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8400y = 3.178x + 8.4962R2 = 0.494灌溉水量(X108m3)0.511.5地下水位下降幅度(m)22.5 图6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与年灌溉用水总量之间的关系(正值代表地下水位下降)
上述分析表明,北京市未来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可以说是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因此一方面要在全社会树立节水意识,建立最严格的节水用水制度,保证各行业用水安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进行用水结构调整,压缩耗水的种植业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益,保证北京用水的可持续发展。
[5]
3 节水型种植业优化调整分析
面对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有必要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使之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从作物的耗水规律与耗水量来看,通过发展水分生态适应性高的作物、改变灌溉方式和灌溉量等技术手段,区域种植结构仍有调整的空间,以适应北京农业水资源不断减少的趋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基于上述原则,采用模型模拟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作物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通过对区域种植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达到合理配置有限水资源、协调区域经济、生态、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将有限的水土资源最优的分配给不同的作物,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3.1作物综合效益评定模型的建立
作物综合效益评定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作物需水量与灌溉水量的计算;(2)作物经济效益的计算;(3)优化结构和灌溉方式后的节水量。其中作物需水量采用FAO56推荐的作物系数法进行计算,求得京郊地区主要作物多年平均需水量,灌溉水量为作物需水量与作物生长期间的有效降水差值,作物效益参考《全国农产品成本效益汇总(2007年)》统计数据,优化灌溉方式产量以田间作物-水关系定位试验为准。建立模型所涉及公式如下:
[9]
ET = {ET1,ET2,…,ETn} = {ETo*Kc1,ETo*Kc2,…,ETo*Kcn}
1 Ir = { Ir1,Ir2,… ,Irn}
= { ET1-Er1,ET2-Er2,…,ETn-Ern} 2 CP ={Cp1, Cp2, …, Cpn}
3
CY ={Cy1, Cy2, …, Cyn}
4
CPV = CP * CY = {CP1 * Cy1,CP2 * CY2, …, CPn * CYn}
= {CPV1,CPV2, …, CPVn} 5
CC = {CC1, CC2, …, CCn} 6 CEB = {CPV - CC}
= {CP * CY - CC}
= { CP1 * Cy1 - CC1, CP2 * Cy2 – CC2, …,CPn * Cyn – CCn} 7
CEBt = {CEB1 + CEB2 + … + CEBn}
8
WA = {Ir1 * S1, Ir2 * S2, …, Irn * Sn } 9 WAt ={WA1 + WA2 + … + WAn} 10
其中,公式2和2用于计算作物需水量与灌溉水量,ET—-作物需水量,ETi—第i种作物的需水量,Kc1—第i种作物的作物系数,Ir—作物灌溉水量,Eri—作物生育期内的有效降水量;公式3至8用于计算作物的经济效益,CP—作物单位产量价格,CY—作物单位产量,CPV—作物单位价值,CC—单位产量作物的总成本,CEB—种植作物的纯收入,CEBt—全部作物的纯收入;公式9和公式10计算作物的灌溉水量,WA—某种作物的灌溉水量,Si—第i种作物的播种面积,Wat—所有作物的灌溉水量。 3.2指标选择
京郊地区主要农作物的耗水量、灌溉水量、作物种植收益和成本等结果列于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几种粮食作物的理论耗水量以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和水稻模式耗水量和灌溉水量为高,灌溉水量分别达到4175和4356 m/hm,但与经济作物相比其效益则明显偏低。经
3
2
济作物的耗水量虽然较高,但与粮食作物相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当前仍是农民增收增效的发展方向。
通过定点田间试验,测算了京郊几种主要种植模式的耗水量、经济效益等指标,列于表5。通过改进灌溉次数与灌水量,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方式有了显著提高,在耗水量减少的情况下,作物产量和效益与充分灌溉条件下相比,下降幅度不大,可以作为今后节水种植业优化配置的备选方案。
表4 种植作物各项指标列表
耗水量
变量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C10
类型 冬小麦-夏玉米
春玉米 水稻 豆类 薯类 花生 棉花 瓜类 蔬菜 其它模式
(m/hm) 7608 4008 7292 4069 4789 4588 5242 3384 5306 4650
表5 种植作物优化灌溉方式后各项指标列表
变量 C11 C12 C13 C14
类型 冬小麦-夏玉米
春玉米 薯类 花生
耗水量 (m/hm) 6060 4780 4616 5430
3
2
3
2
灌溉水量 (m/hm) 5964 1651 6223 2424 2487 2999 2796 2176 4391 3571
3
2
产量
2
纯收入
2
(kg/hm) (yuan/hm) 12000 6760 6750 2420 28000 6750 1360 15000 143000 10262
9500 6650 7030 8250 45500 34500 16438 41034 50000 34066
灌溉水量 (m/hm) 1429 1117 714 1429
3
2
产 量
2
纯收入
2
(kg/hm) (yuan/hm) 12829 8204 24086 5729
10461 8639 41827 30445
3.3节水型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
表6 北京市节水型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 调整前
类型
种植面积 (hm)
麦-玉 春玉米 水 稻 豆 类
63067.7 72765.2 687.2 11865.7
2
纯收入
4
调整后
种植面积 (hm)
2
灌水量
6 3
总产量
4
灌水总量
6 3
总产量
4
纯收入
4
(×10m) (×10t) (×10yuan) 376.16 120.17 4.27 28.77
75.68 49.19 0.46 287.20
59914 48389 483 9789
(×10m) (×10t) (×10yuan) 58.60 67.03 0.00 28.77
52.63 49.22 0 2.87
42913 51834 0 9789
41022 60000 0.0 11865.7
薯 类 花 生 棉 花 瓜 类 蔬 菜 其 它 合 计
4000.5 7018.7 2104.5 8116.1 71459.3 1396.8 242481.7
9.94 21.04 5.89 17.66 313.81 4.99 902.70
11.20 4.74 0.29 12.17 102187 1.43 --
18202 24215 3459 33304 357297 4758 559810
