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作者:王爽爽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 2024年第12期
王爽爽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词人泛舟于赤壁之下,睹物思人,咏怀古迹,写下千古名篇,成为怀古词中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是教学研究的热点,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如何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值得研究的新话题。其中,微课作为当前方兴未艾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创新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上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
一、微课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概念发轫于2011年,至今已经走过近十年的历程。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从各类微课比赛的遍地开花,到微课教学研究日渐升温,微课已然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中的热点,为信息化环境下重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变革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至2024年,中国知网以“微课”为主题的论文发表量在连续数年的攀升中首次出现下滑,各地微课大赛因成本和成果转化问题也在逐渐消减。当前,微课研究正处在从数量、规模向质量、内涵发展的拐点,如何促使微课可持续发展,继续发挥其正向价值的问题值得研究。
(一)微课的设计要以应用为导向
微课是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当前微课持续热门但多以比赛为导向,缺少现实应用,或是停留在研究层面,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力度不足。本节微课将设计与应用一体化,因应用而设计,依据课前、课中、课后三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发对应的设计与应用方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资源的获取、教学过程的实施方面充分体现教学针对性。
(二)微课制作立足于微课群的建构
微课以单一知识点为主体内容,既迎合了碎片化的信息传输方式,又加剧了知识碎片化,难以形成学习体系。因此,微课应当立足于微课群的构建,实现专题化、序列化、系统化,形成学习合力。本节微课作为“宋词品读”微课堂系列之一,前期已经制作《声声慢》《雨霖铃》等微课,以宋词鉴赏为主题,从题材、风格、作者角度分类,以一节微课讲述一类宋词,同中寻异,形成比较研究。
(三)微课应以混合式学习为手段
微课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因而应当融入信息化环境,成为线上移动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桥梁。依托于本校的泛雅教学平台,将微课等教学资源上传,学生可以通过APP在线查看,并且发弹幕,留言评论。结合微课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学生课前完成资料搜集整理,课堂展示。
二、微课的设计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微课设计定位于怀古词的鉴赏方法学习,期望以一篇诗词的学习掌握一类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从而实现微课的专题化、序列化。