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香农-威纳指数:信息论中熵的公式原来是表示信息的紊乱和不确定程度的,我们也可以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这就是种的多样性。计算公式为:
H???pilog2Pi。H为信息量,即物种的多样性指数,S为物种数目。
i?1sH1???pilog2Pi??(0.99?log20.99?0.01?log20.01)?0.081尼特/个体 i?1ssH2???pilog2Pi??(0.50?log20.50?0.50?log20.50)?1.000尼特/个体
i?1可见,乙群落的多样性高一些。
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含两个因素:1种类数目,丰富度2.种类个体分配上的平均性。 6.岛屿生态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自然保护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受其周围生境“海洋”所包围的岛屿,因此岛屿生态理论对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有指导意义。一般来说,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数,面积越小,支持的物种数也少,但是有两地需要说明:1.建立保护区意味着出现了边缘生境(如森林开发为农田后建立的森林保护区),适应于边缘生境的种类受到额外的支持2.对于某种种类而言,小保护区比大保护区可能生活的更好。
另一个问题是同样的面积下,大保护区好还是小保护区好决定与:1.若每个小保护区支持的都是相同的种,那么大保护区能支持更多的种。2.从传播流行病而言,隔离的小保护区有更好的防治传播作用。3.如果在一个相当异质的区域中建立保护区,多个小保护区能提高空间异质性,有利于物种的多样性。4.对密度低,增长率缓慢的大型动物,为了保护其遗传的特性,较大的保护区是必须的。保护区过小,种群数量过低,可能由于近交使遗传特征退化,也易于因遗传漂移而丢失优良特性。
在各个小保护区之间的通道或走廊,对于保护是很有帮助的。1.能减少被灭亡的风险2.细长的保护区,有利于迁入。
7.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无机物质、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为3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由于他们是依据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划分的而与分类类群无关,所以称为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生产者包括所以绿色植物,藻类和少数化能合成细菌等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化合物。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直接依靠生产者的。消费者是依靠活着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直接吃植物的叫一级消费者,吃动物的叫二级消费者,杂食动物,还有食碎屑者。也包括寄生生物。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功能是把动植物死亡后的残渣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最简单的无机物并把他们释放到环境中去。供生产者重新吸收和利用。因此除细菌和真菌两类主要的分解者外,其他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也在发挥作用,如秃鹫。甲虫、白蚁、蚯蚓和软体动物。有人把他们叫大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叫小分解者。
8.举例说明食物网复杂性与生态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导致种群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说。该学说认为,简单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小的抗干预能力(resilience),容易导致物种灭绝。如由一种捕食者和一种被捕食者构成的简单系统,如果捕食者的捕杀能力强或被捕食者逃避能力弱,就很容易造成被捕食者灭绝,接着捕食者也无法存活,整个生态系统立刻瓦解。如果增加被食者品种或增加环境隐蔽条件或逃避通道,则可增加被食者生存的机会,从而增加了系统持续性或稳定性。任何生态系统都是比较复杂的,由于复杂的构成成分和相互联系途径,因而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食物网关系,以及复杂而有效的能量与物质流转、循环方式。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中,局部地方遭受外力干预受到破坏以后,容易被自我修复。农田和人工单种植物造林是人为简单化了的生态系统,很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经常需要大量人工调节才能维持系统生产。有的学者对复杂性-稳定性理论持怀疑态度,认为不能简单把信息网与食物网加以类比,因为信息的流通是自由的,而食物网中食物是经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有拒绝被吃倾向,因而是阻碍食物网自动流转的。有的学者提出另一种看法,认为是环境稳定性决定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而不是反过来。依照这一观点,认为复杂生态系统内物种间相互依赖性更强,一个环节的破坏会造成链锁效应。例如热带森林中以某一植物种子为食的鸟能吃它并帮助进行种子散布。如果该种植物死亡则会使以种子为食的鸟在一段时间内无种子可食而不能生存。因此,热带森林系统复杂性反而说明其生态脆弱性,而不是稳定性。因此热带森林保护更值得生态学者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重视。
9.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两个基本的过程,使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别之间和各成分之间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但是他们是不同的,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最终以热量的形式消散,能量流动是单方面的,因此生态系统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而物质的流动是循环式的,各种物质可被植物利用的形式重返环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借助与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而进行,但是这两个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因为能量通过呼吸过程被释放出来用于做功的时候,该化合物被分解并以较简单的物质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第二部分 专业理论知识
一、园林设计
(一)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1.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一、科学依据
