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双重预防体系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险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清单》的风险点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

2. 辨识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在自然环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工程自身特点、周边环境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需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台风、暴雨、冬期施工、夏季高温、汛期雨季等;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因素:触变性软土、流砂层、浅层滞水、(微)承压水、地下障碍物、沼气层、断层、破碎带等;

(3)周边环境因素:城市道路、地下管线、轨道交通、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周边河流及防汛墙等;

(4)施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因素; (5)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等方面的因素; (6)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因素; (7)施工管理因素。

3. 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将《作业活动风险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然后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可以采取按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要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工作步骤或作业内容太多),也不能太简单

— 26 —

(如仅有一、两个工作步骤或作业内容),要把主要步骤、关键环节以及易存在危险源或潜在事件的作业活动划分出来。

4.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设备设施风险清单》中的设备设施、场所等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个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5. 危险源辨识是动态的过程,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重新开展危险源辨识:

(1)与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化;

(2)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发生变化; (3)施工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4)应急管理和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5)企业组织机构变动的;

(6)实施了重大风险或重大危险源治理的; (7)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6.2.4 危险源分析

1. 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2.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建筑施工中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后果主要有: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车辆伤害、灼烫和其他伤害。

— 27 —

6.3 风险评价

企业应对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其风险等级。

6.3.1 评价方法

1. 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必要时,可根据评价方法的特点,选用几种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进行评价,互相补充、分析综合、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 建筑施工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2)风险矩阵评价法(LS); (3)直接判定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和风险矩阵评价法(LS)的具体评价方法参见附录A和附录B。

6.3.2 风险分级

企业应结合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原则。

1. 风险评价分级

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并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

Ⅰ级:重大风险/红色风险,指现场的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非

— 28 —

常危险,现场的危险源多且难以控制,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属于不可容许的危险,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时,应暂停作业。

Ⅱ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指现场的施工条件或作业环境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现场的危险源较多且管控难度较大,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属于高度危险,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时,应采取应急措施。

Ⅲ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指现场的风险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着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属于中度危险,应采取安全措施,完成控制管理。

Ⅳ级:低风险/蓝色风险,指现场所存在的风险基本可控,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属于轻度危险和可容许的危险,虽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在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

2. 重大风险判定原则

以下情形可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

(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3)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4)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

— 29 —

(5)具有火灾、爆炸、窒息、中毒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6.3.3 评价实施

1. 对有关作业活动的风险点、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宜选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即:“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的评价模式。

2. 对有关设备设施的风险点、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宜选用风险矩阵评价法(LS),即:“安全检查表法(SCL)+风险矩阵评价法(LS)”的评价模式;也可选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即:“安全检查表法(SCL)+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的评价模式。

3. 对重大风险可以采用直接判定法进行确定。

4. 有关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风险评价情况应予以记录,并分别形成《作业活动风险评价记录表》和《设备设施风险评价记录表》。

(1)《作业活动风险评价记录表》的前半部分为作业活动风险点、危险源的分析内容,后半部分为风险评价内容,如表3所示。表中的“L、E、C”分别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中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的分值;“D” 表示“危险性”,即L×E×C的乘积。

(2)当设备设施风险评价采用“SCL+LS”评价模式时,《设备设施风险评价记录表》的前半部分为设备设施风险点、危险源的分析内容,后半部分为风险评价内容,如表4所示。表中的“L、S”分别

— 30 —

双重预防体系 - 图文 

险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清单》的风险点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2.辨识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在自然环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工程自身特点、周边环境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需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台风、暴雨、冬期施工、夏季高温、汛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i43l0wp4m0n19a8hrgx9da6a52gje00h3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