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又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2、 中国人的学习策略有质疑策略、循序渐进策略、熟读精思策略。
3、 学习依据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 4、 元认知策略包含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5、 概念学习的具体形式有概念的发现和概念的同化。
6、 先行组织者的含义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7、 对教学方法的新认识,建构主义提出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强
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
8、 学习迁移的分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对学习的影响性质将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9、 问题解决的过程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0、就情绪和动机强度而言,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11、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为此,教学活动要遵循以下规则:(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将失败归因于像能力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那么,他们就会听任失败,表现冷漠、压抑、自暴自弃或“丧失动机”的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
14、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1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有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6、最近发展区的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7、美国学者(邓恩夫妇)认为,学习风格是由环境要素、情绪要素、社会要素、生理要素、心理要素这五大类组成。 18、社会助长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意识,包括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例子为“众人拾柴火焰高”。
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例子为“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产生原因为信息压力与规范压力。
19、班集体的类型有简单聚合型、一般型、成熟型。
20、班级授课的主要形式有课堂演讲、课堂回答、课堂自习。
二、名词解释;
1、 教育心理学(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2、 教育心理学(狭义):专指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学科。
3、 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某一具体事件、事实、经验性的概括的断言,同样还包括反映真
实本质的较深刻的原理。
4、 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表现为一个人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操作,是个体具有的
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
5、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
我认识、自我评价。
6、 特殊迁移:是指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直接的、特殊的适应性,是特定事实与技能
的迁移。
7、 习惯定式: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8、 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9、 正式群体:是由官方组织正式设立并明文规定的一种组织形式。
10、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群体,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目的和任务的组织。
三、问答题;
1、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含义及类型: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主要的习得的方式
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而获得行为反应的模式,行为主义所主张的刺激—反应式的学习就属于此类;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了相应的行为。他认为那种通过行为反应结果所进行的学习是非常有限的,人类大量的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或模仿而习得的,这就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对榜样人物的行为及结果的观察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的类型:1)直接观察或模仿,2)综合模仿,3)象征模仿,4)抽象模仿。 2、 学习迁移的分类:1)按迁移的内容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2)按迁移发生的水平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4)根据迁移对学习的影响性质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3、对学生学习迁移促进的策略有:
1)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贯穿着教学的全程,并指导教学的进行; 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可使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尽可能多的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精选的教学材料发挥教学内容的最大可迁移性;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的以实施的,良好的教学程序能够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
5)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能够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的发展,杜绝“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
4、激发内部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1、创设问题情境,2、增强学习本身的趣味性。
二)对学生进行积极归因训练,减少习得性无助感;
三)在学习目标定向下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目标,丰富学生的成功体验;
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要求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2、为学生选择难易适中的任务,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水平,3、让学生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获得替代性经验来强化和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激发外部学习动机的方法:
a) 表达明确而又适度的期望与要求 b) 提供清楚、及时、经常的反馈 c) 合理运用外部奖赏和处罚 d) 有效地运用表扬与批评 e) 恰当应用竞争与合作 5、班集体的类型及作用:
类型:简单聚合型、一般型、成熟型;
特征:1、有健全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2、有共同的活动目标和行为规范、纪律制度,3、有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和公正有效的行为调节方式,4、集体意志可促使成员共同努力 作用:有良好的班风的班集体其积极因素多、进步力量强,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正面教育和积极影响;防止班级内部不健康的小群体的形成,抵制不良风气、不良思想的侵蚀,又可以使好的思想和行为得以传播和加强,保证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完善学生个性,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6、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 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创造同学的相处的机会 3)发挥学生干部骨干作用 7、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积极作用:1)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2)增强信息的沟通 消极作用:1)阻碍正式群体工作的开展,2)传播小道消息
8、如何协调非正式群体的影响:第一,支持保护积极正面型的非正式群体,有利于良好风气的形成,也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教育改造消极的非正式群体,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群体参与者的思想认识,因势利导,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将他们组织起来开展积极有益的活动,化消极为积极,必要的时候,解散具有破坏性的非正式群体。
9、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的精度,知识的广度,知识的高度,知识的深度,知识的新度 教师的能力的构成:信息选择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组织沟通能力,教学综合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10、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教学
班级授课的特点: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班级人数固定且年龄和知识水平大致相同。第二,以“课时”为单位,有统一的教学时间。第三,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方法、手段综合在课上,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班级授课的优势:
1)一位教师同时教很多学生,具有规模效益,便于管理
2)以课为教学单元,能在规定的时间里传授更多的内容,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3)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并兼用其他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促使教学的快速进行
5)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6)有助于学生建立集体感和班级精神,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班级授课的主要形式:课堂演讲、课堂回答、课堂自习
11、小组教学的特点: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活动,班级仍然保留。小组不是永久性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制定。小组教学可在任何年级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