6000 7018.7 3178.5 12000 100000 1396.8 242481.7
4.29 10.03 8.89 26.11 439.14 4.99 647.84
14.45 4.02 0.43 18.00 1430.00 1.43 --
25096 21368 5225 49241 500000 4758 710225
表6反映了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前后的对比情况。表中可以看出在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前,总灌溉水用量达到了9.03亿m,已经超过了北京农业可供水量的底限8.5亿m,对区域水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其中,灌溉水用量最大的作物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蔬菜和春玉米,分别占到了总用水量的41.7%、34.8%和13.3%。在当前种植结构下,粮食总产量为131.01
×10t(薯类按照1:4的比例折算为粮食产量,下同)。从创造的经济效益来看,蔬菜占据
4
33
了第一位,达357297×10元,占种植业总纯收入的64%左右,而冬小麦-夏玉米模式虽然消耗了最多的灌溉用水,但是其创造的纯收入仅占全部的10.7%。
当前的种植模式是一种耗水高、经济效益低下的模式。这一方面是由于用水管理与分配方式不当造成的,特别是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是一种高灌溉用水、低经济收入的模式;另一方面,种植结构过度集中,一些高收益的种植方式在种植结构中所占比例过小。因此,有必要调整现行结构下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来达到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而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后,麦-玉模式压缩到原种植面积的2/3左右,为41022公顷,春玉米也有小幅压缩,减为6000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得到扩大,而其他作物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优化结构后,总灌溉水量比调整前降低28.2%,而总的纯收入提高了26.9%。粮食总产为108.34×10t,较调整前下降17.3%,北京属于粮食输入型城市,因此对于保证北京的粮食安全影响不大。主要耗水作物为蔬菜、麦-玉和春玉米,分别占总灌溉水用量的67.9%、9.0%和10.3%。经过结构优化配置后,北京市基本实现了农田节水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的趋势,形成以蔬菜为主、粮经作物配合的种植业结构。
4
4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对北京市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研究表明,降水是农业用水的保障,北京地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差大。夏季降水占全年的85 %,而冬小麦生长的季节降水严重不足,只能依靠补充灌溉;统计多年降水量变化,近46年来呈减少的趋势,特别是1999年后,降水量急剧减少,出现连续9年的干旱年份,1999-2007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87.6mm,严重制约了北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现有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达95%,开源能力基本饱和。特别是地表水资源减少量较快,1988-2006年间已经由20亿m左右锐减到5亿m左右,地下水资源则由20亿m左右减少到16亿m左右。目前,地下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水资源组成部分。对北京自产水与耗水量盈亏分析,在1988-2006年20年间,有9年属于亏缺年份,11年属于盈余年份,但是如果将每年的盈余量和亏缺量汇总,9年亏缺量累计为92.92亿m,11年盈余量累计为60.78亿m,两者相抵,总计亏缺32.14亿m,如果持续这种态势,北京市的水资源状况还将持续恶化下去,对保证城市各业持续发展,维持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都是不利的。
农业用水量占北京市总用水量的比例虽然已经由80%左右降到了目前的40%左右,但根据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综合规划,未来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减少。通过对当前种植模式的分析发现,主栽作物的需水模式与当地降水的耦合程度较差,需要进行大量灌溉水补充。农作物结构逐渐趋向单一化,而且高耗水作物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导致了种植业耗水也越来越多,这与当前在农业上大力推广的各种节水措施是背道而驰的。这也是为什么年年搞节水,而水资源却越来越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宏观上严重短缺,微观上效率低下,大部分地区已经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以“生态环境赤字”为代价维系水的粗放利用。虽然北京市农业用水利用率在国内属较高水平,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但与发达国家的0.8-0.9相比,尚存在相当差距,因此存在较大的提升潜力。
经过结构优化配置后,种植业总灌溉水量较之以往大幅下降,比调整前降低了28.2%,而总的纯收入则提高了26.9%。北京市基本实现农田节水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的趋势,形成以蔬菜为主、粮经作物配合的种植业结构。 4.2农业节水政策建议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北京市,应注重采取多种节水技术,以保证农业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包括:
(1)在改进灌溉技术基础上,把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有效集成,形成不同区域、不同作物配套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2)在适宜品种选择基础上,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水分生产效率为突破口,实现节水和高产双重目标。重点通过优化灌溉制度和改进农艺措施,在减少灌水的前提下,通过品种、播期、密度、施肥技术的组合效应,确保农作物产量潜力发挥;
(3)开发应用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技术,建立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多水源联合调控和综合高效利用技术,微咸水、咸水及深层水的有效利用技术,污水、废水处理技术及
3
3
3
3
3
3
3
回收水处理、转化和重复利用技术等。开发应用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膜上灌、波涌灌、水平畦田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严重缺水地区开发使用限灌、补灌等非充分灌溉的节水高产技术;加大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在灌溉工程中的开发应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