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
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 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 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
养语感,发展思维,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他们具有适应
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 文。同时,语文课程 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提高学生的 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 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
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Word 文档
.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 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
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
文实践中 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
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
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
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
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容和方
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
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
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
Word 文档
.
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 展。
自我调节、更新发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 “总目标 ”之下,按 1~ 2 年级、3~ 4 年级、5~
6 年级、 7~ 9 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 “ 阶段目标 ”,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
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
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 “ 识字与写字 ”、 “阅读 ”、“ 写作 ”(第一学段为 “ 写话 ” ,第二、第三学
段为 “ 习作 ”)、“口语交际 ”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 综合性学习 ” 的要求,
以加强语文课程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 “ 实施建议 ”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
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发展个性,
培养合作精神,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