要依据设计要求结合原地形进行园林的地形和水体规划。设计者必须对该地段的水文、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北方的冰冻线深度、土壤状况等资料进行详细了解。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虱而蔚薇万所以了菌森擞计的首要间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二、社会需要
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应该满足不同年龄和层次的人们和大众的需要。 三、功能要求
设计者应该根据大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等内容来创造舒适的景观空间 四、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设计者应当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
节省开支,创造出最理想的作品。
2.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三者之间是辨证统一的,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适当的情况下有所侧重。
熟悉:园林设计的依据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掌握:“生态、景观、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园林布局
1. 立意——立意:立意是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设计思想,无论什么样的园林样式,都反应园主的设计思想。A:神仪在心,意在笔先(立意的重要性)B:情因景生,景为情造目的在于抒发作者对造园目的与任务的认识和激发的思想感情。
2. 布局
3. 园林布局基本原则 了解:总体设计;立意 熟悉:
1.“相地合宜、构图得体”的意义——这是明代园林哲师计成提出的理论,他把相地看成园林成败的关键。古代“相地”即造园的选择园址。选择的依据是把造园的思想与园址的自然条件、社会
状况、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比较、筛选。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不宜做居住区或其他开发的地段作为城市公园绿地,也得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相地合宜、构图得体”是园林规划设计师重要任务。
2.园林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园林的内容是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园林的形式是其内容存在的方式,内容与形式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无形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园林的内容决定形式,园林的形式依赖内容,表达主题。园林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作为一定内容的园林形式,可以成为另一种园林形式的内容。同时,由于内容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破除旧的园林形式,创立新的园林形式。 3.园林构成五大要素—— A:地形 是园林的骨架
B:植物 是设计中有生命的题材,也包含动物。 C:建筑 建筑和建筑的组合。 D:广场和道路 E:园林小品
4.园林的形式分类——
规则式: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 .地形:在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倾斜的平面组成.水体:外轮廓为几何形.广场与道路:规则对称的几何形.建筑:主体建筑群和单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设计多为主体建筑和次要建筑与广场/道路配合,形成控制全园的中心.种植规划:配合中轴对称格局.园林小品:放置在起点和终点等地方.
自然式: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从地形、水体、种植、建筑、广场与道路、园林小品) 混合式:规则式和自然式交替组合。没有形成控制中心的轴线。 5.园林设计的三种方法——
轴线法(规则式)法国凡尔赛宫苑、意大利的台地建筑式园林、印度的泰姬陵园的规划。 山水法(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为典范。分为四类:帝王宫苑、私家宅园、寺庙园林、风景名胜区)。 综合法介于两者之间。 掌握:
1.园林布局基本原则—— 构园有法,法无定式
功能明确,组景有方 因地制宜,景以境出 掇山理水,理及精微 建筑经营,时景为精 道路系统,顺势通畅 植物造景,四时烂漫
一:构园有法,法无定法(1)主景与配景A中轴对称B主景升高C环拱水平视觉四合空间的交汇点D构图中心位能E渐变法(2)对比和调和A空间对比B虚实对比C疏密对比与其他(3)节奏与韵律(4)均衡与稳定(5)尺度与比例二:功能明确组景有方,三:因地制宜,景以境出。四:掇山理水,理及精微 五:建筑经营、时景为精。六:道路系统,顺势通畅。七:植物造景,四时浪漫。在合理的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组织游览路线,创造系列构图空间,安排景区、景点,创造意境情景,是园林布局的核心内容。
2.园林植物配置要点——要考虑1.四季景观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不同的气候条件有不同的特色。2.设计专业园,在公园的总体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受到群众的喜爱。3.水生植物区:园林水体中,水生植物以耐水湿的为主,樱花,桃花、隶棠、红枫、枫香等。4.温室、盆景区5.苗圃:在管理区开辟出一处地方,苗圃区一般包括温室、仓库、荫棚、管理用房。
(三)园林设计的程序 1. 园林设计前提准备工作
2. 总体设计方案阶段(设计说明书、方案图纸) 3. 局部详细设计阶段或绿化设计阶段 4. 施工图设计阶段 熟悉:
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和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的内容 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 1.
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1.甲方对设计任务的要求及历史状况2.城市绿地总体
规划和公园设计的要求,城市绿地总体规划图,比例尺1:5000)。3.公园周围城市环境特点。4.地段的能源情况,水源、电源。给排水,周围是否有污染源。6.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情况。7.植物情况,了解和掌握地区原有的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等情况。8.材料来源及施工情况,苗木、山石、建材等。9.甲方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和投资额度)。图纸材料:要求甲方提供:(1.地形图1:2000,1:1000,1:500范围内总平面图,应标识地形、标高、现状物,要求保留和拆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