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个人参考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提纲)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四、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五、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 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 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六、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2、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3、历代王朝后期封建剥削的加重、灾荒疾疫的发生等,都对小农经济具有毁灭性的冲击。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5、精耕细作。 6、铁犁牛耕。
7、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内容标准】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产生的与发展
(1)产生: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二、田庄手工业
1、田庄: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
2、特点:依附于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管理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产 品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民间消费的产品 流通方式 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仅供个人参考
三“工官”制度
1、概念: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2、特点:
①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
③不计成本和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 ④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⑤各种行业的封闭性: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⑥劳动者缺少积极性: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其职业由子孙世代继承,不得脱籍改业,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也受到严重束缚。 3、评价:
(1)利: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2)弊: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②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③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四、纺织业
1、新石器时代:原始纺织业出现(最初:麻和葛)
2、商代: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3、汉代:技术高超,通过丝绸之路行销到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 4、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规模(规模大,分工细) 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6、明代: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机户、机工) 五、冶铸业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1、冶铜业:青铜铸造及代表作(商周时期水平高: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 2、冶铁业:
①现在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 ②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
③汉代:铁业官营制度,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化(水排的发明)。 六、陶瓷业
1、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 2、从商朝到东汉:由陶向瓷过渡 3、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①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
②邢窑的白瓷(有“南青北白”之说) 4、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全国有几大名窑
①河北:定窑 ②河南:钧窑 ③江西:景德镇 窑 ④浙江:龙泉窑 ⑤陕西:耀州窑
5、清代: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 七、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
4、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5、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6、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7、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第三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