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的对比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道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40例, 两组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w、第4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量表总分、精神焦虑及躯体焦虑分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性降低(p0.05)。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停服原抗焦虑药物一周,酌情选用丁螺环酮或阿普唑仑作为抗焦虑药物治疗。研究组:服用丁螺环酮21例, 平均剂量为16.7±3.4 mg/d,服用阿普唑仑19例,平均剂量为3.4±1.3mg/d;对照组服用丁螺环酮22例, 平均剂量为17.1±3.5 mg/d,服用阿普唑仑18例,平均剂量为3.6±1.2 mg/d。两组药物、剂量经统计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还需合并道家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1.2.2道家认知行为疗法 源自中国道家处世和养生的原则,提倡清静无为,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般采用abcde五步法[2]:a为评估精神压力,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并对精神压力进行分析;b为调查信念或价值系统,了解患者一贯处理问题的方式和世界观;c为分析心理冲突和应付方式,弄清冲突双方的性质

和强度,然后根据可行性的原则做出选择,强化一方、弱化另一方,减轻或化解冲突;d为道家哲学思想导人,遵循“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返朴归真,顺其自然”的原则,通过个别交谈或集体宣讲的方式,要求患者透彻理解32字保健诀,反复颂读甚至背颂,逐渐领悟道家思想的真谛;e为评估和强化,每次治疗快结束后,让患者陈述自我的感受,同时治疗师要评估患者的症状变化、生理变化。每次治疗时间60~90分钟,每周2次,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

1.2.3评定方法 疗效评定采用hama,不良反应评定采用tes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w、4w末各评定一次。以治疗后hama减分率为标准评定疗效: hama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30%为进步,<30%为无效。

1.2.4统计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10.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 见表1。可见治疗后两组hama总分、精神焦虑及躯体焦虑分数较治疗前均表现为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4w研究组hama总分较观察组显著降低(t=2.36,p<0.05), 躯体焦虑分数较观察组显著降(t=6.18,p<0.01)。

2.2疗效 研究组痊愈8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0例,无效

7例,显效率为82.5%,观察组分别为5例、9例、14例和12例,显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组显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2.3不良反应 研究组出现胃肠不适3例,失眠4例,口干1例,程度较轻,不影响治疗;观察组出现嗜睡5例,胃肠不适4例,失眠3例,口干4例,自主神经系统反应8例,戒断反应3例,程度多在中度,部分患者难以耐受,对症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 3讨论

研究发现,躯体疾病或生物功能障碍不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应激事件及认知过程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焦虑症的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而且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病前性格敏感多疑,容易接受不良暗示,往往会强化歪曲的认知, 使焦虑症状加重。因此,在焦虑症治疗的过程中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理念尤为重要。

本研究显示, 广泛性焦虑患者在经过抗焦虑药物的药物治疗以后, 患者的hama总分、精神焦虑及躯体焦虑分数较治疗前降低, 但辅以道家认知行为治疗后分数降低更加明显,尤其是在4周后hama总分及躯体焦虑分较观察组明显下降、治疗的显效率增加。由此可知,道家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比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更好。

2=3.39,p<0.05)。研究

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的对比研究

道家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治疗的对比研究【摘要】目的:观察道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焦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i0uc1d2pl6trx0166d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