡村受原始积累较少,融资信贷艰难,发展视野不开阔的局限,要承办以农产品为基础的加工工业,就必须依靠政府的帮扶,借助政府的力量。近年来,基层政府在招商引资、融资信贷、开发区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地方得以发展,得益于基层政府的努力。这也充分说明地方政府在乡村工业化过程中所担当的重任和发挥的作用是无以取代的。就拿乡村种植业结构的转换来说,·40·

3.区域集中

发展乡村工业必须保证区域相对集中。一是选择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城市或城镇,依托现有条件发展乡村工业,不可大面积“撒胡椒面”;二是依托城市或城镇人口相对集中、集聚力较强的优势,集中布局农产品加工企业,这样就能够获得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三是在已有的开发区或产业园区让渡一定的空间给农产品研发、加工制造与营销的企业,为其成长与壮大提供基本的孵化条件;在开发区或产业园区中,将一部分资金用于贴现农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但能够享受类同于其它企业的用地优

Vol.29No.1(119)2008

乡村工业化与乡村经济勃兴

DOI: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08.01.027西北人口2008年第1期第29卷Northwestpopulation乡村工业化与乡村经济勃兴郭永昌(安庆师范学院资环学院,安徽安庆246011)摘要:上世纪8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i78r8zilm3bj0w6iip07zlrl1bk8m0133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