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温度高的区域比附近温度低的区域积雪深度低。城区由于人口、工业集中,热岛效应明显,故温度高于周围地区。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P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 【答案】:D 【解析】:GPS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导航。

(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

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1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答案】11、C 12、B

【解析】11、读图、根据图中夏季径流深度判断,夏季河流径流量明显大于降水量,而在其它季节水量变化稳定。地下水径流稳定,全年季节变化小,不是夏季径流深度大的主要原因,B错。湖泊水、沼泽水主要调节径流季节变化,不会是夏季径流量大的原因,A、D错。图示流域年降水量小,最冷月小于0°,可能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多,融水量大,与大气降水量叠加在一起,是导致夏季径流深度明显增大的主要原因,C对。12、根据图中降水量判断,该流域全年降水少,位于干旱区,多风沙天气,沙漠面积广,A错。最冷月气温小于0°,应位于温带地区,柑橘是亚热带水果,C错。该流域最热月气温约30°,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月8°,该流域不可能在青藏高原地区,D错。西北地区山地降水较多,适宜牧草生长,所以只有可能是山麓青草,B对。 考点:陆地水体的补给、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014福建卷)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

m2)。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答案】3、A 4、C

【解析】3.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根据图示判断冰川面积在减小,冰川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说明该流域冰川面积进一步缩小,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所以干旱程度加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014江苏卷地理)索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

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答案】 13、A 14、D

13、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7月份北印度洋海域区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风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流,油污带会随着洋流向东漂流,到达印度西海岸海域,故选答案A。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颈、多刺、硬叶等特点,是长期适应环境进化的结果,该岛生存大量这种植物,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炎热干燥,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 (2014海南卷)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图9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

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4分);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2分);年均温较低,蒸发弱(2分);地势地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2分)

【解析】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通过经纬度定位,此岛位于南美洲德里克海峡附近。“冷”是由于:纬度(气温低“、寒流影响(西风漂流)。”“湿”是因为:纬度较高(蒸发微弱)、多雨多雾(温带海洋性气候,日照少)、地势地平(图示岛屿海拔较低,排水不畅) (2014上海卷)(十九)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47、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

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4分)

48、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4分)

49、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分) 【答案】:

47.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

48.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49.C地位于热带稀疏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解析】:

47.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导致的热量不同。

48.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B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在背风坡,而D在大陆西岸,故所受大气环流不同。

49.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所以自然带为热带稀疏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答案】:C【解析】:一般情况下,温度高的区域比附近温度低的区域积雪深度低。城区由于人口、工业集中,热岛效应明显,故温度高于周围地区。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P技术可以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i3ti0nlok7916095eiv3gyk618jli007z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